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林躺枪末位零奖金,金钱至上的管理模式真的有效么?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随着广州恒大俱乐部推出“末位零奖金“政策出台和施行,恒大内部内部正经历着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球队国内进攻核心郜林,近日发布了一条“人累了可以睡一觉,心累了呢……”的微博,起因疑似是因为在对阵天津权健的比赛中,郜林被恒大技术评定小组打了最低分,无缘分到队内700万元的赢球奖金。

郜林躺枪末位零奖金,金钱至上的管理模式真的有效么?

尽管后来郜林已经删除了这条微博,主教练卡纳瓦罗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己不关心场外事件,但如果说这件事对恒大队内没有任何影响,显然是不可能的。

金钱管理也需要遵循足球规律

郜林之所以会有“心累了”的感触,是因为广州恒大推出的“末位零奖金”制度并不完全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和足球运动的规律也有些违背。这样不合理又缺乏人文关怀的政策,引得大部分网友在此事件中都选择了支持郜林。

根据广州恒大俱乐部公布的文件来看,“末位零奖金”制度主要考核总跑动距离、高强度跑动距离、传球失误次数、身体对抗次数及成功率、抢断次数及成功率五个方面。尽管这样的统计维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球员在赛场上的表现,但考虑到每名球员技术特点不同、位置不同、主教练分配的任务不同,以这样死板的数据统计“一刀切”,衡量所有球员的表现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郜林躺枪末位零奖金,金钱至上的管理模式真的有效么?

以广州恒大对阵天津权健的比赛为例,下半场郜林顶替U23球员杨立瑜出场后,恒大立刻将1-0的领先优势扩大为了3-0,最终以5-0的大比分狂胜对手。尽管从恒大技术评定小组统计的五项数据来看,郜林处于垫底位置,但他的出场让恒大的进攻变得更加顺畅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是无法用数据体现的。

此外,郜林替补出场后没多久恒大就将领先优势扩大为三球,让比赛彻底失去了悬念,这时要求一名攻击型球员疯狂跑动、拼抢也并不现实。而且郜林真的吝惜自己的跑动了么?塔利斯卡为恒大攻入的第五球,正是郜林在右路的高速插上吸引了防守注意力,才帮助塔利斯卡拉出了中路空挡。而当时已经是全场比赛第90分钟了,球队也已经大比分领先了,但郜林其实没有懈怠。

郜林躺枪末位零奖金,金钱至上的管理模式真的有效么?

如果按照广州恒大这套统计公式,就连梅西都很容易沦为所谓的“末位”。一方面梅西历来都不是疯狂跑动类型的球员,场均7-8千米是常态,远低于现代足球场均10公里的平均数。而且梅西的传球失误次数也远比想象中高,新赛季西甲两轮过后,梅西的场均传球成功率只有81%,远低于巴塞罗那全队平均数。至于拼抢更不是梅球王的强项,两轮西甲过后他的抢断数据依然为0。但这能说明梅西没实力、不努力么?

其实恒大管理层也并不认为这套统计公式没有漏洞,在管理规定中写明“个别场次中,如技术评定小组一致认为球队整体表现优异,则免除本场末位处罚”。可惜在一场5-0的大胜后,恒大的技术评定小组仍然不认为球队整体表现优异,不得不说这就显得很没有人文关怀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郜林喊出:“心累了。”并不让人意外。

金钱管理并非万能

自从广州恒大进入中超后,他们就成为了“金元足球”的代名词。高转会费、高年薪、高奖金似乎成为了恒大维持统治力的不二法宝。然而,广州恒大在竞技成绩层面的成功,真的只靠“钱”么?

郜林躺枪末位零奖金,金钱至上的管理模式真的有效么?

不可否认,适度的奖惩政策会激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适度”二字比奖惩政策本身更为关键。如果违背运动规律,提出完全不符合运动特点、不适度的奖惩政策,只会引起反向效果。

为了鼓励球队赢球,就增加赢球奖金;为了鼓励球员更加积极,就提出输球罚钱的政策。如今为了衡量每一位球员的状态和积极性,又提出了“末位零奖金”这样的政策。伴随着广州恒大曾经的成功,似乎恒大管理层已经认定,“钱”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此前恒大球员梅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末位零奖金”政策是恒大集团董事长许家印在会议上特别强调的。

然而这样的逻辑推演显然存在很大漏洞,广州恒大在竞技成绩层面确实取得了成功,而且在曾经成功的过程中他们也确实实施了以金钱奖惩政策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但这并不能证明两者之间有必然的关系。因为恒大曾经的成功是建立在大量国脚内援、顶级外援和外教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这样的班底,不管恒大管理层的开出的奖金多么丰厚、开出的罚单多么苛刻,都不太可能让恒大瞬间崛起。

郜林躺枪末位零奖金,金钱至上的管理模式真的有效么?

上赛季中超联赛结束后,经媒体统计发放奖金最多的球队为天津权健,第二名为河北华夏幸福,可是这两支球队的成绩都并不如奖金榜上排名第三位的广州恒大。从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奖金或罚款并不是决定一支球队成败的核心因素。

更重要的是,片面强调以金钱为核心的奖惩制度的重要性,是一种对球员缺乏尊重的物化表现。这样的政策默认球员最大的目标就是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需要高额奖金刺激,也需要严苛的处罚条例鞭策。

显然这样的假设前提就是有待商榷的,职业球员以足球运动为职业,那么更高的收入当然是他们所期望的。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以收入水平为衡量自己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指标,但绝不是唯一指标。除了收入外,被尊重、自我价值实现、追求事业上的成功,都是每个职场人衡量自己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职业球员也不会例外。

职业球员同样也有感情和追求,如果将球队的成功过度归功于管理层铁腕的奖惩制度,是对职业球员职业精神和职业追求的一种否定。

郜林发出“心累了”的感叹,既是对无缘奖金的无奈,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管理者将管理这门艺术过度简单化,将球员过于“不当人”,当成了逐利动物,当成了奔跑的指标和数据,因此感到的不满。

郜林躺枪末位零奖金,金钱至上的管理模式真的有效么?

只靠金钱救不了中国足球

其实,不管广州恒大采取怎样的管理制度,都轮不到外人和球迷品头论足,因为这是恒大管理层自己的事情。但当恒大管理层和媒体过度渲染“金钱管理至上”这样的理念时,需要舆论的警惕,因为其中传递着错误的理念和价值观——用钱可以搞定一切、用以钱为核心的奖惩制度可以搞定一切。

“如果给中国足球队开出重奖,中国队能打入世界杯么?”、“如果打不进世界杯,就重罚中国队,中国足球是不是就有救了?”世界杯期间很多问答网站都冒出了许多类似的问题。

了解中国足球现状的人当然对这样的问题不以为然,但这恰恰反映了广州恒大成功之后,社会上许多人对于中国足球现状的认知——中国足球不行不是因为钱没给到位,就是因为钱没罚到位。似乎只要围绕钱做文章,中国足球就可以瞬间完成腾飞。

郜林躺枪末位零奖金,金钱至上的管理模式真的有效么?

中国足球的崛起当然需要钱,青训、场地、设备这些方面都需要大量资金。然而只依靠金钱,中国足球无论如何也不会崛起的。更重要的是,片面强调奖惩政策,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忽略了对社会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是很难有持续性的发展的。

中国足球的崛起当然需要钱,但单纯以钱为手段和目标,救不了中国足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