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畫竹子的畫家有哪些

竹入畫,約始於唐。明皇、摩詰、吳道子皆喜畫竹。至五代,李夫人創墨竹法,傳其夜坐床頭、見竹影婆娑映於窗上、乃循窗紙摹寫而創此法。及宋,東坡棄前雙勾著色法,枝幹、葉均以水墨畫,深墨為面,淡墨為背。文湖州時益興,史稱“湖州竹派”,後延元明清時代,夏昶、吳鎮、柯九思、鄭板橋等名家輩出,蔚為盛事。當代擅長畫竹子的畫家郭味蕖、張立辰、盧坤峰等人亦為大家。

古代擅長畫竹子的畫家是韓幹和鄭板橋。

擅長畫竹子的畫家韓幹,唐畫家。京兆藍田(治今陝西西安)人,一作大梁(今河南開封)人。相傳年少時曾為酒肆僱工,經王維資助,學畫十餘年而藝成。擅繪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畫馬,曾師曹霸而重視寫生。經歷唐玄宗年間,被召入宮封為“供奉”。此後專跟宮中畫馬名家陳閎學習畫,但進展不太顯著,後來韓幹改變只臨摹不寫生的方法,經常到馬廄裡去,細心觀察馬的習性,對比找出馬的性格特徵,找出馬的動作規律,並把各種各樣的馬記錄在案。日子久了,人們對韓幹經常進入馬廄,甚至搬到馬廄裡和飼養人一起住感到奇怪。韓幹回答說:“我學習畫馬,馬廄裡所有的馬都是我的老師”。為了深入瞭解馬的習性,韓幹筆下的馬他常痴呆地觀察上幾個時辰,把別的畫家不瞭解的具體細節都弄得清清楚楚,並牢記心上。這樣時間久了,馬的各種體貌,奔跑雄姿,千變萬化的動態,在作畫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活現在紙上。所以人們都稱讚韓幹筆下的馬是能跑動的馬。清代傑出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特別喜愛和擅長畫竹。

擅長畫竹子的畫家有哪些

擅長畫竹子的畫家文同(公元1018一1079年),字與可,自號石室先生,又號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員外郎、秘閣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稱“文湖州”。傳為湖州竹派,影響深遠。

擅長畫竹子的畫家文與可:北宋仁宗時期的一位著名的畫家姓文,名同,字與可,四川省梓潼縣人。他與蘇軾是表兄弟,曾任洋州(今陝西洋縣)知州。他特別擅長畫竹子,有"墨竹大師"之稱。他說:"我只不過把心中的竹子畫出來罷了."“胸有成竹”這個成語就是起源於他畫竹的,意思是做事之前,已有了通盤的考慮和充分的把握。

擅長畫竹子的畫家有哪些

竹子在中國的地位人所共知,竹子的氣節和骨氣是我們中華兒女學習的榜樣,不論是嚴寒還是炎日,竹子的身影總能浮現在我們眼中,

竹在中國的文化中,是有骨氣、有氣節、堅貞的象徵,同樣也象徵著生命的彈性、精神的真理,歷代多少仁人志士常讚美竹、詠竹、畫竹、寫竹,它們有著虛心亮節、瀟灑挺拔的君子風度,世人常用竹來寄託自己的情感或以竹的品質為自己品格的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