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類現在有的能力,能飛往1光年外去探索別的恆星嗎?爲什麼?

清風飛花


人類現有的深空探測能力已經擺在那兒了,就是兩艘旅行者系列探測器和新視野號。旅行者1號已經飛出日光層,2號正在接近日光層邊緣,新視野號還沒有抵達日光層,因為其還有任務,對柯伊伯帶天體進行勘察。

當然,我們也需要知道,這種能力不是人類的最大潛能,因為深空探索是沒有收益的,完全就是砸錢。美國宇航局一年不到200億美元的預算,也就只能做這麼多事了。

如果發動全人類的資源去發展深空探索,那麼筆者估計我們可以實現載人登陸火星,可以大規模探索柯伊伯帶天體,但是抵達1光年外是有難度的。

因為動力系統問題目前還沒有解決,霍金提出的突破攝星計劃可操作性有待考證,還是那句話,如果發動全人類的力量去執行突破攝星,那麼我們肯定可以在未來30至50年之內抵達奧爾特雲。

因為這裡差不多就是1光年,而最近的恆星在4光年之外,顯然我們目前的能力是無法抵達這裡。


太空伊卡洛斯


目前科學家有設想,但未必能成功。1光年對於目前的人類來說基本是無法逾越的天塹,太陽系可能有1光年範圍,人類要花上萬年才出的去。

目前人類製造的飛行最遠的飛行器是旅行者1號,已經飛入星際物質,根據最新的消息旅行者2號也即將飛入星際物質。想要使飛行器飛那麼遠,首先得有足夠的速度。旅行者1號和2號最初的目的都是探索太陽系外圍行星,在探索任務結束後,藉助太陽系外側的巨行星的“引力彈弓”加速到16.7km/s,使它們能夠突破太陽系的引力束縛向著太陽系外飛去。

而利用液態氫氧發動機無法提供持續的推進力,因為體積的關係,攜帶的燃料是很有限的,只能利用引力彈弓節省燃料,飛行器也就無法持續加速,向著太陽系外飛行時,會因為太陽系質量的影響而逐漸減速,最後可能又回被拉回來。霍金還在世的時候,聯合一些富豪和科研機構,希望通過光帆飛行器探索半人馬α3星系統,即突破射星計劃。

光帆是利用光壓,不過利用太陽光很難達到所需要的速度,需要專門建設激光矩陣,將微型飛行器發射到太空,展開光帆,然後利用激光矩陣加速到10-20%光速。這樣的飛行器可以在幾十年內到達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附近開展探測併發回信息。此種方式不大適合載人飛行器,況且人的壽命太短,沒到可能就去世了。

跨恆星系統、星系的長途探測活動,只有等到人類能源科技、生命科學大幅度發展,掌握可控核聚變、人類壽命提升到200歲左右,才可以在太陽系周邊進行探測,再遠些的旅程幾百年內大概是沒戲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