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如果讓德國單挑美國,德國能贏嗎?

道門玄宗


在沒有徹底擊敗歐洲大陸的所有對手並且整合歐洲之前,德國是無法戰勝美國的。

二戰雙方的決戰是德國戰蘇聯,美國戰日本,如果雙方全力對決,德國陸軍佔優,美國海軍佔優,控制不了海洋,就無法控制世界。

美國早有準備,老羅斯福在任時,為美國設的兩個敵人,第一德國,第二日本,之後的兩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對手果然就是這兩家,在戰略上美國佔了先手,而在兩次世界大戰,德國的戰略則是儘可能避免美國參戰。

美國佔據地利,東西兩個大洋,必須有強大的海軍才能真正威脅美國,二戰期間美國的海軍實力突飛猛進,很快達到真正的霸主水平,德國再強大也只能望洋興嘆。美國南北兩端不存在威脅,一戰期間德國異想天開聯絡墨西哥,那個在美墨戰爭被打服的傢伙怎麼可能形成威脅?

即便海軍強大到具備當年英國皇家海軍的實力,消滅了美國海軍之後,還是不能打敗美國,因為美國有廣闊的縱深,又沒有不可替代的經濟中心,再加上美國均勻分佈的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戰爭能力,德國強大的陸軍到了北美的結局恐怕還不如在蘇聯。而德國一來縱深不夠,二來地理上不具備優勢,根本守不住,所以贏沒指望的,最好的結局是談和。


京虎子


德國單挑美國,那麼意味著沒有其他國家的參與,國土即德國本土和美國本土,人口也一樣。

國土:德國約36萬平方公里;美國約963萬平方公里。

人口:德國約7000萬人;美國約1.3億人

經濟:毋庸置疑,美國本土工業製造能力和軍事平均實力等在二戰時期最為強大,德國當時經濟居歐洲第一,但許多戰爭資源基本靠進口,德國科技較為發達,其黑科技和創造能力領先世界,二戰德國之所有源源不斷的戰機坦克完全是不斷的進攻掠奪式發展,可以說德國經濟和工業僅次於美國。

軍事:德國陸空軍橫掃歐洲,獨特的閃電戰舉世聞名。陸軍坦克:虎式、豹式、一、二、三、四各型號坦克和各式自行火炮等還有精銳的國防軍與黨衛軍,二戰著名軍事將領德國基本佔一半。海軍是著名的潛艇部隊。美國軍事,簡單來說爆發和續航強的一批,就只說一個吧,從德國閃電戰波蘭開始算起,美國造了151艘航母。

總而言之,以二戰地球儀上的版圖地理,德國必輸無疑。

一:德國戰爭潛力遠小於美國,人均素質雖不相上下但人口數量相差太大,一旦開戰德國兵源遠不如美國,石油更是握住德國裝甲命脈。

二:德國國土縱深遠小於美國,德國閃電戰征服歐洲各國,歐洲各國版圖過小,四通八達的鐵路線可以讓德國坦克開赴任意戰場,但卻在蘇聯境內吃了癟直至戰敗。同一個道理,雙方戰略縱深相差太大了,而且雙方隔著一個大西洋,或許德國陸軍窮極一生也無法到達美國本土。

三:德國納粹的法西斯制度只能讓它不斷的發動戰爭贏得勝利去贏得國民的支持,,不斷地掠奪資源去維持德國的高負荷運轉。美國聯邦立憲制相比於此更好。

四:美國工業能力碾壓德國,且德國本土資源匱乏。GDP方面看1940年,德國為561億美元,而美國為1013億美元,1945年美國甚至達到2230億美元,可以說雙方根本不在一個起跑線上。珍珠港事件後美國戰爭機器全力運作,整個二戰美國生產8萬餘輛坦克、26萬餘架飛機、238萬餘輛軍事車輛,更是擁有151艘航母,堪稱恐怖;而德國整個戰爭其間只生產了約3萬輛坦克、14萬餘架飛機、35萬餘輛坦克。

雙方不是一個重量級選手,已經註定最終結果,更要命的地理環境已經讓德國失去了最後的翻盤之力,或許沒有大西洋,德國強大的裝甲洪流可以以閃電戰馳騁在美國本土,還不用擔心寒冬降臨,再給加上成功先於美國研製出原子彈,擁有一波流的機會去擊敗美國。

可惜戰爭沒有如果。

以上。


木劍溫不勝


飛機對比:二戰美國軍用飛機為262524架,德國軍用飛機為140885架。美國軍用飛機幾乎是德軍的兩倍。


坦克對比:美國輕型坦克為29680輛,中型50632輛,重型坦克2202輛,自行火炮與突擊炮2263輛。_德國輕型坦克為5968輛中型坦克為19516輛重型坦克為1830輛自行火炮突擊炮21044輛。

美國二戰生產了26艘大型航母,9艘輕型航母,115艘護航航母,10艘戰列艦,48艘巡洋艦,349艘驅逐艦,498艘護衛艦,203艘潛艇,幾萬艘各型登陸艇。反觀德國受一戰限制和地理緣由,海軍除了名噪一時的U型潛艇(擊沉中立國和盟軍數千艘艦船)其餘的艦船根本不值一提。



美國的軍資製造在開戰後增長了幾十倍。而德國隨著戰爭的拖延卻走下坡路。所以當然德國是贏不了美國的。德國之所以在歐洲橫行是以閃電戰的快,坦克裝甲的先進,和軍事學校培訓出的高素質軍官和軍隊素養,而美國遠在北美,閃電戰是行不通的,必然陷入消耗戰,因此美國必勝。


歷史軍武研討員


現代戰爭多是綜合國力的比拼,二戰初期德國憑藉閃擊戰橫掃歐洲,除了軍隊戰鬥力強,更主要的原因還是先進的戰法讓各國猝不及防。

德國最強大的是陸軍,其戰績被公認為是當時世界最強大的陸軍,德軍受過一戰二戰的洗禮,戰鬥經驗豐富,而美軍在二戰前基本沒有打過像樣的戰爭,二戰後期,德軍將精銳部隊用於對抗蘇聯,但是盟軍在西線對陣德軍還是佔不到便宜。

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這一點我想不會有人反駁,而德國海軍從戰爭之初就是德軍的短板,在進攻英國的過程中,由於沒有制海權,所以只能望洋興嘆。

如果說德美對抗,德軍在戰爭初期還能佔到便宜的話,但是打到相持階段,美國的綜合國力優勢就慢慢體現出來,到了戰爭後期,德軍必敗無疑。


一點點歷史


二戰已經發生過了,事實上是軸心國與同盟國兩大集團之間,數十個國家參加的戰爭,而同盟國最終取得了勝利。

既然是假設,那我們就不妨假設讓德、美兩國打一仗,其他國家都處於中立狀態,看看是什麼結果。

先從武器上來對比一下吧。

步兵主戰武器步槍對比

美軍裝備M1式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德軍裝備98K毛瑟步槍。

兩種步槍有效射程相近,M1是730米,98K是800米,但是裝彈量M1是8發,而98K是5發,但是M1是半自動步槍,射速要優於98K。

所以,大規模作戰,M1有優勢,狙擊戰98K有優勢,總體上M1優於98K,差距不明顯。

M1步槍

步兵突擊武器衝鋒槍對比

美軍使用M1A1湯姆森衝鋒槍,德軍使用MP40施邁瑟衝鋒槍。

既然是衝鋒槍,那麼最主要的指標就是射速,M1A1可以達到700發/分鐘,而MP40只有500發/分鐘。兩種槍的故障率都很高,殺傷力,MP40稍微佔優,如果不考慮成本的情況下,還是射速第一。


所以,M1A1佔優。

M1A1衝鋒槍

陣地防禦武器通用機槍

美軍裝備M1919,德軍裝備MG42。

這兩種武器,MG42的優勢過於明顯。MG42機槍射速每分鐘最低1200發/分鐘,最高1500發/分鐘。在機槍射速超過每分鐘1000發以後,人們聽到的聲音是“嗤嗤嗤”,類似撕布條的聲音。

M1919系列機槍,故障率奇高,散熱性能不良,作戰實際射速最高150發/分鐘,一般在75發/分鐘上下,還是“噠噠噠”的節奏。

MG42機槍

單兵火箭筒

美軍有巴祖卡火箭筒,德軍雖然第一個研發使用了火箭筒,但是性能一般,後續都是仿照巴祖卡火箭筒。
這點上,美軍佔了優勢。

巴祖卡火箭筒

隨身防禦武器手槍

美軍是M1911手槍,德軍是魯格P08手槍。

安全性、可靠性M1911要比P08優秀很多,P08會自己走火。

記得有部影視劇中美軍一名士兵繳獲了一把,非常興奮的收藏了,結果意外走火,打穿了股動脈,意外喪命。

但是,手槍在大規模作戰中,影響不大。

P08手槍

重型裝備坦克

美軍M4謝爾曼、M26潘興式坦克,對陣德軍的三號、四號坦克,及豹式、虎式和虎王坦克。

這些坦克的具體性能指標就不說了,事實已經說明了一切,二戰戰場上,美軍的坦克基本上就是德軍的活靶。謝爾曼坦克甚至有“朗森打火機”的美譽,在戰場上一打就著。

經常有幾輛德軍坦克,幹掉美軍幾十輛坦克的情況。

德軍的“裝甲兵之父”古德里安不是憑空吹出來的。

虎王坦克

陸軍遠程武器火炮

美軍M1型155毫米榴彈炮、美國MI01型105毫米榴彈炮對陣德軍FLAK18/36型88毫米高射炮、FH-18型150毫米榴彈炮。

美軍在射程上佔優,14.6km對13.25km,遠了1.35km,很大的一個優勢。
但是德軍後期研發了V1和V2型導彈,獨家所有。

M1型榴彈炮

制空權戰鬥機

美軍P-51野馬、F-6F格魯曼地獄貓艦載機對陣德軍ME-109、FW190福克、ME-262。

單憑戰機的性能,德軍戰機總體佔優,但是ME-262噴氣式戰機,在1944年才投入服役。

前期美軍的P-51野馬戰機可以說是橫掃戰場無敵手,但是如果繼續打下去,德軍將重新奪回制空權。

P-51野馬戰鬥機

制海權爭奪

戰列艦,美軍華盛頓號戰列艦對陣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裝甲厚,耐打,華盛頓號活力和動力強,總體上應該是伯仲之間。

航空母艦,德軍沒有,美軍各種用途的輕重型航母數十艘,德軍完敗。

潛艇,德軍U型潛艇,美軍潛艇不太知名,性能一般。初期德軍佔優,但是美軍的B-24轟炸機,還有反潛航母戰鬥群,都是可以對潛艇形成致命打擊的。

總體上,德軍將喪失制海權。

大黃蜂號航空母艦

科研實力

德國的科研實力,明顯佔優。但是由於當時德國排擠猶太人,致使很多著名的猶太科學家流落美國。

總體上,還是德國佔優,單兵通訊設備等都要比美軍優秀,而噴氣式戰機、V1和V2式導彈,都是新型尖端武器。

V2導彈

工業實力

德國限於地域、人口,工業總體實力嚴重落後於美國。戰爭其實就是打的綜合國力,這是決定最終勝負的關鍵。
1940年,美國人口大概1.3億左右,德國只有7000多萬,美國GDP2000多億美元,德國只有500多億美元。

從以上多種因素的對比看,二戰時,如果是美德單挑,美國將處於優勢。

制海權,美軍在戰爭初期將會以壓倒性的優勢取得制海權,可以把戰火迅速燒到德國境內。這種情況下,德國就完全處於被動局面。

德國想要把戰場,轉移到美國境內,那麼航空母艦就是他們必須要考慮的裝備了,但是限於德國的工業實力和地域,想要超越美國,這個真的很難。

制空權,美軍的飛機裝備佔優,初期會有一定的優勢。

地面戰爭,美軍將會比較被動。但是美軍完全可以通過海軍、空軍的配合,打擊德軍地面力量。同時,封鎖德國的海上貿易,破壞德國的工業設施,遲滯德國的科技研發進度,德國後期的優勢裝備可能就沒法順利研發出來。

最終,美國會拖垮德國的經濟,而美國本土卻可以持續的發展,繼續生產大量的武器裝備,徵調大量士兵開赴德國境內,德國也將面臨最終的失敗。


奕天讀歷史


二戰時,如果讓德國單挑美國,德國能贏嗎?

對此“大正”認為德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在二戰時PK的設定,如果就是單純兩國打仗,不牽扯到其他國家,這就要以那種方式打了。

兩國國家打仗,如果是鄰國的話,最簡單,軍隊開到兩國邊境上就可以開始了,但美國和德國兩個國家單挑稍微麻煩點。美國和德國兩國在地理上並不接壤,一個在北美洲,一個在歐洲中部,相隔著浩瀚的大西洋。

這個就牽扯到遠洋運兵能力了,這也離不開強大的海軍力量,所以理論上美國和德國就有三種戰爭方式:其一是美國漂洋過海到德國本土來打德國;其二是德國漂洋過海來到美國本土打美國;其三是美國和德國都漂洋過海,在北大西洋上幹一仗。

當然這是理論上的三種方式,實際上二戰時(1940年)的德國海軍力量很弱小,早在一戰時就被打殘了,不具備遠洋運兵投放能力,德國最厲害是橫掃歐洲各國的強大陸軍,所以美國和德國打仗,就排除了其中的兩種戰爭方式,只剩下美國漂洋過海來打德國這一種戰爭方式。

由此“大正”判斷美國一個國家千里迢迢來德國本土作戰,是必敗無疑,德國能夠獲得戰爭勝利。首先是當時德國陸軍戰鬥力高出美國幾個檔次,美國大兵二戰中顯赫的戰功,大多數都是用武器彈藥堆出來的,這有賴於美國強大的工能力,畢竟美國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

但在德國本土作戰,德國有本土優勢,而且德國也是位居前列的工業國,在工業製造領域,質量比美國都要好,加上在陸地上作戰,美國強大海軍優勢發揮不出來,只起到運兵作用。美國兩大優勢都不起大作用,所以美國戰敗是理所應當的,最終結果就是美國一看戰爭苗頭不對,趕緊坐船逃回本土,結束這場戰爭。

以上只是一個設想,有些是論證是有根據的,但假定條件太多,事實上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的,美國人跟傻叉一樣,一腦子的運兵越過大西洋來打德國,想想也是不可能的。

美國人靠著自己優勢大多數都是在作戰雙方都快無力時介入,狂撈好處,一戰二戰都是這樣,想順便撿了一個世界第一強國的桂冠。


大正看世界


在1942年美國巨大的戰爭潛力全面轉向戰爭之前,德國絕對可以把美國搞死,而且不是用少的可憐的納粹海軍和短腿的空軍,更不是用開著3號坦克的陸軍裝甲部隊,而是利用美國的一個經濟死穴把它封死在北美大陸,具體手段就是鄧尼茨元帥的“潛艇戰”。很多軍迷都對鄧尼茨的大西洋無限制潛艇戰耳熟能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位海軍元帥差一點就給美國在1933年之後的又一次金融危機。

由於美國是一個對外貿易依賴十分嚴重的國家,儘管他的資源豐富、幅員遼闊、工業發達但是散佈於大西洋上鍊接南北美洲的商船隊,對於華爾街的資本運作仍然十分重要,在這時北美洲的工業基地與南美洲的資源、市場形成了良性的互動,尤其是咖啡、藥品、乳畜品等美國社會需求比較大的大宗商品直接決定了美國社會經濟的穩定與否,而美國工業對海運的依賴也是非常嚴重的,內部鐵路網遠沒有現在這麼完善也不承擔太多的工業運輸,在羅斯福新政期間這種貿易關係稍有降低。而鄧尼茨就是誤打誤撞的點到了美國的死穴。

1942年1月~ 6月的半年時間裡,德國潛艇前後出擊了100多個批次,取得擊沉商船397艘、軍用船隻數艘的驚人戰果,而鄧尼茨的潛艇部隊僅有 7艘被擊沉。這些商船損失意味著什麼呢?他直接導致美國東海岸獲得南美洲生活補給品和加拿大工業原料的渠道中斷,美國社會又一次出現了美元貶值、人民買不到生活用品的現象。政府不得不對白糖、咖啡定量供給。鄧尼茨的攻擊吃掉了美國20%的油輪導致墨西哥灣的石油無法運到東海岸,美國的油產品供應中斷,此時的美國別說轉入戰時經濟軌道就連日常經濟活動都難以進行了,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利刃軍事


雙方死戰的情況下,德國毫無勝算。戰爭打的是國力。單論戰爭之初的軍事實力,美國可能不去德國和蘇聯,但是戰爭打的是國家的實力,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著打著發現自己沒有錢了,糧食、石油彈藥都補充不過來,那就只有分著斃命了。



二戰時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2000億美元,德國是550億左右,蘇聯是460億左右,英國和法國加起來都不如德國,第六是日本,約250億。從這裡可以看出,美國的經濟,比德國、蘇聯、英國、法國、日本五大強國加起來還多!



德國單挑美國,首當其衝的就是用海軍,德國陸軍方式天下無敵,可是,海軍方面實力卻捉襟見肘了,其海軍實力連日本都比不過,更何談戰勝美國。



空軍方面也是能力有限,德國空軍的能力根本比不上英國的空軍,在不列顛空戰中,德軍飛機在法國的基地距離英的直線距離不過幾十里,而英國空軍離德本土上千裡,但英國空軍依舊能夠對德國本土進行遠程空襲,到了四二年,皇家空軍能一次出動上千架飛機對德國進行空襲,此時的德軍飛機幾乎已經不能對英國進行任何襲擊。



陸軍是德國的精華,德國的軍隊發展畸形,陸軍異常強大,而海軍和空軍一般,戰爭初期,德國依靠閃擊戰迅速拿下了一些戰略縱深小的國家,但是遇到了真正的大國,異常吃力,蘇聯在德國侵略之前,剛剛進行了大清洗運動,德國閃擊戰迅速拿下了很多蘇聯要地,但是沒有想到,蘇聯戰略縱深太大了,根本沒有辦法迅速吞下這個龐然大物,結果就是深陷泥潭,等待蘇聯反擊。

美國戰略縱深大,海軍力量強,軍隊補給充足,比當時的蘇聯還要強大太多。美國二戰結束時,總有1050萬軍隊,年生產飛機4萬架,生產坦克2萬輛,整個二戰期間生產了131艘航母,而德國從二戰開始500萬兵力,越打越少,沒有辦法補充,武器裝備生產雖然還可以,但也無濟於事,還有石油基本上都沒有了。



還有就是美軍二戰中兩線作戰,總計殲滅軸心國軍隊(日本、德國)超過五百萬,自身損失40萬,全部為軍人,無平民傷亡。美軍最大限度地體現了消滅敵人,保存自己的精髓,把傷亡率控制到最小限度,美軍對日軍的傷亡比例為1:20,對德軍為1:7。

所以就算是德國單挑美國也不可能是勝利,


我是越關


1.德國的戰爭潛力不如美國。對戰爭潛力影響最大的是人口數量和素質。在人口素質方面,美國與德國不相上下,各有千秋,所以二戰時德國適齡男青年都可以成為優秀的兵源,美國也可以輕鬆徵集超過千萬的士兵參加。但是在人口數量方面:1939年,德國只有7000萬人口;美國有1.3人口。德國耗盡全力總計徵集1700萬軍隊,佔全部人口的21.5%,最後不得不將適齡女青年徵集入伍;美國二戰期間共徵集了2000多萬軍隊,只佔總人口的13%。在人口素質相同的情況下,德國人口數量遠遠不如美國,戰爭潛力也就不如美國。

二戰時期,美國徵兵海報

2.德國的戰略縱深不如美國。所謂戰略縱深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國土面積。在二戰初期,德國打敗波蘭花了36天、打敗荷蘭花了5天、打敗法國花了40天。但是德國為何花了三年多都沒有打下蘇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蘇聯太大了。希特勒和他的軍官們,制定了“巴巴羅薩計劃”,550萬德國軍隊分三路進軍蘇聯,短時間內佔領了蘇聯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消滅200多萬蘇聯最精銳的部隊,卻依舊打不下蘇聯。二戰後期,蘇聯和美英美軍分別打到德國國境線,就已經預示德國必敗無疑,就是因為戰略縱深不夠。二戰時期,德國本土面積37萬平方公里,美國本土面積約為797萬平方公里(不計算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戰略縱深差距重大。

3.德國的工業生產能力不如美國。進入熱武器時代,打仗打得不僅僅是戰略戰術,更重要的還是武器裝備,以及支撐生產武器裝備的工業能力。整個二戰期間,美國生產了26萬架飛機、82000多輛坦克、238萬多輛軍用卡車、131艘航空母艦;德國生產了14萬架飛機、27000多輛坦克、345000多輛軍用卡車。1940年,美國的GDP超過2000億美元,德國只有500億美元。此外,美國本土有豐富的石油、煤炭資源,德古本土嚴重缺乏石油。所以,拼武器裝備是,德國是拼不過美國的。

二戰時,美國生產的軍用飛機

4.德國的社會制度無法支撐長期作戰。二戰時期,德國是法西斯主義集權制國家。希特勒從發動戰爭開始,就註定失敗的解決。進軍了萊茵河非軍事區以後,就要拿回蘇德臺地區;拿回蘇德臺地區以後,就要侵略波蘭;侵略波蘭以後,又要打敗法國;打敗法國以後,又要進攻蘇聯。這些看似是希特勒的瘋狂,實際也是希特勒的無奈。希特勒宣傳用“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就註定了他要不斷地發動戰爭,來持續獲取德國人的支持。在不斷取得勝利的情況下,德國能夠上下一心,支持希特勒。一旦受挫,德國的法西斯體制就難以為繼。這就是為什麼到最後,忠心耿耿的隆美爾也背叛希特勒的原因。

“沙漠之狐”隆美爾

所以,德國拼軍隊數量拼不過美國、拼戰略縱深拼不過美國、拼武器裝備更拼不過美國、拼社會制度也拼不過美國,不是必敗無疑嗎?


美國觀察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軍事力量是很強的,不過這是在歐洲。但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最強的依然是美國,美國和德國根本不是在一個級別上的,儘管當時的德國陸軍非常的強大,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期,後期美國參戰以後供應給盟軍的裝甲部隊也讓德國軍隊心驚膽戰的。假設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和美國軍隊兩者展開單挑的話,德國會取勝嗎?就要看德國會採取什麼樣的戰術了?

經濟上:不用懷疑,美國國內的工業製造能力和軍事實力等等其他方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間是最強大的,那時的德國經濟在歐洲是第一的,不過極絕大部分的戰爭資源都需要進口,德國的科技水平比較的發達,其中的黑科技和創造能力都是瑤瑤領先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人之所以有持續不斷的戰機與坦克投入戰場,是因為德國人所採取的是侵略式的發展,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德國在經濟領域和工業領域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

德國軍隊實力最強大的是陸軍,所創造的戰績公開認可是世界最強大的陸軍,德國陸軍經歷過一戰二戰的洗禮,自身的戰鬥經驗畢竟的豐富,然而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沒有像德國軍隊經歷過那樣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國幾乎把所有的精銳部隊都用對付蘇聯了,不過盟軍在西線戰場上和德國的軍隊對抗中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在海軍方面美國的海軍實力要比德國海軍強大,這一點恐怕沒有人會懷疑,然而從戰爭的開始之初在海軍方面,海軍卻是德國的短板,在攻擊英國的行動過程中,因為沒有絕對的自海權,因此只好仰天長嘆。


空軍方面,德國的力量也是非常的有限的,德國的空軍實力基本上不能和英國的空軍比,在和英國展開的不列顛空戰中,在法國但德國空軍基地和英國的直線距離只有十幾裡,而英國的空軍基地距離德國的本土接近幾千裡,不過英國空軍依然能對德國進行遠距離的轟炸,1942年,英國空軍能夠一次性的調動上千架的飛機對德國本土進行空襲,然而此時的德國空軍已經不能阻擋英國的空軍對德國的空襲行動。

在經歷過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德國基本上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德國總人口為6000多萬,因此希特勒並沒有想到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損失率會這麼大,希特勒是期望打一場由裝甲部隊為主力的閃電戰,德國能接受的陣亡人數是200多萬,因此一直到了1943年德國才進行了全面的動員,軍隊的人數達到了1000多萬,不過這已經是德國所能承受的極限了。後來再降低了徵兵的條件時,基本上已經是少年和老年為主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德國士兵的數字已經降低到了最低點。

綜合上述,如果德國和美國單挑的時候在陸地上美國肯定不是德國的對手,不過決定戰爭的勝負有很多的因素,而這些因素美國是佔了很大一部分的,因此二戰時期的德國如果單挑美國的話,德國肯定會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