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愛谷歌,小學生信索大:巨頭布局下的編程教育生態

大學生愛谷歌,小學生信索大:巨頭佈局下的編程教育生態

摘要

人工只能就像一列火車,在臨近時,你聽到了轟隆隆的響聲。當你真正意識到它時,它早已離你而去。對編程教育的重視,是否會讓我們趕上這趟飛速的火車?

8 月 17 日,由教育部主辦,Google、清華大學等承辦中美青年創客大賽落下帷幕,參賽的大學生們「各顯神通」,獲獎的諸多作品都以人工智能為底色,有能識別水質,有的能監測糖尿病患者狀態。

無獨有偶,8 月 12 日索尼中國發布了與索尼可編程教育機器人 KOOV 配合使用的教材及教育者資源包,並已在 11 所小學試講。索尼中國把編程教育的下一步佈局瞄準了小學生。

目前,除了頗受資本青睞的編程貓、小碼王等創業型教育公司在這個新賽道上開疆拓土外,索尼、谷歌等行業巨頭們也開始紛紛佈局。

巨頭入局

大學生愛谷歌,小學生信索大:巨頭佈局下的編程教育生態

早在 2017 年,索尼就推出了可編程教育機器人「KOOV」,其主要由各色「積木」(模塊)與各種傳感器配合組成。KOOV 的「積木」只有七種顏色和七種形狀,除支持上下或左右的單向拼接方式之外,還支持多個立面的拼搭,編程界面則借鑑 Scratch 的可視化形態。孩子們可以通過模塊的不同組合拼搭出不同形狀,然後通過「Code」讓玩具「生龍活虎」起來。

但面對激烈的競爭,索尼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發力渠道,最大的聲勢僅限於近兩年圍繞 KOOV 舉辦的三類不同賽事:RoboRAVE 國際機器人大賽 KOOV 專項賽、KOOV 國際挑戰賽和 KOOV 青少年創新挑戰活動。

一位業內人士說,通過提供教育資源,索尼一方面是想在大陸推進索尼國際教育,另一方面也想通過這種方式切入學校,提高市場對 KOOV 機器人的認可度和接納度

據《2017-2023 年中國少兒編程市場分析預測研究報告》顯示,當下中國大陸少兒編程教育的滲透率僅為 0.96%,每人每年在編程教育領域消費金額約 6000 元,粗略估計目前國內少兒編程市場規模或達百億。且每當滲透率提升 1%,市場規模就有望擴大 100 億。面對如此大的市場誘惑,巨頭們搶灘的動作雖然慢,但其良好的口碑能給用戶帶來天然的信賴感。

相比之下,Google的步調沒那麼大。這是Google第一次與教育部合辦中美青年創客大賽,但並不是其第一次參與國內信息技術教育。據相關資料顯示,從 2006 年開始Google便在教育領域有些動作,目前Google中國教育合作部已與國內諸多學校合作,支持學生信息技術啟蒙教育。今後四年,中美青年創客大賽Google都將參與其中。

大學生愛谷歌,小學生信索大:巨頭佈局下的編程教育生態

繁榮及問題

踩著教育和編程兩個熱點詞彙,在編程教育市場中發佈編程機器人、運用Scratch 編程成為最簡單的入局方式。

國外方面有樂高發布最新的 EV3 系列,並且建立了玩家交流社區,索尼則是發佈了 KOOV 機器人,除此以外 Wonder Workshop、wowwee 等來自電子和玩具企業也紛紛入局。國內方面,從 2015 年開始,優必選推出了 Jimu 機器人,能力風暴則是從 2014 年開始佈局,2016 年能力風暴推出了積木機器人氪系列,另外 Makeblock、RoboSpace 等企業也讓編程機器人更加琳琅滿目。

除這些機器人本體提供商外,也有不少做教育的初創企業憑藉 Scratch 編程成功搶灘,其中不乏獲得千萬級人民幣甚至千萬級美元的公司。如 編程貓今年五月宣佈獲得 3 億元融資,小碼王獲得1.3億元 B 輪融資,Codecademy 獲得 3000 萬美元 C 輪融資。

不過,在這個一派繁榮的景象背後,還有不少問題等著這批敢為人先者去共同探討。如何進一步打開這個市場是擺在創業者面前的首要問題,市場的熱情程度遠沒到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編程貓 CEO 李天馳認為,這個市場剛覆蓋 1%。他對極客公園說, 少兒編程不同於傳統的英語教育,傳統英語教育是存量市場,而編程教育實際是一個增量市場,存量市場只需要非常快速的獲取市場份額,但增量市場需要足夠的耐心。

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和索尼采取的路徑類似,與學校、政府以及相關機構合作成為這類公司拓展市場最受歡迎的方式。但這種方式還是一個強者遊戲,李天馳說,「前期其實我們依靠不了政府,是到了現在這樣一個體量才有機會去通過政府去做一些普及。」

除了市場問題外,優秀教師資源的匱乏、沒有即成的教材典範也是這個行業的痛點,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教育遊戲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肖海明認為中國真正的編程教育才剛剛起步,很多事情都有不確定性,唯一肯定的是國家對編程教育越來越重視。

思維及時代

大學生愛谷歌,小學生信索大:巨頭佈局下的編程教育生態

2017 年年初,《經濟學人》雜誌曾拋出一個問題「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時代需要怎樣的教育?」這本雜誌給出的答案是,「同工業革命一樣,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時代需要另一場教育革命」。現在,這場由資本、技術等因素引發的教育革命正在發生,而革命目標是要通過編程教育提前塑造孩子們的「計算機思維」,以便追趕時代。

李天馳說,對小孩來說,學習編程不一個謀生的手段,而是對他整體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未來,當面對新的人工智能物種時,當我們去處理計算機上的一個問題時,實際上我們跟以前不一樣,需要的思維也不一樣。

但「計算機思維」究竟是什麼?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周以真曾做出解釋,計算思維就是把一個看來困難的問題重新闡述成一個我們知道怎樣解的問題,如通過約簡、嵌入、轉化和仿真的方法。計算思維是一種遞歸思維,也是並行處理,同時還關注分離,能採用了抽象和分解來迎戰浩大複雜的任務或者設計巨大複雜的系統。肖海明認為,計算機思維其實與傳統的工程思維有類似之處,甚至在未真正接觸到編寫代碼這一步之前,計算機思維可以等同於工程思維。

全童科教 CEO 秦志強說,對「計算機思維」這個概念的理解非常重要,只有真正弄懂這個概念才能設計完整的課程體系。但讓他失望的是,現在市面上許多公司太注重通過遊戲的方式來吸引孩子注意力而真正課程體系的設計並不完善。

教育技術學出身的肖海明則更加樂觀,他認為人是在不斷成長,如果一上來就要小孩按照成年人的方式學編程容易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他的擔心在如何真正讓培養孩子計算機思維這一目標落到實地,因為無論從國內傳統的教育慣習還是現實條件來看,這都絕非易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