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

你对“老”有认识么?

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

不少人看到这个问题都会一头雾水。十几岁的孩子还在上学,在操场上奔跑,“老”实在太遥远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囿于昼夜、厨房与爱”,对生活有着烧不完的热情,偶尔嘴边挂着的“老”不过只是一句自嘲;四五十岁的人忙着摆脱中年危机,根本无暇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只有等到了60岁,或许有那么一天起,连下楼倒趟垃圾都要喘一会儿的你,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过完了三分之二的人生,衰老排山倒海般向你袭来。

这场景,你会不会感到束手无策?

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

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很多老年人并没有做好面对老年的准备,以为这段路与以前走过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路段没有太大的不同。但他们不知道,虽然路面还是原来的路面,但此段路的沿途风景,与以往走过的相比,已相去甚远。米兰·昆德拉如是说。是啊,我们听了太多老人躺在床上不能自理的故事,听了太多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走失的消息,也见了太多老年人拄着拐棍提着刚买的菜举步维艰,可它真的发生在尚未做好准备的我们身上,除了感叹时间的冷酷无情,我们似乎也只能摊手等待被命运吞没。

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

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2.4亿,占总人口的17.3%。其中不少老人不仅着承受失能、失智这些生理上的“折磨”,还要面对失独、丧偶对心理的沉痛打击,还没有对衰老做好准备的老年人,面对如此洪流往往不堪一击。

60岁,旅行过了大半,沿途的光线也渐渐暗淡。因此,我们急需一盏灯,照亮这条每个人都要走,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又充满了未知的路。

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

向全社会普及人口老龄化这一国情

人口老龄化是贯穿我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然而,当下的政策不算完善,出来的政策落实效果也并不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国情的认知不足。年轻人对老年生活没有规划和认知,一切随性;老年人也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得过且过。未备先老,未富先老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惯性,而很多人又理所当然地认为人老了就该什么都不做,等着别人来照顾。这种想当然的社会认知相当于在给老龄化推波助澜。

不过,当前还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最困难的时期。在总计2.41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60-69岁的低龄老人占56.1%,70-79岁的中龄老年人占32.9%;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2600万,只占11%。这样的老年人口结构,对养老产业发展而言,还是很有希望的。要在老龄化浪潮中“亡羊补牢”,首先就要向全社会普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

向全社会进行六方面老龄化国情教育

第一,要进行生命历程观的教育,帮助人们认识和适应老年期。

矛盾文学奖获得者周大新写了一本有关老龄的小说《天黑得很慢》,讲了老年的五种风景。

第一种风景,陪伴的人越来越少,要学会独立生活和品尝孤独。

第二种风景,社会关注度越来越少,要学会欣赏后来者的热闹和风光,而不是嫉妒和抱怨。

第三种风景,前行的路上骗子很多,对此要提高警惕,捂紧钱袋子,别上当受骗。

第四种风景,前行路上险情不断,要学会与疾病和功能衰退共处,带病生存。

第五种风景,经过人生无所不能的奋斗,最后又回到人生的起点——床,接受别人的照料,并准备骑鹤远行。

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

老年是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衰老和功能衰退是缓慢渐进的过程,养老是老年期的一种生活方式,这即是人生的规律。因此,我们要明白,不要刻意把老年人与社会隔离开,不要把老年人过度养起来,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需要照顾和护理。

第二,要进行独立自强观的教育。联合国的老年人生存五原则是,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尊严。应当是鼓励老年人独立、参与、自我充实,而不是鼓励更多的照顾。

第三,要进行科学养生观的教育。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100%构成要素中,医疗只占8%,遗传占15%,环境占17%,生活方式占60%。我国约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营养不良,且并非贫困所致。有些老年人盲目吃保健品、添加剂、吃素、减肥,瘦到皮包骨头。老人健康与医疗有关,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重要。长寿不是养出来的,不是吃保健品吃出来的,越是刻意越难如意,甚至会遂了骗子的意。

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

第四,要进行积极预防观的教育。当前,全社会普遍缺乏老年人功能衰退和失能失智预防的理念,大多只关注失能失智后的康复和照护,其实应该把关口前移,在政策和务实层面更加注重预防,这是健康老龄观的核心要义。

比如可以通过综合评估和干预,防止、延缓老年人从虚弱状态陷入失能半失能状态;可以有效地防止老年人跌倒,防止已经半失能的老人加重病情。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前期认知症患者和高风险患者,这是认知症防治的最有效办法。

第五,要进行积极康复观的教育。生物学最基本的原理是“用进废退”,老年人即便失能,绝大部分具有康复的价值,虽然与年轻人的完全康复不同,但延缓失能的过程,非常有意义。所以,护理的新理念不是替代,而是辅助。发达国家老年人的康复辅具配置率达到90%左右,而我国只有10%,没有积极的康复观,必然导致过度照护。


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

第六,要进行积极养老观的教育。人人都应有养老的规划。躯体可以老,精神不能老;外貌衰老可以是优美的,但是内心衰老是可耻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提出,衰老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专注力是对抗岁月的力量,只有养成积极的养老观,才不至于被孤独感和自卑感摧毁心理防线。

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一个课题研究印证了该观点,中国历史上最重养生的无疑是皇帝,但是寿命并不长,平均37.1岁;其次是僧侣,66岁。最不讲究养生的是书画家,平均79.7岁。“专心致志做养生以外的任何一件事,才是最好的养生。工作、学习和参与,是最好的养生、养老”。

“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百岁人生,要学会终生自立。应当鼓励老年人独立、参与、自我充实,而不是鼓励更多的照顾。不要刻意把老年人与社会隔离开,也不要把老年人过度地养起来。这才是应对老龄化的基本策略,才是帮我们度过养老难关的最佳理念。

你会害怕自己变老么?你对老年生活有什么规划?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

撰文:老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