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響:做航站樓內的「安全衛士」

李響:做航站樓內的“安全衛士”

李響工作照

安全是民航永恆的主題,既是生產運行的必要保障,也是行業生存發展的基礎。李響,作為首都機場股份公司的一名航站樓巡視監察員,無疑是首都機場安全壁壘上最堅實的一塊城牆。對於日常安全管理裡面“人、物、環境”三個基礎組成部分的管控,他也有著自己獨到有效的工作方法。

保障“人”安全 作航站樓“安全濾鏡“

在李響巡視範圍內的首都機場1、2號航站樓內,日均進出港旅客達十萬人次左右,在出發到達的前廳區域,每日不間斷的人流湧動像潮水一般,十多年的工作經驗讓李響的雙眼練就了濾鏡一般的特殊功能,僅憑著對人物的穿戴言行舉止,表情和細微動作等觀察,李響便能一眼甄別其安全性,鑑別出可疑人員以後他立即進入警覺狀態,迅速採取不驚動對方的有效手段通知上報現場情況,並配合駐場公安人員對其進行進一步的排查確認,每年,經他發現上報的違法服務推銷行騙等人員不計其數,有效配合了公安人員打擊現場違法犯罪活動。

他就是這樣不厭其煩地巡檢著工作區域裡的數以萬計的人流,工作人員也並無例外,通過細緻的排查巡視和對安全薄弱環節的發現關注,有時候他一眼發現違規使用操作電器的工作人員,會耐心地說服教育對方很長時間,直到對方真正理解安全管理對於工作的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性為止。

確認"物"安全 作航站樓“安全簽到員”

在李響工作的46萬平方米航站樓範圍內,涉及到安全的設施設備簡直不計其數,而逐一確認其安全狀態就是他每日工作的重要一環.通過不斷地培訓學習,李響對這些組成部分每一個細節的標準都爛熟於心,通過分批次、有順序地巡檢,週期性逐一確認現場設施設備的運行安全狀態對他來說已經是輕車駕熟的了,他一直堅持消滅一切安全隱患的工作理念,從發現一個破損的電源插口開始,從發現一點公共區域的地面積水開始,甚至是垃圾桶內稍稍冒起的青煙都會引起他的關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將問題消滅在隱患狀態裡。

有時候險情開始的瞬間只是非常微小的徵兆,也是對一些細節關注不到位引致的後果,如何識別這些不安全的徵兆,有效消除安全隱患是李響多年對工作的用心思索和經驗的累計的結果,他通過行之有效的巡檢方式每日為我們的運行安全進行了有效的簽到。

關注“環境”安全 作航站樓“安全管家”

說起環境安全,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是比較抽象的一個概念,而掌握這個抽象的安全標準,李響有自己的好辦法,那便是關鍵點識別法。這個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比如當出現大批旅客在進港現場聚集的情況下,識別現場環境安全關鍵點,李響有著自己的路數,觀察人數、觀察人員情緒穩定情況,相關部門的聯絡配合情況等,只要關注掌握好這幾個關鍵點,再根據情況和預案安排對應的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即可最快完成現場保障工作,這些信息也為李響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通過工作經驗的累計,遇到的各類突發情況和保障工作都進一步提高了他對現場環境安全的預判能力,對環境安全關鍵點的識別能力,結合各類預案第一時間採取有效的保障措施,有效提高了現場運行效率,維護了公司日常生產安全,成為了首都機場航站樓內當之無愧的“安全大管家”。

凡本站及其子站註明“國際空港信息網”的稿件,其版權屬於國際空港信息網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註明:“文章來源:國際空港信息網”。其他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站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註明的文章來源。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糾錯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