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大多數到雲南滇西南的人,都喜歡前往熱門的騰衝,很少人知道在臨滄也有一個古樹圍繞、 山青水秀的石頭小村莊。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鄉名“詩禮”,

村名“古墨”。

這個從名字就讀出韻味的鳳慶縣詩禮鄉的古墨村。

偏離主幹道,鄉路崎嶇坑窪,

使得石墨村被擱淺在了現代氣息的彼岸。

但也因此,這裡才能保留著古韻的質樸氣息。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踏著石板鋪就的小路進入村子,

入口用篆體書寫著村莊的名字。

茶馬古道的曾過此千年,

儒家文化也浸潤在人們的生活裡。

村莊從來不代表野蠻和無知,

這裡反而因文人墨士而得名,

村子裡遺留的進士牌匾,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繼續往村子裡走,

看到一條小河,水清冽乾淨,

貫穿整個村莊,

閒暇之餘最適合談情說愛。

河道兩邊生長著古老的核桃樹,

而建在水邊的就是石墨村最有古老的水磨坊群。

“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房在樹中,人在景中”。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這些“咕嚕嚕”轉動的水磨建於明末清初,

見證了滄桑歷史,

是古墨人精神的寄託,

他們其中的很多依然還在使用,

人們利用河水的落差,

驅動水磨用於日常玉米等作物的碾磨。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來到古墨村,入眼的都是石頭,

薄薄的石片鋪成屋頂,

而小點的石塊被砌成牆面,

厚重點的大石塊成了石板路面。

這些在別人看來冷冰冰的石頭,

在交通閉塞的村莊裡因為唾手可得,

成了最溫暖富有氣息的家。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它曾被評為“避暑小鎮”,

這裡最不能被遮蓋的美就是歷史文化的沉澱。

過去,磨面時老葫蘆瓢給主人盛兩瓢面,就算是酬勞。

現在,當地還保留沿用水磨人家自成的一套規矩:

磨過的面流進口袋算面主人的,

流到水磨外的就歸水磨房主人所有。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除了石頭房子,

古墨村還有它田園之美,

曾有一部以滇紅茶為題材的電視劇把古墨村作為主要的拍攝外景地,

阡陌田間,牛羊不理人間,

一派寧靜淡泊的鄉村生活景象。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在河邊搭一座石頭房子,

用竹籬笆圍一個庭院,

院前流水潺潺,老核桃樹蒼健,

似詩裡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雲南滇西北有一座明清時期的石頭村子,還出了一堆進士

有人說,古墨村風景最好的季節有三季,

一是五六月份,滿山遍野的綠;

再是中秋節前核桃成熟時,

那種果實累累的豐收景象;

最後是冬季葉子落光以後 ,

滿目蒼勁,還略顯荒涼之感。

這麼說來,已快值核桃成熟之時。

具體座標:古墨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詩禮鄉,地處詩禮鄉西邊,距鳳慶縣縣城109公里。


-END-

自在旅居整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