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係需要「再思考」

4月16日,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的第21期金臺沙龍在人民日報社舉行,本期沙龍的主題是“中美關係再思考”。針對近來中美在經貿、軍事、臺海等系列問題上波折不斷的現狀,與會專家對其成因做出分析研判,指出隨著中美實力對比繼續變化,中美關係將更趨複雜化、尖銳化,並會體現在各個領域層面;中美雙方對彼此戰略意圖需做出正確認知,減少誤判,管控分歧。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所長倪峰指出,美國對華認知正在發生變化,戰略疑慮不斷增強,中美進入矛盾頻發階段。特朗普政府先後發佈《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等四個文件,強調“美國第一”,把中國定義為“修正主義者”,並要與之進行“戰略性競爭”。

全國臺研會研究員嚴峻則就近期臺美關係升溫的態勢做出分析,他認為,美國近期通過“與臺灣交往法”,影響十分惡劣,但臺灣在特朗普眼中只是籌碼,不至於做到令中美硬碰硬。而如果接下來美國通過“臺灣安全法”,將會給中美關係帶來重大沖擊,嚴重動搖中美建交基礎。

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羅振興談到中美經貿問題時指出,貿易作為中美關係壓艙石的作用正在發生改變,貿易越來越成為中美摩擦源。不過他也指出,中國的眼光不應僅放在中美關係上,還應從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角度看問題,不讓中美貿易摩擦打亂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節奏。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孫成昊認為,美國國內現在缺少能夠統籌對華戰略的力量,美精英層普遍低估了中美惡性競爭帶來的消極後果。

北京大學中美人文交流基地執行副主任王棟注意到,當前美國精英與民眾對華認知有很大不同,多家調查公司數據顯示美國民眾對華好感度創下歷史新高,且越年輕對華好感度越高。美國精英應深刻意識到這一變化,放棄傲慢,否則對華政策會越走越偏。

此外,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教授郭振家也參與相關討論。

與會專家學者在涉及中美關係的多項具體議題上進行了熱烈討論,並回答了來自海客新聞客戶端、海外網微博與微信網友的提問。沙龍比原定計劃延遲半小時才結束全部討論,不少專家依然意猶未盡,在場觀眾表示受益匪淺。(海外網 李鵬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