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要建43個郊野公園 其中10個緊挨主城區

郑州要建43个郊野公园 其中10个紧挨主城区

製圖\鄭萌

河南商報記者王喬琪 鄭超

昨天,與鄭州野生動物園一道定址的,還有鄭州新植物園。

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規劃局11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鄭州新植物園選址新密袁莊,規劃用地面積約1萬畝。此外,在當日公佈的《鄭州市郊野公園專項規劃(2018~2035)》中,位置一直成謎的43個郊野公園也首次揭曉謎底。

鄭州新植物園定址新密2021年底前完成核心區域建設

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規劃局獲悉,鄭州新植物園(此前報道多被稱為鄭州第二植物園)位置敲定為新密袁莊,位於新密城區北部、鄭少洛高速公路北,規劃用地面積712公頃(合10680畝)。

鄭州市園林局副局長許學清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時介紹,前期選址時,新密、中牟、二七區等8個地塊均在考慮範圍內,但結合水源、土壤、交通區位等多種因素,最終選定在新密袁莊。

“新密袁莊的地形地貌比較豐富,有利於形成各種小氣候條件,以便於植物的引種馴化工作。”許學清說。和鄭州野生動物園一樣,鄭州新植物園的名字也在精挑細選中。

許學清表示,目前對於新植物園的規劃只是一個比較粗的輪廓,下一步需要專門的設計公司具體規劃。同時,他還強調,植物園的功能可能不像大家想的那樣簡單,“植物園是調查、採集、鑑定、引種、馴化、保存、推廣利用植物的科研單位,還肩負著科研任務。”

對於建設新植物園的必要性,他說,現有植物園面積較小,不太能滿足科研需求,建設一個新的植物園,可以更好地保證植物的基因安全,“預計2021年底前完成對鄭州新植物園核心區域的建設。”

按照鄭州植物園約860畝的面積計算,新植物園面積是鄭州市植物園的12倍。

鄭州將建43個郊野公園面積相當於2500個碧沙崗公園

10月11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規劃局新聞通氣會上獲悉,《鄭州市郊野公園專項規劃(2018~2035)》初步成果已完成,即將開始面向公眾徵求意見。

河南商報記者瞭解到,本次規劃範圍為鄭州市域,總面積7446平方千米。規劃期限為2018~2035年,其中近期至2020年,遠期至2035年。

規劃中,像中牟縣牟山郊野公園、雁鳴湖郊野公園這樣“體格大”的“plus”版公園,鄭州要新建43個,總面積6.7萬公頃,相當於2500個碧沙崗公園。

遍佈鄭州遠郊的43個郊野公園與現有的1個溼地公園、4個風景名勝區、13個省級以上森林公園,共同形成61個大郊野遊憩空間,用地面積共計1294平方千米,佔到鄭州市域面積的六分之一,形成未來鄭州都市區“一河一山大生態、三帶一環大郊野”的大郊野遊憩空間結構。

據悉,一河一山指黃河和嵩山共同構建鄭州都市區大生態基底,三帶包括黃河生態文化遊憩帶、嵩山—浮戲山歷史文化遊憩帶、大熊山—具茨山生態休閒發展帶,一環指環城近郊休閒遊憩環。

有特色、“體格”大最小的郊野公園為50公頃

郊野公園字如其名,位置遠離市中心,分佈在城市邊緣、郊區地帶,公園特色突出“自然、野趣”。

鄭州市園林局副局長許學清介紹,郊野公園建在郊區,依據當地地勢、特色打造,可以作為城市的延伸,車程保證在1.5小時左右。

除了特點不同,郊野公園的“體格”也比較大,許學清說,最小的郊野公園面積都在50公頃,“相當於兩個碧沙崗公園了”。

許學清說,新建的郊野公園功能性強,有適合孩子的遊樂設施,也有大人喜愛的休閒垂釣、美食燒烤、騎行跑步等,每個郊野公園都有自己的特色。

到2020年將建設郊野公園20個

據瞭解,43個郊野公園的規劃佈局分為三個圈層,分別為主城區圈層(新增10個郊野公園)、都市核心區圈層(新增23個郊野公園)、外圍組團圈層(新增10個郊野公園)。

根據規劃,至2020年,鄭州市將建設郊野公園20個,構建鄭州都市區郊野遊憩空間,這些公園分別為:

主城區枯河郊野公園、主城區姚橋郊野公園、主城區陸港郊野公園、主城區潮湖郊野公園、主城區侯寨郊野公園、港區龍王郊野公園、中牟雁鳴湖郊野公園、中牟牟山郊野公園、上街汜水郊野公園、鄭州西環郊野公園、滎陽京襄城郊野公園、滎陽索河—萬山郊野公園、新鄭古棗園郊野公園、新密袁莊郊野公園(鄭州新植物園)、新密雪花山—雲蒙山郊野公園、新密溱水河郊野公園、登封唐莊郊野公園(鄭州野生動物園)、登封蜜蠟山郊野公園、鞏義禮泉—伊洛河郊野公園、鞏義永定陵郊野公園。

20個近期建設郊野公園用地規模總計28800公頃,近期主要完成一期建設用地,面積為4200公頃。

目前,中牟牟山郊野公園、中牟雁鳴湖郊野公園、滎陽京襄城郊野公園等5個公園已開工建設。其中,北起中原西路,南至丁店水庫的滎陽索河郊野公園,一期工程6000畝已經成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