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愛將」爲何要走?誰接任?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愛將”、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9日突然宣佈將於年底離職。雖然美國總統特朗普說,黑莉大約6個月前就向自己表明了年底辭職的想法,但這一消息還是讓人驚訝。黑莉為何要走?誰又會接替她?美國外交政策會有些許改變嗎?在白宮這一新的人事地震中,這些問題還都在等待答案。

10月9日,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黑莉表示,將於今年年底離職。她是在與特朗普在白宮會面時宣佈這一決定的。

黑莉當天上午與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面,期間她向媒體宣佈了將在今年年底離職的決定。這讓許多高級外交政策官員、白宮官員甚至黑莉的助手都很驚訝。國務卿蓬佩奧表示,黑莉是個“好搭檔”。參議院外事委員會資深民主黨議員鮑勃·梅嫩德斯稱,此舉再次反映出美國政府在外交政策領域的混亂局面,他對黑莉留下的職位空缺和她的離職給國家安全帶來的影響“深感擔憂”。

但特朗普說,“黑莉大約6個月前就告訴我,或許在今年年底,(任職)兩年期結束時想休息一段時間。”特朗普還對黑莉讚譽有加,他表示,之所以讓黑莉在白宮公開宣佈這一消息,是因為她“非常特別”——黑莉做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工作,是一個很棒的人。特朗普盛讚黑莉瞭解國際社會的成員,而且她得到很多人的喜愛——雖然有個別國家可能不喜歡她,但那是難免的,因為“他們不可能都喜歡你”。特朗普還對黑莉表示“我們會一直想念你”。他甚至表示,希望黑莉以別的身份返回(政府),隨意挑選想做的職位。黑莉則稱讚特朗普擔任美國總統後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績。她說,看看美國兩年來在外交政策方面發生了什麼——有些國家可能不喜歡美國所做的事,但他們尊重美國的行動。 綜合

頗受特朗普器重

她為何離職?

相比前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前國務卿蒂勒森直到被炒魷魚還被矇在鼓裡的悲慘命運,黑莉的離去可能是最體面的。而黑莉為何也中途“離隊”?

黑莉的解釋是工作太久了,“相信崗位輪換的重要性,想休息一下。”但是,越平淡無奇的說法越引發猜想。

被人擠走?

有分析稱,黑莉是被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和國務卿蓬佩奧擠出局的。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在特朗普上任後的第一年,黑莉無疑是明星人物,特朗普常常向她徵求建議。但今年早些時候,特朗普改組國安團隊,起用鷹派人物蓬佩奧和博爾頓,替換原先相對溫和的蒂勒森和麥克馬斯特,此後,黑莉與總統的接觸就逐漸變少了。相比新晉的強硬派,黑莉被媒體形容為是共和黨內較為溫和的聲音,雖然她在聯合國表現得很強硬。分析人士指出,黑莉被一點一點擠出總統的核心圈。於是,她決定以自己的方式離開。

賺更多錢?

還有種說法認為,黑莉辭職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黑莉2010年當選州長,此前在州議會任職6年,但這些工作都不是肥差。2015年,在她進入特朗普政府工作的前一年,她和丈夫的年收入約17萬美元。2014年,這一數字接近19萬美金。而在2013年,夫婦倆據說能賺到27萬美元。不單收入有限,黑莉還欠了一大筆債。根據財務信息顯示,她的信用卡欠款2.5萬到6.5萬美元,抵押貸款超過100萬美元。CNN稱,考慮到還有一個正在上大學的孩子和一個即將上大學的孩子,黑莉很可能被私企七位數的收入所吸引。

競選總統?

以退為進,向白宮進軍也是外界對黑莉辭職的一種猜測。不少人認為,黑莉準備在2020年競選總統。不過,黑莉否認了這種說法,她9日表示,將在兩年內幫助特朗普競選。但是,媒體認為,黑莉不在2020年競選總統,並不意味著以後也不考慮。黑莉可能只是在等待特朗普政府在多項調查的重壓下垮臺。屆時,她就能收拾殘局。

逃離“沉船”?

黑莉選擇辭職的時機讓白宮感到不安,因為目前距中期選舉僅剩4周時間,而眼下共和黨選情堪憂。為此有人認為黑莉是想在共和黨輸掉中期選舉前趕緊逃離這艘“沉船”。黑莉選擇辭職的時機很有技巧。一方面,最具爭議的最高大法官人選表決已塵埃落定,特朗普了卻一樁心事,她適時提出引退,不給總統添堵;另一方面,趕在中期選舉前抽身離去,避免到時被誤認為是因中期選舉的結果(如果共和黨失利)而決定辭職。另外,特檢官米勒的“通俄門”調查預計在新年前結束,她也不希望辭職決定被看做是受調查結果的推動。

不管何種原因,總之,黑莉為特朗普政府的“人員流失名單”再添一筆。執政至今,特朗普見證了40名政府職員的高調離職。而這份名單還沒到底。

誰來接過黑莉的槍?

應該還是個女的

黑莉走後留下的空白將由誰來填補?專家認為,接班人需滿足以下條件:對外立場強硬、忠實執行特朗普的外交策略、能與蓬佩奧及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有效合作。目前,媒體熱議的下一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人選有以下幾位:

第一個是45歲的總統前顧問迪娜·鮑威爾。鮑威爾是埃及裔移民,曾在小布什總統時期擔任國務院高級官員,她還是“第一女兒”伊萬卡的密友。在特朗普就職第一年,鮑威爾從高盛來到白宮,出任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分管戰略事務。她在特朗普的所有海外出訪以及去年9月首次亮相聯合國大會中均發揮重要作用。鮑威爾去年12月離開白宮,今年早些時候重回高盛擔任高管,目前還是哈佛大學高級研究員。據報道,鮑威爾離職前也是特朗普的“愛將”,同黑莉的關係也很好。

特朗普似乎很中意鮑威爾,他在9日透露,有5個人被列入候選名單,但他唯獨提到了迪娜·鮑威爾的名字。

另一個是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格雷內爾曾擔任美國駐聯合國發言人,他也是任職時間最長的發言人。格雷內爾也與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關係密切。但是,特朗普卻表示,“他在(駐德大使)職位上做得很好……我不想讓他離開。”

此外,“第一女兒”伊萬卡也是疑似候選人之一。特朗普的表態有點模稜兩可,一方面,他說,伊萬卡是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極好的人選,但另一方面,他又說這並不意味著他會挑選伊萬卡,因為如果任命她,他將“被指控為裙帶關係”。伊萬卡本人則發文“避嫌”,否認自己將競爭這一職位。

特朗普說,他可能在未來兩三週內宣佈接任人選,究竟會是誰,拭目以待。

輿論認為,在美國政壇鷹派得勢的今天,聯合國很可能迎來一位比黑莉更強硬、對多邊規則更無視的代表。 綜合

人物

黑莉

“美國優先”外交政策的急先鋒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首位女性州長、美國屈指可數的女性常駐聯合國代表之一、美國第一位印度裔部長級別官員……黑莉身上有不少令人矚目的標籤。護美國、挺以色列、懟俄羅斯、伊朗、敘利亞、委內瑞拉……在聯合國代表任上,黑莉始終是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的先鋒悍將。

做派和語言很像特朗普

美國媒體認為,黑莉強硬的做派和語言,很像特朗普:她擔任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後,立即表現出強悍之風,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都是在她的任上發生的。在因特朗普宣佈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而引起的衝突中,黑莉堅定地維護特朗普的立場,在安理會表決埃及的一項決議草案中,有14票贊成,只有美國一票反對,黑莉稱這是“對美國主權的干涉。”在聯合國大會準備在就此問題投票前,黑莉和特朗普一唱一和。特朗普說,如果那些接受美國援助的國家投票反對美國,那就停止援助;黑莉則稱“總統要我向他彙報”各國投票情況,“總統在看著呢”。

最終,聯大以壓倒性多數投票通過反對美國決定的決議後(這種決議沒有法律效力,但有政治和道德影響),黑莉更放言,“美國會記住這一天”,美國會記住投票反對美國的每個國家,美國會考慮撤銷對聯合國的資助。

黑莉的這些言論,不僅充滿侵略性,而且頗有特朗普“睚眥必報”的特色,因此廣受美國自由派和專業人士的批評。前中央情報局(CIA)局長約翰·布里南說,特朗普政府“停止援助”的威脅,暴露出的是特朗普需要盲目忠誠和順從——這正是“自戀而又睚眥必報的獨裁者的特徵”。以此來看,黑莉好像正好表現出對特朗普的“盲目忠誠和順從”。

理念個性與特朗普有共同之處

不過,如果考察黑莉的政治生涯就會發現,她的言辭和態度可能不僅是對特朗普的盲目忠誠和順從,而是她在理念和個性上確實與特朗普有共同之處。

黑莉1972年1月生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她的父母是印度移民,信奉錫克教。黑莉在克萊姆森大學獲得會計學士學位後,曾在多家企業就職。1996年,她與丈夫邁克爾結婚,皈依基督教。2004年,32歲的黑莉當選南卡羅來納州眾議員,此後兩度連任。2010年,黑莉成為南卡羅來納州第一位女性州長,並在2014年獲得連任。2017年1月,特朗普的任命使黑莉成為常駐聯合國代表,併成為美國第一位印度裔部長級別官員。

在美國,不少移民後代通常在政治立場上接近民主黨,但黑莉卻是不折不扣的共和黨人,保守而強硬。在移民問題上,黑莉認為,僱主僱傭移民時,要保證僱員的合法身份;移民應該隨身攜帶證明自己合法的文件。黑莉還是以色列的忠實支持者。她曾表示,聯合國“最持久、最令人憤怒的失敗”,就是對以色列的偏見。

黑莉的表現,也讓她成為共和黨的明日之星。2012年羅姆尼競選時,曾有意挑選她為副總統候選人,但黑莉沒有接受。 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