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龙元明筑S-SYSTEM是一套以“产品思维”为指导思想开发的高性能全装配钢结构住宅产品系统,S-SYSTEM融合了绿色建筑、节能建筑、被动式建筑、健康建筑等理念,可实现居住建筑的高品质和高性能,是住宅领域建筑体系的新突破。

研发背景

钢结构建筑技术体系成熟,性能优势突出。钢结构建筑作为目前国内主推的三大装配式建筑体系之一,设计施工技术体系完备,在各地已经形成产业集聚;具备轻质、高强、工业化生产、现场施工速度快、平面布置灵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大型场馆和超高层建筑。

钢结构住宅的推广还需解决一些配套的问题。匹配钢结构住宅的外围护系统还需结合保温、气密、水密和耐久性等综合性能开展优化,并实现立面设计个性化;研发针对钢结构体系特点的适配房型和内装系统,充分利用平面分割灵活的优点,实践“可变住宅”的理念。

技术路线

借鉴被动房技术进行优化,打造高性能产品系统。通过研发设计、产品设备、施工工艺等不同环节的优化,以经济的方式实现居住建筑整体性能提升。

形成完整的建筑产品系统。主体结构、外围护结构、机电系统和内装系统一体化协同设计,满足100米以下高度居住建筑安全性能和功能要求。

建造工法楼,作为试验、测评和示范平台。根据研发设计成果,足尺建造一个2层的工法楼,验证研发成果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并作为展示的平台和窗口。

关键技术

主体结构

满足100m以下高层住宅建筑的结构安全和功能要求。采用CFT柱型钢框架+钢支撑的结构体系,对梁柱连接节点进行优化,经同济大学力学试验,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各项力学指标均满足要求。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CFT柱型钢框架+钢支撑

房型设计

实践“可变住宅”理念。应用钢结构平面布置灵活的优势,满足不同数量和类型住户在不同时期的住房需求。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外围护结构

外墙系统匹配钢结构住宅体系优化,满足保温、隔热、气密性等要求。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ALC)双墙体系,保温隔热性能更为优越,可覆盖保温要求较高的地区;与钢结构主体结构采用ADR摇摆工法连接,实现柔性连接,适应主体结构的变形。

借鉴被动房技术,解决门窗系统渗漏和阳台板热桥问题。针对窗墙节点连接和阳台板热阻隔系统,通过材料选型配合构造设计和施工工艺优化,实现气密层和保温层连续。

内装系统

采用工业化装修技术体系,实现“全干法施工、SI分离、健康环保”。所有装修部品均在工厂加工,现场安装与施工实现“干法”作业;利用饰面与结构空腔间隙,实现机电设备管线与结构分离;装修材料均为环保、高性能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结合“干式”作业方式,提升居住空间健康品质。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工法楼”建设示范

经过近2年时间不断地挖掘和研究,通过“工法楼”建设实施验证,产品系统具备先进性和可行性。

于2018年6月,本产品系统通过上海市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申报评审,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填补了我国结构内装一体化钢结构住宅领域的空白。

于2018年9月11日,上海市建设协会携上海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各参会部门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参观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S-SYSTEM工法楼。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金山工法楼

研发团队

龙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策划发起,携手大地钢构、信安幕墙和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品宅装饰科技、上海犀点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开展“S-SYSTEM高性能全装配钢结构住宅产品系统”研发,完成研发设计、产品集成和工法楼建设示范工作。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地址: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

(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地区裕祥路88号)

展位号:E1B07

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参加S样板房参观预登记~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由建筑师曹晓昕7年前设计的时尚便捷工具包“函包”现重出江湖,全真皮材质、大厂定制五金、手作皮具,售价仅799

/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杨晓燕设计、曹晓昕监制的全球首款座包2.0版全新上线,和COACH、GUCCI同一代工厂优选顶级生产商,售价299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为了祝贺巴克里希纳·多西获得2018普利兹克建筑奖,特别定制了《多西随想录》

未来可能会这样制造住宅……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email protected]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80。

(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事/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