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才!這批初中生自編自導「新聞聯播」,是在下輸了……

初中語文“新聞”單元應該怎麼教?三水中學附屬初中(下稱“三中附中”)教師廖仲琪有一套自己的獨特教法。如今,其所任教的初二(11)班和初二(14)班,學生們分組組成多個新聞社,“玩”出了以班級命名的兩個“電視臺”,通過自編自導“新聞聯播”收穫了一幫熱心觀眾和忠實粉絲。各個新聞社內分工明確,學生們分別擔任記者、編導、主持人、後期等職,通過課下的校內外採訪,先後完成了班際籃球爭霸賽、三水人的月餅“人氣王”等報道。

太有才!這批初中生自編自導“新聞聯播”,是在下輸了……

廖仲琪把學生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展播,通過學生互評的方式,為主創團隊提出意見建議。/佛山日報記者何豔純


學生:新聞採寫編攝一手操辦

原來,新學期開學以來,三中附中便“誕生”了“狀元翹楚”和“初二十四”兩個學生自辦的電視臺,至今已經播發了多個電視新聞報道。值得一提的是,全部電視新聞報道的選材、現場採集、稿件撰寫、錄播以及後期剪輯等流程,均是學生一手操辦。

記者瞭解到,由於初二語文教材第一單元就是學習新聞文體,學生們按照語文老師廖仲琪的安排,每6人一組組成一個新聞社,一個班級內的8個新聞社便組成以班級命名的電視臺。

儘管每個新聞社僅有6人,但每個學生各有分工,根據個人意願來分配記者、主持人、編導、攝影及後期剪輯等角色。“原來要製作一條新聞那麼不簡單!”三中附中初二(11)班學生李韻琪所在的新聞社叫“凌雲社”,作為新聞社社長,第一次經歷了新聞製作全過程的她直呼“新聞工作者不易當”。

“天驕”新聞社的出品備受學生們歡迎。區別於其他組別,“天驕”新聞社所製作的電視新聞報道格外“逼真”,除了新聞標題、字幕、社員分工等元素之外,他們還特意在新聞報道開始前添加了一個新聞聯播的片頭,令班上其他同學紛紛拍手稱讚。

颱風“山竹”過境後,小區受損情況如何?三水人心目中的“人氣”月餅款式是哪些?學生們除了聚焦校園新聞,還嘗試走出校園。不少學生表示,走出課堂自編自導新聞報道這一創新的作業形式,不但強化了他們對課本知識的理解,還提升了人際交往能力,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

太有才!這批初中生自編自導“新聞聯播”,是在下輸了……


老師:希望學生學得輕鬆有效

從教至今19年的廖仲琪一直任教語文科目,是上述兩個“電視臺”的“臺長”。新學期開學以來,“新聞採寫”成了她跟學生交流的高頻詞。

新學期伊始,廖仲琪便在課上教學生分辨消息、通訊等新聞類別,解析新聞結構等基礎內容。有了引導,原本對新聞並不“感冒”的學生也養成了看新聞的習慣。讓廖仲琪想不到的是,她經常能在學生交上來的新聞作品中發現不少驚喜。

每當學生完成了一期作品,廖仲琪便會把新聞視頻放到家長群上。儘管學生僅用手機拍攝,也沒有專門的錄播室,但每份作品都會引起家長們的一陣好評。此外,廖仲琪還會把學生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展播,通過學生互評的方式,為主創團隊提出寶貴意見。“主持人沒看鏡頭”“鏡頭太晃了”“聲音太小”……昨日上午,記者現場體驗了一節學生作品互評課,在作品互評環節,同學們點評得“毫不客氣”。

“語文教學更應該跳出教材,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行合一”是廖仲琪所一直奉行的理念。十多年前,她便在“新聞”單元創新教法,讓學生們通過課外實踐形式,體驗新聞製作全過程,以此幫助學生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瞭解,同時提升其寫作鍛鍊、語言表達、團隊合作等多種能力,“讓學生學得輕鬆、有效”。

廖仲琪留意到,通過自創新聞社、創作電視新聞報道,不少原本性格較為內向羞澀的學生也已經逐漸放開,變得開朗活潑。廖仲琪說,該校初二(11)班是“翹楚班”,班上的學生大多屬於“學霸型”,讓學生自編自導電視新聞,也希望能為其躲開題海,同時能最大化地激發他們的潛力。


太有才!這批初中生自編自導“新聞聯播”,是在下輸了……


太有才!這批初中生自編自導“新聞聯播”,是在下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