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高山與彩雲之國塔吉克斯坦山地面積佔90%以上,900萬人口大多生活在山谷裡。帕米爾高原是世界最高大山系的交匯處,它的東北部橫亙著天山和崑崙山,東南部為喀喇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向南是延伸到阿富汗的興都庫什山。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帕米爾高原俯瞰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列寧納巴德州已改稱“粟特州

1.懸在帕米爾的核彈

塔吉克有很多風景優美的高山湖泊,但其中的薩雷茲湖號稱“懸在帕米爾高原的核彈”。該湖是1911年大地震引起山體滑坡形成的堰塞湖,深達500米,天然堤壩位於地震活躍帶,一旦發生大震決堤,洪水將淹沒中亞幾個國家的大片土地,後果不堪設想。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巴達赫尚州薩雷茲湖及其天然堤壩(左下)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巴達赫尚州Yashi kul湖

2.通行波斯語

在中亞五斯坦中,塔吉克是其中唯一不說突厥語的。他們的官方語言達裡語屬於印歐語系波斯語的一種,形成過程中受到巴列維語(中古波斯語)、吐火羅語(巴克特里亞語)及粟特語的影響,11世紀發展成熟。隨薩曼王朝和加茲尼王朝擴張,使用範圍增大。目前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官方語言,和伊朗的波斯語—法爾斯語可以認為是同一種語言,基本能夠互通。阿富汗有500萬以上的塔吉克族人,在普什圖族為主的塔利班倒臺之後,達里語重要性上升。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古粟特文由阿拉米字母草體改寫而來,蒙文和滿文即來源於粟特文

3.巴達赫尚人和中國塔吉克族—帕米爾人

生活在東南部的格爾諾-巴達赫尚自治區(包括阿富汗巴達赫尚省)的高山塔吉克人母語是屬於東伊朗語的帕米爾語,與達裡波斯語(屬於西伊朗語)是兩種語言。實際他們更像另外一個民族:帕米爾人,被統稱塔吉克是當年蘇聯進行民族劃分時的不恰當結果。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高山塔吉克

我國新疆的塔什庫爾幹也生活著4萬塔吉克族(帕米爾)人,他們的語言色勒庫爾語和阿富汗瓦罕走廊的瓦罕語都屬於帕米爾語的一種,可以與塔吉克的帕米爾語比較費力的交流。巴基斯坦北部罕薩河谷也有部分帕米爾語居民。清代整個帕米爾地區都曾隸屬管轄,色勒庫爾是對今天塔什庫爾乾的稱呼。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塔吉克斯坦與中國交界處

4.國名意為大食

塔吉克最早是一個阿拉伯部落的名字,波斯人用以泛稱所有阿拉伯人,我國曆史上也用這個詞的譯音“大食”來稱呼阿拉伯帝國。阿拉伯人征服中亞後,當地的突厥人把除了本民族外的所有定居的穆斯林都稱為塔吉克人,就是這一民族名稱的由來。

5.米國的最後時刻

今天澤拉夫善河 (古稱納密水) 旁的片治肯特,就是唐代粟特人建立的昭武九姓國之米國所在地,距九姓之為首的康國(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60公里。上世紀的成功考古使這裡成為中亞最重要的粟特遺蹟。粟特人很早就居住在這一帶,他們的語言是一種古代的東伊朗語。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片治肯特出土的粟特時期壁畫

據中國史書記載,隋朝到唐初626年前,片治肯特只有康國屬下的一城,城主名為昭武閉拙,為康王旁系。657年唐滅西突厥,將整個西域納入掌控之下。到658年唐人已經把昭武開拙(或為閉拙之子)稱為米國國君了。這一年開拙遣使來唐,唐在米國設置南謐州,授開拙為刺史。

7世紀中下葉,崛起的阿拉伯就不斷壓迫並攻擊粟特人的領地。712年,康國國王烏勒伽向兵臨城下大食呼羅珊總督投降媾和。這個時間前後康王向唐玄宗寫的求援信在《冊府元龜》中有完整記載。718年,米國遣使入唐並獻鍮石(黃銅器),這時國王已經更為戴瓦什提契了。719年安國告急,安王再遣使求助玄宗,確立了大唐出錢帛、牙帳設在碎葉的西突厥突騎施部出兵共抗大食的策略。

721-722年大食換上暴戾的新總督哈臘什,粟特人面臨生死關頭,米國國王戴瓦什提契挺身而出,在臨近片治肯特的穆格山領導抵抗並加封粟特九姓之王,但迫於大食淫威,曹國、石國等相繼反水,突騎施關鍵時刻也隱軍不發,戴王最後慘遭阿拉伯人殺害並肢解,頭顱被運往巴格達, 手臂寄到吐火羅(阿富汗)。由於這一殘忍行徑,哈臘什被免職 。

1934年由牧童發現了包括多封戴王親筆信在內的著名的穆格山文書,使我們能詳細瞭解那段塵封的歷史,也是研究粟特文的珍貴史料。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此後米國再次淪為奉行綏靖政策的康國附庸,並一同叛附大食,直至724年渴水日之戰大食戰敗後復歸於唐。731年,康王烏勒伽遣使上表玄宗,請封其子默啜為米國國王。開元年間(713-741),米國不止一次到唐朝貢,獻玉石、獅子、舞毯和胡旋女等。天寶初(744年),唐朝封米國君為恭順王,母可敦郡夫人。

751年怛羅斯之戰唐軍戰敗,4年後安史之亂開始,從此唐王朝再無力顧及西域。760年,米國再遭入侵,片治肯特被焚燬,國人四散而去。

6.苦盞古城與大屠殺

粟特州首府苦盞位於富饒的費爾幹納盆地,從蘇聯時代到今天一直是塔吉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塔吉克斯坦歷史最悠久的城市。由亞歷山大建於征服中亞之後,最初號稱“最遠的亞歷山大城”。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粟特州亞歷山大湖

漢代苦盞屬大宛國,唐代是拔汗那國都城。722年8月阿拉伯臨近攻陷粟特之時,粟特王公攜帶家眷、佃農逃往苦盞城避難。這時的拔汗那王為大食與吐蕃扶持的阿了達,他和其母違背承諾,未讓近萬粟特人進城,大食總督哈臘什將這些人幾乎全部屠殺於苦盞城外,幾天後九姓盟主戴王也在穆格山遇害。阿了達最終也死於阿拉伯人之手。

723年和724年大食替換哈臘什的新總督穆里斯兩番攻打拔汗那,突騎施奉玄宗命出征並與拔汗那、粟特抵抗力量組成聯軍,渴水日之戰阿拉伯人大敗,後衛主將戰死,米國、康國等粟特城邦復歸大唐。天寶年間,唐嫁義和公主予拔汗那王,改稱寧遠國,後曾派兵助唐平復安史之亂。

苦盞13世紀毀於蒙古人的戰火前十分繁榮,擁有輝煌的宮殿和城堡,之後重建但大不如前。

7.粟特人活化石

阿拉伯人征服粟特之後,粟特人散落於中亞或去往突厥、中國的領地,慢慢消失在歷史當中。今天的烏茲別克人和塔吉克人可以說都有粟特人的血脈。相對於他們所講的突厥語和波斯語,有理由相信講東伊朗語的帕米爾人與他們血緣更近。那麼今天還能找到粟特人的直系後裔呢?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雅格諾布山谷(左上紅色為其位置)

答案是肯定的,歷史語言學家就在塔吉克斯坦粟特州雅格諾布河的山谷間發現了一群講現代粟特語的人群—雅格諾比人。除語言之外,來自中國史籍的記載進一步確認了他們的身份:古老的粟特風俗跨越千年保留至今。

(粟特人) "生子必以石蜜納口中, 明膠置掌內,欲其成長口常甘言,掌持錢如膠之粘物。"—《舊唐書· 西戎傳》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雅格諾比人風俗實拍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雅格諾比人風俗實拍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雅格諾比兒童

8.首都名為“星期一”

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在波斯語中的意思是“星期一”,原本是當地人每週趕集市的日子。1920年代成為首都之前只是一個小鎮。

你所不知道的塔吉克:帕米爾攬勝-古粟特尋蹤

杜尚別之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