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今天我們聚焦歌手:李健。從這些文案裡細品他獨到的處世觀,你會意外的獲得一種職業觀。

不要再問我們,工作佔據了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我該不該辭職?

李健會告訴你,如何看待你的工作,如何協調生活與工作。如何讓自己能夠淡然從容的與世界相處。

願用文字與故事給你前行的力量。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2018音樂綜藝流量擔當非一人莫屬——李健。

在音樂綜N代盡顯遲暮,新的音樂綜藝也未能呈現向榮之態的背景下。

李健,這位溫潤如玉的音樂詩人,兼行走的彈幕、骨灰級段子手。

拯救了《中國好聲音》的七年之癢,承包了節目的大多數看點,並最後帶著旦增尼瑪拿下冠軍,一同登上熱搜榜。

對於我這樣一個90後來說,回憶第一次認識李健,是2013年的春晚。他跟嬛嬛(孫儷)合唱了一首《風吹麥浪》,還是我爸在一旁跟我介紹說:

“這個人就是當年水木年華組合裡,長得好一點的那個,都是清華畢業的。”

看我一臉懵b,還給我唱起了《一生有你》,由於我爸的歌聲,我對李健印象深刻。

而後,李健漸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在紛雜浮誇的娛樂圈裡,他有著高品位的音樂素養,傲人的才華,卻透露著剋制與淡然。

對外界始終抱有信心與期待,又與之保持距離。

堅持遠走,身體和心靈永遠在路上,且不斷輸出對這個世界的體會。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我覺得

在我的少年時光裡找到了音樂,

這是一個特別幸運的事情,

從此之後我有了很多精神世界。

1988年6月23日的下午,李健的日記裡清楚的記錄著,吉他走入他世界的時刻。

從小喜歡唱歌的他,在那個下午幻想自己可以自彈自唱,學一門樂器他覺得很有必要,於是從小就耿直的他選擇了一個最便宜的,4塊錢的吉他班。

用他自己的話說:“吉他老師特別會做生意,總是用更好聽的樂曲,讓我繼續交學費。”

痴迷吉他的李健表現出眾,後來通過幫老師調琴,打掃來抵扣學費。

通過調琴練耳,深入的學習樂理知識也自然通了,吉他就這樣成了他的音樂啟蒙者。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整個中學時代除了學習就是彈琴,從班會彈到校會,再彈到清華大學高考的藝術冬令營。當時成績優異的李健以一首《說句心裡話》拿下了50分的高考加分,後來直接被清華保送。

進入清華後,李健卻選擇了一個和音樂沾不上邊的專業:電子工程系。但他從來沒有停止學習音樂。

進入清華的合唱團,梳理自己音樂上雜亂無章的技術與知識;

通過輔修課,專業系統的學習音樂知識;

結識了後來水木年華的盧庚戌,以及很多志同道合的音樂愛好者,在流行樂的鑑賞上,受到了許多前輩們的點撥;

更受鼓舞的是,當年的音樂人高曉松、老狼、鄭鈞常來清華分享,給了他堅持做音樂的信心。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李健說:“聽羅大佑和甲殼蟲給我打開了特別好的一扇門,它告訴我,

音樂最重要的是簡單與真誠。可能只有一個淡淡的絃樂和吉他,它的講述也可能非常地簡單,即使是一箇中學生也能看懂所有的歌詞。

清華的環境,讓李健在音樂的修養上得到了質的飛躍。

從對流行音樂的盲目追從,到發現古典音樂的是所有音樂的源泉,是海洋。在音樂中他找到了自由。

而對於本專業的學習李健得出的結論是:學習也是要有天賦的,自己怎麼努力也就七八十分。

但在音樂方面,他參加的唱歌比賽幾乎都是第一名,那會兒還寫了不少歌,但身邊仍然有同學會潑他冷水:

“李健,你寫這歌能賣錢嗎?”

“李健,你天天彈琴有什麼用?”

“李健,搞好就業才是王道啊。”

或多或少這也導致了他自己的迷茫,對於音樂他始終視為愛好,從來沒想過要成為他的職業,所以畢業之後,他去了廣電總局做一名網絡工程師。

一開始都是些打雜的活,還有一些熱心的老大姐要給他介紹女朋友,這樣的環境讓他非常苦悶,找不到任何成就感。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校友盧庚戌問了他一句:“李健,你還想不想一起唱歌?我們可以去當歌手,出唱片。

李健當時就希望能夠迅速逃離朝九晚五,很衝動的就辭去了工作,瞞著家人悄悄去當歌手。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任何時候都應該看清自己,

別覺得自己那麼渺小,

也別覺得自己那麼偉大。

一切都很新鮮,一切都很為難。

當得知電視上要播“水木年華”的節目了,李健第一反應是:“天哪,千萬不能讓更多人知道,一定不能讓我媽發現。

就在他還只會閉著眼睛單純的唱歌,還不知道如何在舞臺上做一名歌手時,《一生有你》就遍佈各大校園廣播站。

那一年,用吉他彈唱一首《一生有你》追女孩的成功率直線上升。

2002年,被奪走初吻的女大學生有多多,水木年華便有多火。

當年先出道的羽泉也沒火過水木年華,採訪我80後的表哥,說法是:

“當年水木年華的歌好學,彈唱上手快,而且很校園,適合把妹;羽泉的也好聽,但有點難唱。”

可想而知,水木年華是當年青少年群體的“剛需”,組合自帶的大學生流量,校園歌曲的定位都非常有市場,李健的音樂之路眼看就要名利雙收。

但就在大火的這一年,李健選擇退出水木年華。

在商業環境下,李健堅定不移的保護自己純粹的音樂世界,不被破壞。

“再做下去,我感覺我快要失去自我了。這樣做下去,我知道會有名有利,可是心卻丟了,那些熱愛也就丟了。”

李健和盧庚戌兩人在一次回程的飛機上聊了很多,達成了共識,飛機落地,從此兩個好朋友開始各自追求自己的音樂道路。

從萬眾仰望的高空迴歸平地,李健選擇不再唱之前所創作的歌曲,決定重新寫自己新的作品。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孤獨導致幻想,幻想導致創造。

在電子樂和R&B盛行的時代,李健覺得自己的音樂格格不入:

“我越來越能體會音樂創作的孤獨感,在這沒有盡頭的路上,憑藉依稀的光亮辨別著方向,沿途的風景慰藉著我忽明忽暗的心境。

還好,有你溫柔的話語時常帶給我午後陽光的感覺,這更像是牽手,溫暖的不僅是手,還有心裡……“

這是李健創作《溫暖》這首歌時的心境,也映射了單飛的李健避世潛心創作的時光。

李健租住在北京四合院裡,聽音樂、讀書、看電影、成了他音樂創作路上”依稀的光亮“和”慰藉“。

我願這一夜長醉,流年似水般滋味。

——《似水流年》

創作《似水流年》時李健正在閱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所有的悲喜只不過是那生命長河的朵朵浪花,來不及停留,來不及嘆息,它一如既往地緩緩向前……

文學一次又一次讓李健成長。

而寒冬中給他帶來更多“溫暖”,一直支持陪伴他的人,是李健的妻子:孟小蓓。李健將他們的愛情故事述說成了《傳奇》。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

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傳奇》

10歲的李健第一次見到了5歲的小貝殼,記住了那個長得像俄羅斯姑娘的女孩。

第二次見面在父親朋友的婚禮上,上高中的李健不經意回頭向樓下望去,恰巧看見出落的亭亭玉立的小貝殼正站在窗口上望他。

就這樣人群中的這一眼,緣定一生。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03年9月他推出了自己的首張個人創作專輯《似水流年》。

歌聲中他鬆弛、自在,每一首歌都是他生活裡最真摯的感悟。

那首沉寂7年的《傳奇》就收錄其中。

做一個人,

要甘於寂寞,也勇於寂寞的。

世界運行的規律,

從來不徹底在我們手裡掌握。

真正的獎賞,

從來都是時間成全的。

2010年春晚,王菲一首《傳奇》讓李健的歌家喻戶曉;

2011年春晚,李健、方大同、蕭敬騰,三位不同風格的音樂才子,一同彈唱了李健個人創作《嚮往》。

2013年春晚,李健攜手孫儷共同演繹《風吹麥浪》歌聲悠揚畫面唯美。

李健開玩笑的說:“春晚是我的晚春”。

春晚的三次亮相,讓李健自己的作品再度發光,也讓他名聲再起。

而這三首歌正是李健不溫不火的7年裡,創作的三張原創專輯《似水流年》2003、《為你而來》2005、《想念你》2007中的作品。

時間會為你證明一切,李健堅持自己的音樂態度,堅信自己的音樂品味。

不迎合、不取悅,用理性的思考面對生活,用寧靜的心態捕捉靈感,堅持唱出人們心裡最真實的情感。

也正是這份堅持,這三張專輯塑造了李健唯美主義音樂詩人的形象,婉約派的音樂曲風更突顯了李健獨特的儒雅氣質。

人如其歌,歌如其人。這是李健一直被大眾所喜愛的原因。

2015年前是喜歡李健的歌,那麼2015年後則是喜歡欣賞李健這個人,與他活出來的生活。

十幾年來,

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2015年李健參加了《我是歌手》李健式的幽默讓觀眾喜出望外。

網路標籤紛至沓來:被唱歌耽誤的段子手、行走的彈幕……一波90後從此和老爸有了共同喜愛的明星。

舉幾個有代表性的李健式幽默:

沈夢辰問他:為什麼要唱賣火柴的小女孩?

他一本正經地答:因為冷······

沈夢辰問李健冷不冷,耿直的李健說不冷,“因為我穿秋褲了”。

沈夢辰驚呼“男神怎麼可以穿秋褲!”請求一會兒把秋褲換了。

李健爽快答應:“好的,一會兒換上棉褲。”

節目中的李健人氣高漲,晉升無數網友心中的白馬王子。

他卻調侃說:以前是白馬王子,歲數大了成白馬王爺了。

後臺李榮浩找到李健,希望互留個微信,李健拿出全鍵盤諾基亞手機。

“留電話吧,人比較有威信,手機幹嘛還裝個微信。”

於是為難李榮浩拿著李健的復古手機找了好久的數字按鍵。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李健說迪瑪希就是個小孩兒:“他比我小20歲,成我進口大侄子了。”

誇迪瑪希時說:“這麼年輕,憂傷的質量就這麼高。”

歌手決賽和小嶽嶽合作,好幾次小嶽嶽都想牽他的手,李健都完美躲過,畫面尬到網友看了無數遍。

李健回應說:“其實我不習慣和男生牽手,而且小嶽嶽沒告訴我,如果他提前說’哥我想牽你手’的話我想我會同意的。而且嶽嶽的手有點小,我光看他的眼神了。”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李健的幽默是鬆弛的,自然而然的,有著讓人舒服的分寸感。

當時網友就已經預測李健將是那一季的歌王了,李健對於大家的厚愛是這樣回答的:

“至於歌王說心裡話,我一點都不覬覦歌王,而且我也不期待歌王,我希望能夠在這個節目結束之後,留下的歌越多越好,當然我得了我也不拒絕啊。”還是當年那個耿直的李健。

作為摯愛音樂的人,他對音樂有一種使命感,他還說到希望用自己的音樂觀引領一些大眾:

“我也能唱高音,但是僅有高音是不夠的,高音之外還有弦外之音,包括歌聲中滲透的情感、精心的編曲,如果大眾能夠通過節目開始懂得一些編曲,那麼提升還挺大的。

唱歌到一定境界比的是修養。

李健的修養和獨到的表達方式,其實都來源於他多年的文學積累。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節目組有一次去李健家中採訪,正值李健搬家,一進門慢慢一書櫃的好書,以及滿屋子還未來得及收拾的書籍和CD。

“一個原創歌手,你看看他聽什麼唱片,看什麼書,基本能瞭解這個人。”李健對著記者這麼說。

可能是第一次有鏡頭進入他的私人空間,李健剛開始顯得有些靦腆。

慢慢談到他的書籍和世界各地收藏的唱片時,他卻開始滔滔不絕。

從巴赫談到新古典主義,從上世紀70年代的鄉村民謠談到魯斯、爵士,書籍更是包羅萬象。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你找一些參照系,

就不會那麼容易輕狂。

你經常讀書,經常創作,

就會越經常感受到自己的有限性。

2015那一年,李健可謂是歌紅人紅,無數的商演、綜藝節目邀約、採訪接踵而至。

李健卻選擇去旅行“躲一躲”風頭。

跑去觀賞澳洲的明星——考拉;去西藏“置身於千萬幅天地畫卷中,祂時刻挑戰著以往對西藏的想像”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中國好聲音》總決賽中與旦增尼瑪合唱的那首《水流眾生》也正是那時所作。

李健並沒有清高到拒絕名利:“我不拒絕它,我只是不想讓名利影響私人生活和損耗自己對音樂的熱情。”

李健始終認為,原創歌手要經歷長時間的積累和忍耐,才可能有自己的藝術思考力,作品才可能真正經得起推敲和檢驗。

所以他不贊同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他覺得成名應該晚一點:“人一旦成名之後,屬於自己的的時間會越來越少。成名得晚一些對生活還有一個不斷提醒,不斷往前走的願望。

你是一個文人,

就該經常鍛鍊,保持健康的體格;

你是一個運動員,就應該多看書;

你的工作是面對人群,

在生活中就要遠離。

李健曾聊到與他同一小區的鄰居姜文,最近已經很久沒有來健身房了。他覺得,姜文把自己搞得太忙了。

李健不想要這樣的生活,他喜歡閒散的生活,不要太忙。不論有多大的名氣、多麼豐厚的財力,任何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時,

舞臺是一個幻象,生活是現實的,真正的生活還是日常的本質。

他需要更多的時間觀察與思考,有獲取才能有輸出。

創作者遠離熱鬧的中心,是一種對創作力的自我保護。況且創作源於生活,優質的生活狀態才能激發優質的創作靈感。

去看他的微博,不多,一年下來可數的幾條。工作、健身、旅行、閱讀思考,積極而飽滿的生活。

把聽過的CD,看到的書,見過的世界,經歷過的風風雨雨,都轉化為靈感。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公眾羨慕李健神仙般的生活,他直接懟回:“中國人最喜歡造神,而且喜歡毀神。”

李健其實就是一個強調個人生活的人,他說:“其實有很多人過著這種日子。好的生活就應該是平靜的生活。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地生活。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寫到這裡,我發現李健的處世觀,其實也是他的一種職業觀,

優質的個人生活永遠比工作重要。

所有文字工作者,或者說創作者,都更佳應該熱愛生活,品味生活,因為最美妙的創作靈感源於此。

另外文學上的補給更是必不可少,不光是閱讀、聽音樂、看電影、看話劇……去攝取。有時候很多事情當時看來是沒用的,但它像精靈一樣,潛伏在某處,在你需要之時,它會出現、成長,然後幫助你。

就像李健說的:“閱讀能錘鍊我的語言,啟發我表達的方式。人生中更多的閱讀,是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我更倡導非功利的閱讀,建議大家讀點看似無用的書,培養點看似無用的愛好,以陶冶情操、淨化心靈。

如今,40歲的李健給人的狀態依然像個少年。

除了保持健身之外,保持一個學生的心態,靜下心來沉澱、聆聽新鮮事物,對世界抱有期待與信心,才是秘訣,不是嗎?

願你在生活或職場上,如學生一般渴望知識的獲取,保有對生活的熱情。

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你仍將是少年。

音樂詩人李健:十幾年來,重要的事都沒變,包括淘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