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麻藥誕生記 · 疼痛那些事兒|朝花夕拾 · 協和八

疼痛那些事兒

局麻藥誕生記

作為醫學生,你可能沒接觸過醚,沒推過牛奶(丙泊酚),沒玩過氯仿,但你一定打過「利多」。但是這「親民」的局麻藥比「高冷」的全麻的誕生足足晚了晚了 38 年。

其實局麻藥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全部來自於「卡因家族」。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羅哌卡因等等。他們的祖師爺爺就是大名鼎鼎的可卡因。

這家裡的明星混血後裔要算的上可口可樂!在健康至上的今天就是「殺精」、「毀牙」的代名詞。我們都知道可樂含有咖啡因,但是其實最初,可口可樂之所以一問世就迅速捕獲大量消費者芳心的真正原因就隱藏在它的名字當中:

Coca-cola:可口可樂

Coca:古柯,正是提取可待因的植物。(見下圖)

Cola:可樂果,提取咖啡因的植物。

局麻药诞生记 · 疼痛那些事儿|朝花夕拾 · 协和八

天然可卡因存在於南美洲古柯樹葉中。

中國有神農嘗百草,其實西方醫學史裡也充斥著各種鐵胃「神農」。1653 年西班牙人 Bernabe Cobo 在因為牙痛勇嚼古柯葉後首次提出了此種植物可以用來鎮痛。1856 年德國人 Albert Niemann 從植物中提取了有效生物鹼成分,並將之命名為可卡因。

但是這些發現並沒有引起臨床醫生們的注意(可惜啊……多學科合作很重要啊)。

將可卡因引入麻醉界的是下面這兩個人:Sigmund Freud Karl Koller

局麻药诞生记 · 疼痛那些事儿|朝花夕拾 · 协和八

Koller 在科研生涯開始時,僅僅是一名眼科實習醫生。由於不滿於當時眼科手術的局麻效果,他一直和朋友 Freud 尋找新的麻醉方法。

一次機緣巧合,Koller「淘氣」的同學趁他們不注意舔了實驗用的佔滿可卡因的一個小刀(這貨估計放棄治療很久了),之後舌頭就廢了。Koller 立刻意識到自己找到了自己一直苦苦追尋的局麻藥物,他立刻去實驗室配置了可卡因溶液滴到了實驗動物蟾蜍、荷蘭豬,以及——沒錯——他自己的眼睛上……這也是位有(2)志(B)青年!

隨後在某次眼科學會議上,Koller 的報告「可卡因應用於角膜麻醉」轟動一時,媲美 38 年前的乙醚展示,標誌了局麻藥的開始。隨後又有醫生把可卡因打到皮膚下進行表面麻醉,再後來有人打到特定的神經周圍來實現區域麻醉。局麻就此開始茁壯的發展。

Sigmund Freud 後期對可卡因成癮患者相關的研究也幫他奠定了精神分析領域的基石。《夢的解析》也從某種角度來說歸功於局麻藥的發明。

質控:小二仙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