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戰爭曠日持久,是仇恨還是利益造成衝突?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佔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雙方經濟損失慘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到達8,000億美元,兩國的經濟均倒退了20年。

兩伊戰爭曠日持久,是仇恨還是利益造成衝突?

領土之爭

伊朗和伊拉克有著1200公里的邊界,而主要的矛盾在於水源阿拉伯河的劃分上。而且阿拉伯河那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因為科威特的獨立,使得出海口十分狹小,對此薩達姆一直耿耿於懷。而且,在波斯灣出海口的幾個島嶼,大通布島等都被伊朗佔據,對伊拉克形成封鎖之勢,因此,薩達姆急需改變現狀。

兩伊戰爭曠日持久,是仇恨還是利益造成衝突?

宗教紛爭:什葉派與遜尼派

伊朗和伊拉克都為伊斯蘭國家,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伊朗的伊斯蘭教徒以什葉派為主,伊拉克雖然也是什葉派穆斯林佔多數,但掌握國家政權的卻是遜尼派。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後,其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號召伊拉克民眾推翻薩達姆的政權。由於霍梅尼曾被流放在伊拉克,在當地什葉派穆斯林中有不小威望,他的號召對薩達姆的統治構成了一些麻煩。什葉派穆斯林聚集的伊拉克南部爆發了一些反政府武裝騷亂的事件。這也增添了薩達姆對他的個人仇恨。

兩伊戰爭曠日持久,是仇恨還是利益造成衝突?

霍梅尼

民族矛盾:阿拉伯人與波斯人

伊朗人口主要由波斯人組成,而伊拉克及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為阿拉伯人佔多數。兩族人民在歷史上有過多次大大小小的衝突,積累了不小的宿怨。而兩個民族在對方國內則互為少數民族,利益得不到足夠保障。例如伊朗西部的胡齊斯坦省,是伊朗境內阿拉伯人的主要聚集區。歷史上,該省曾歸屬於鄂圖曼帝國的伊拉克行省。這一地區的阿拉伯人也曾多次反抗伊朗統治,追求民族獨立。 而這一地區也是伊朗主要的石油和糧食產地,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此外,伊朗和伊拉克國內均存在作為少數民族的庫爾德人,兩國也都支持著對方的庫爾德人取得民族獨立以造成國家分裂。

兩伊戰爭曠日持久,是仇恨還是利益造成衝突?

落後的戰爭觀念和複雜國際背景

當時美蘇兩強正在爭霸,他們或明或暗地各自支持雙方,大賣武器,使兩伊戰爭成為了代理人戰爭。正因為美蘇的或明或暗的支持鼓動,兩伊使雙方有資源也有動力打下去。兩伊都能從先進國家獲得當時相當先進的武器,但戰爭方式卻是十分落後,特別是後期,基本變成了塹壕戰陣地戰,雙方都困在戰壕裡動彈不得,又不願意輕易讓步,自然戰爭就只有拖下去了。

兩伊戰爭曠日持久,是仇恨還是利益造成衝突?

兩伊戰爭,這個被世界軍界評論為‘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爭”最典型範例,當時自吹的世界軍事強國,動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化學武器都用上了),F14雄貓戰鬥機,幻影戰鬥機,飛毛腿導彈,打了8年,死傷百萬人,最後掐得筋疲力盡,民不聊生,誰也奈何不得,差點經濟崩潰,最後只得停戰。正是兩伊戰爭徹底削弱了伊拉克,為薩達姆的覆滅埋下了伏筆。

兩伊戰爭曠日持久,是仇恨還是利益造成衝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