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隴西:從「千年藥鄉」到「中國藥都」產業高地

甘肅隴西:從“千年藥鄉”到“中國藥都”產業高地

隴西縣德興鄉營門村建立的黃芩標準化種植基地。

甘肅隴西:從“千年藥鄉”到“中國藥都”產業高地

隴西縣中藥材種植基地的藥材長勢良好。

本版圖片由隴西縣委宣傳部、渭源縣委宣傳部提供

近年來,隴西縣搶抓國家和甘肅省支持中醫藥產業發展的良好機遇,大力實施中醫藥產業“種植標準化、加工精深化、市場專業化、倉儲規模化、產品品牌化”工程,產業效益日益凸顯,已成為甘肅隴藥產業發展的橋頭堡和全國重要的中醫藥循環經濟示範基地。2017年,全縣中醫藥產業產值達到241.66億元,貢獻財政收入1.36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4元、工業增加值15.7億元,分別佔到全縣財政收入、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工業增加值的14.5%、22%和27.3%。

甘肅隴西:從“千年藥鄉”到“中國藥都”產業高地

隴西是“千年藥鄉”,目前隴西縣已普查到的中藥材種植品種多達310種。其中,在全國統一普查的363箇中藥材主要品種中,隴西有96種,佔全國的26.4%;常用的130多箇中藥材品種中,隴西有93種,佔全國的72%。

近年來,隴西縣充分發揮“千年藥鄉”優勢,堅持把標準化種植作為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突出“有機、綠色、道地”品牌,依託甘肅省現代農業示範園中國藥都·隴西藥圃園,積極開展新品種引進示範、提純復壯和野生品種馴化等工作,積極建設西北最大、全國一流的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庫。採取“公司牽頭建基地、協會搭橋連農戶、技術部門搞指導、鄉鎮配合抓面積、縣裡適當拿補助”的運作模式,鼓勵製藥企業建立標準化藥源基地,每年籌措專項扶持資金400多萬元,建立標準化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5.5萬畝、標準化種植基地19萬畝,從源頭上保證了中藥材道地品質,被國家工信部確定為“國家級中醫藥原料生產供應保障基地”。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穩定在35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21.1%,種植面積居全國縣區首位。

甘肅隴西:從“千年藥鄉”到“中國藥都”產業高地

隴西還是名副其實的“天然藥倉”。2014年8月,立足這一優勢,隴西本土企業惠森藥業集團與國家標準化研究院合作,制定併發布了中藥材倉儲企業倉儲標準,著力推動中藥材倉儲業規範化發展。與此同時,隴西縣按照“盤活存量、提升增量”的思路,一方面積極扶持現有的倉儲企業對傳統倉儲庫進行改造擴容,保障和提升中藥材儲存環節質量安全,另一方面大力鼓勵企業投資提升中藥材倉儲業增量。中天物流公司投資1.5億元,建成了佔地150畝的甘肅隴西中藥材物流園,配套建設規範化倉儲庫20棟5萬平方米,新增倉儲能力5萬噸。廣東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的康美甘肅西部中藥城現代倉儲物流及中成藥、保健品交易中心,佔地1000畝,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可容納中藥材、中成藥、保健品倉儲、銷售企業和個體戶上千戶,年靜態倉儲能力50萬噸,實現銷售額200億元,安排就業2000人,上繳稅金2億元。

目前,全縣千噸以上倉儲物流企業達到35家,靜態倉儲能力100萬噸,倉儲品種320多個,年週轉量突破200萬噸。

甘肅隴西:從“千年藥鄉”到“中國藥都”產業高地

隴西自古就是隴上“旱碼頭”。近年來,隴西縣立足交通區位優勢和“千年藥鄉”及“天然藥倉”產業基礎優勢,積極推進中藥材市場專業化。

隴西縣依託並整合原有文峰和首陽兩個藥材市場資源,結合隴西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規劃,通過招商引資引進甘肅江能醫藥科技集團,投資4.9億元在首陽鎮規劃建設了首陽地產藥材交易市場。市場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5.3萬平方米,集公共服務中心、檢測中心和培訓中心、中藥材交易商鋪、原藥材交易大棚和現代化江能飲片展銷廳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已建成運營,可滿足3000多個固定商戶和2000多個攤位經營戶交易,每到逢集參與交易的群眾達5000人以上,年交易原藥材和飲切片50萬噸,年交易額達百億元。今年1月,縣裡還推動甘肅中藥材交易中心正式上線運營,通過運用“互聯網 中藥產業 金融服務 現代物流”的服務模式,有效解決了產業上下游客戶信息不對稱、商品質量不確定、融資難、交易成本高等問題,實現優質中藥材資源共享。截至目前,全縣有各類中藥材交易市場23處,建成惠森集團“藥材盈”等中藥材電子商務交易平臺3個、專業信息服務網站13個、電子商務應用企業40家,各類個體網店440多家,發展貨運信息中介組織58家、運輸專線30多條;中藥材經營企業500多家,其中18家獲得自營進出口經營權證,本地營銷人員達3萬多人,常駐外地客商2000多人。

甘肅隴西:從“千年藥鄉”到“中國藥都”產業高地

專業化市場建設,進一步推動了隴西中藥材產業的發展。目前,隴西縣年可集散各類中藥材1000多個品種,年交易量100多萬噸,交易額達200多億元,佔全國市場份額的20%,其中黨參、黃芪等部分品種佔到全國一半以上。

甘肅隴西:從“千年藥鄉”到“中國藥都”產業高地

隴西縣堅持把中藥材精深加工作為提高產業附加值、提升產業效益的重要環節,不斷推動中醫藥產業鏈延伸,使當地中醫藥產業形成了種植—倉儲—市場交易—精深加工的完整產業鏈。

為了推動中藥材精深加工,隴西縣按照“園區承載、龍頭帶動、技術支撐”的工作思路,以打造“中國藥都”為目標,按照“一主兩副”的總體佈局,建設了佔地9平方公里的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其中“一主”為鞏昌中醫藥精深加工區,規劃佔地面積5.2平方公里,主要以中藥材深加工為主,分為飲片提取區、綜合製藥區和配套服務區三大片區。“兩副”為文峰分園區和首陽分園區,文峰分園區規劃佔地面積2.4平方公里,主要以中醫藥批發市場、倉儲物流為主;首陽分園區規劃佔地面積1.5平方公里,分別規劃建設地產藥材交易市場和飲片加工園區,主要進行道地藥材交易及初加工。

甘肅隴西:從“千年藥鄉”到“中國藥都”產業高地

目前,中醫藥循環經濟產業園已累計投入建設資金35億元,完成基礎設施投資近12億元,全面完成了園區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先後引進入駐天津天士力集團、中國中醫藥集團、河北神威集團、湖南千金藥業、甘肅奇正藏藥、普爾康藥業等知名中醫藥加工企業27家,2017年園區實現產值21億元。作為全省中藥配方顆粒生產先行先試工作試點縣,隴西縣還積極推動具備生產條件的隴西一方、天士力中天、普爾康等3家企業開展中藥配方顆粒先行先試生產,促進中醫藥加工產業向現代製藥產業轉移,其中一方藥業率先開展中藥配方顆粒製劑生產試點,年產4億袋中藥配方顆粒製劑生產線於2017年3月投入生產。2011年,園區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確定為全國首批8家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園區。

甘肅隴西:從“千年藥鄉”到“中國藥都”產業高地

在園區的聚集輻射帶動下,全縣較大規模的中藥材加工企業達到52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0家,個體加工戶3800多戶,年加工轉化各類中藥材35萬噸,安排就業5000多人,中醫藥加工基本實現了由初級切片向飲片炮製、有效成分提取、成藥製造、保健品開發全產業鏈的拓展延伸。(楊世智)

甘肅隴西:從“千年藥鄉”到“中國藥都”產業高地

甘肅隴西:從“千年藥鄉”到“中國藥都”產業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