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潤茶已連續停牌一年以上,爲自救積極奔走

龍潤茶已連續停牌一年以上,為自救積極奔走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贊哦。

自今年8月1日港交所上市規則項下除牌框架修訂版正式生效後,為了不被日趨嚴格的除牌新規“長鞭”抽中而承受從港股資本市場“捲鋪蓋走人”的命運,最近兩個多月,多家停牌日久的港股上市公司紛紛行動,力圖趁著這股緊張勁兒衝刺衝刺,也好早日將自身從一片“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

而在這一波自我拯救的“革命浪潮”之中,成功突圍的玩家堪稱鳳毛麟角,也就一個飛毛腿(01399-HK)在9月28日順利復牌,且在重回牌桌的第一天股價就暴跌了55.8%,很是感受了一把來自資本市場冷酷的風雨洗禮。於是在這出被迫上演的“逃亡大戲”之中,餘下更多的停牌中上市公司仍深陷泥沼難以自拔,遲遲未能上岸,比如富貴鳥(01819-HK)和飛克國際(01998-HK),比如美亞控股(01116-HK)及王朝酒業(00828-HK),也比如今日故事的主角龍潤茶(02898-HK)。

藥企改做茶葉生意,化身中國“第一茶葉股”

說起來,比之那些動輒停牌三五年以上的港市同儕,龍潤茶蹲“小黑屋”的時間還算是短的。由於遭到核數師發難指其一附屬公司賬目記錄不適當,2017年6月15日龍潤茶因待發相關審核公告而停牌,截至目前龍潤茶已連續停牌一年又四個月。

回溯龍潤茶的發展歷程,其實這也是一家尚算年輕的公司。2002年公司原殼龍發製藥於港交所主板上市,主營中藥產品的市場推廣及經銷業務,但上市後的龍發製藥業績表現相當疲軟,到2006財年(年結日為3月31日)已經轉向虧損。

在業績連續虧損且虧損數額不斷擴大的情形下,到了2008年,經營著賣藥生意的龍發製藥似發覺賣茶更有“錢”途,於是開始部署變身茶企;2009年5月龍發製藥獲主席注入普洱茶產銷業務“龍潤茶業”,同年公司更名“龍潤茶”,並一舉成為時年中國“第一茶葉股”。

開始做起茶葉生意後,龍潤茶在2011財年終於扭虧為盈,但其後兩年公司業績重走下坡路,及至2015財年龍潤茶再次由盈轉虧錄得大額虧損2.04億元(港元,下同)。為了改善經營狀況,2015年11月龍潤茶出售削減了旗下藥品業務,以便將發展重心放在茶產品及其他食品的分銷上。

核數師發難揭財務問題,龍潤茶停牌近一年半

2016財年公司以力挽狂瀾的姿態實現扭虧為盈,眼看著公司好不容易化解了又一次危機,似終於尋得機會喘口氣好好謀發展之時,正如後來所見,2017年中龍潤茶核數師安永在進行公司2017財年綜合財務報表審核工作過程中發現其一間全資附屬的現金及銀行結餘與銀行確認書存在若干不一致的情況,為此龍潤茶於2017年6月15日開始停牌,並延遲刊發2017財年業績報告。

同年9月18日,龍潤茶獲港交所施加復牌條件,包括處理核數師相關審核發現;刊發所有尚未公佈的財務業績並處理核數師所有審核保留意見;證明公司已設有充足的內部監控系統以根據上市規則履行責任及告知市場所有重大資料。

按理說彼時港交所對龍潤茶施加的復牌條件並不“苛刻”,要達成應該不難,且在此前公司於2017年8月15日曾公告解釋,核數師發現的問題是由於該附屬公司的會計員工未在相關賬目內作出適當記錄以反映該附屬於獨立第三方訂立的貸款安排,因此導致出現不一致的情況,另外公司還披露上述全部貸款金額已於2017年5月前悉數償還予該附屬公司。但就是這看似並不複雜的幾個條件,龍潤茶花了一年多時間都未及全數達成,以致於公司股份“躺屍”至今。

今年8月10日,隨著港交所除牌新規落地,龍潤茶公告貼出據上市規則就修訂除牌框架的過渡安排,由於截至今年8月1日公司股份停牌時間超過12個月,據新規,若龍潤茶自8月1日起繼續連續停牌12個月則可能被港交所撤銷上市地位,即倘若在2019年7月31日前公司未能順利復牌就將面臨被強制除牌的風險。

“求生欲”爆棚,龍潤茶積極為復牌鋪路

在此形勢下,和眾多具相同命運的上市公司一樣,龍潤茶表現出了十足的“求生欲”,當即表態稱公司已委聘復牌法律顧問,並正竭盡全力滿足復牌條件以在實際可行的情況下儘快恢復股份買賣。

8月24日,龍潤茶公告披露其已委聘獨立專業顧問公司天職進行若干協定程序以處理前核數師的審核發現,同時對公司進行內部監控審閱;不過當天龍潤茶還透露獲港交所施加額外復牌條件,即公司須證明並無有關管理層誠信的合理監管憂慮,及(或)任何人士對公司的管理及營運具有重大影響力而其將對投資者帶來風險及損害市場信心。

10月2日,港交所在發行人相關資料披露系統貼出有關長時間停牌公司的報告,報告顯示於2018年9月30日,龍潤茶復牌進程狀態如下:

龍潤茶已連續停牌一年以上,為自救積極奔走

(據港交所報告整理)

自8月後又過了一月餘,龍潤茶並未如預期於9月份刊發為公佈的財務業績,直至昨日(10月0日)晚間,龍潤茶連發三則公告,分別刊發了其截至2017年3月31日止財年、截至2017年9月30日止中期及截至2018年3月31日止財年的業績報告,這也是這麼長時間以來,龍潤茶為復牌之旅邁出的最為有力的一步了。

正如前文提到,變身茶企之後龍潤茶的業績表現頗為動盪,昨夜出爐的業績公告亦顯示,在停牌收聲的這一年多時間裡,龍潤茶的經營業績也實打實地受到了衝擊:


龍潤茶已連續停牌一年以上,為自救積極奔走

如上表所示,自2015年重現虧損之後,最近四年龍潤茶的整體業績持續下跌,不僅收入逐年以較大幅度遞減,盈利情況也是越發慘淡,雖然公司在2016財年扭虧為盈,但僅淨賺241萬元;2017財年龍潤茶重蹈覆轍錄得3243萬元淨虧損,而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2018財年公司虧損淨額則繼續擴大,整體的走勢並不樂觀。

就過去的2018財年公司經營情況而言,龍潤茶收入下跌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地方政府持續修訂有關旅遊相關銷售活動的規則及法規;二是國內直銷業的行業整合及加強監管對公司業務帶來的影響。

雖然近幾年公司業績表現每況愈下,但作為曾經的中國“第一茶企”,龍潤茶的茶業務其實還是有一定看頭的。截至今年3月31日龍潤茶合共擁有超過600間茶店,並在雲南昆明開設及經營著三個大型茶文化體驗中心,體驗中心的目標客戶為前往雲南旅遊的國內及海外旅客。當然,眼下市場整體消費意欲趨向低迷也是一個挑戰,但對於龍潤茶來說大可以趁著此番“削骨療毒”之際好好琢磨自身的定位,來個品牌重塑和升級以待日後東山再起。

不管龍潤茶能否迎來脫胎換骨那一日,就目前來看,有心部署復牌之路並踏出實質性的一步已是一個不錯的積極信號了。那就靜待龍潤茶的下一個消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