股市暴跌千股跌停究竟是跟隨美股下跌還是別有洞天

股市暴跌千股跌停究竟是跟隨美股下跌還是別有洞天


受到美國股市大跌的影響,滬指開盤不久即擊穿此前的“熔斷底”2638點,但指數並沒有止跌,而是開啟新的暴跌之旅,兩市超1800只個股跌超9%,上千股跌停,上漲個股僅僅60餘隻。截至收盤,滬指報2583.46點,跌幅5.22%,深成指報7524.09點,跌幅6.07%,創業板指報1261.88點,跌幅6.30%。

面對暴跌,我們應該反思什麼?

有人士認為是美國股市大跌的拖累,是有一定道理,但把暴跌原因歸咎於美國股市下挫恐怕並不客觀,美國股市僅僅下跌4%,A股跌幅要比美國大很多,差不多要多50%左右,難道是美國感冒我們吃藥嗎?

何況美國股市是在今年創很多次歷史新高之下的調整,A股是在今年創很多次調整新低以後的暴跌,這種指數能夠相提並論嗎?能說是美股暴跌導致A股暴跌嗎?

如果A股要跟隨美股下跌而下跌是正常,那麼緣何A股沒有跟隨美國股市上漲而上漲,而是美國股市漲我們小漲或者不漲甚至下跌,而美國股市下跌我們總是跟著大跌的概率居多。

如果把A股下跌歸咎於貿易摩擦,也是不很客觀,國內主流觀點認為貿易摩擦對美國經濟影響更大,我們國家經濟韌性更好,照這一邏輯,貿易摩擦影響更多的是美國股市,但緣何美國股市能夠多次創新高呢?而且A股去年以來就開始調整之旅,雖然上證綜指等在權重白馬股大漲下,指數走好,可中小盤股票卻是跌得很慘。

如果是金融去槓桿市場流動性緊張導致股市下跌,今年以來央行四次降準釋放的流動性非常充沛,市場資金利率大幅下行,以餘額寶為代表的理財資金收益率已經跌破3%關口,可是股市依然沒有止跌而是不斷下挫,這又該如何解釋。

是啊,美國下跌、流動性變動、貿易摩擦是對股市走勢有影響,但絕對不是全部,影響股市走勢的還有股市制度因素,沒有消除股市下跌的制度因素,股市可能難以走出健康牛市。

回顧歷史,A股走勢與IPO存在太多的關聯,IPO9次暫停9次重啟就說明IPO成為調節股市走勢的砝碼。IPO之所以成為調整股市的砝碼,在於IPO總是一發就不可收拾,步入被投資者質疑的大躍進式擴容,最終因為投資者很多質疑股市大跌而暫停,像去年IPO常態化改革,這本身沒有錯,是對過去9次暫停9次重啟的市場化糾正,可結果成了每週10家左右的新股發行,這種節奏市場能夠適應嗎?能夠承載嗎?結果是大資金護盤中小股票嚴重失血下跌。投資者絕大部分虧損慘重。現在雖然IPO持續發行,但節奏已經明顯放緩,但與市場可能還是存在差距。

股市才能走好,專家做出了自己的闡述。

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義相認為股市低迷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現在的股市的確是超跌了股市是一定要讓人賺錢的,不管是企業還是投資者。要讓股市走好,應該讓老百姓賺錢。這話不無道理,股市要走好,應該讓老百姓賺錢,投資者才會攜帶資金源源不斷而來,IPO才可以順利進行,現在是老百姓虧得一塌糊塗,兩市成交低迷,IPO只不過是強勢推行擺了,市場要求暫停IPO的聲音也是屢屢傳出,筆者反對暫停IPO,但是IPO節奏有必要繼續放緩,讓市場有喘息時機。

IPO多了,在事後監管不到位下,難免魚龍混雜,去年IPO常態化,有多少次新股業績出現大變臉,股價大跌,不能說所有次新股業績變臉都是財務粉飾的結果,但是誰敢說沒有公司是財務粉飾呢?畢竟很多公司上市前夜遭遇不少媒體的質疑,去年今年IPO過會率相比從80%左右下跌到50%多一點又說明什麼?曹鳳岐說中國股市還存在牛短熊長、虛假披露、財務造假等諸多問題。出現這些問題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的上市公司質量有問題.如何應對呢?“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是穩定和發展中國股市的基石,是振興中國股市的根本出路。上市公司質量提高了,創利能力強了,給投資回報了,我們就解決了很多問題,這樣投資者就有信心了。

IPO是一個問題,但減持何嘗不是一個大問題?很多公司限售股一解禁,就馬不停蹄的減持,而且是大比例大手筆的減持,甚至是清倉減持,有幾家次新股減持比例超過10%,這是上市做大主業還是為了減持而來。減持不進一步規範,A股牛市很難,市場沒有那麼多資金可以承接每股一元的限售股衝擊,最終的牛市都會被減持砸下來。

投資者長期賺不到錢是投資者信心缺失的主因,投資者緣何賺不到錢,與IPO制度存在某種關聯,如何進一步對IPO制度改革還是值得探討的。常態化發行大方向正確,但是何為IPO常態化發行需要與市場投資者達成共識,有了共識才會有信心的共振。

打破一股獨大,科學合理安排IPO節奏和融資規模是不是值得重新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