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我們經常違心的說,“工作使我快樂”......

有多少人是真正感到快樂的?

在《隔間》一書中,把職場人比喻成格子間動物,當工作出現問題的時候,職場十大病隨之而來。

而且基本上是很多人的通病,今天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職場人的“病”,看看自己感染了幾條。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十大病之一:摸魚成性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這個病的病症就是:上班時間什麼都幹,就是不工作

經常能聽在編制內上班的人說,天天上班寫小說......有的還織毛衣,其實私營企業的格子間裡也比比皆是,大家覺得到哪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掙得也差不多,還不如找個差不多的就穩定下來,時間長了就成了老油條,只想消磨時光,坐吃等死,不扛不忙,到點下班,混水摸魚成了唯一合理的生存方式。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十大病之二:抑鬱成疾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工作,絕不是件輕鬆的事情。

職場小白擔心不能在公司立足,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和崗位,再過幾年迷茫自己的未來到底要做什麼;一過30歲,職場中年危機撲面而來,讓你猝不及防,有時候還會有失業的風險。

現在說的這些都只是大方向,不包括如何跟同事、領導相處,遇到的問題要如何解決...而且你不可能只工作不生活吧?生活和職場的雙重壓力下,我們再也找不到“穩定”二字的意義,必須時刻繃緊神經,才能保住當前的工作及生活質量。

甚至自己努力默默忍受著,還是會被失業等現實問題擊垮,你說能不抑鬱嗎?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十大病之三:過勞成癮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猝死...是近幾年誰都不陌生的詞。

職場中還是有很多人在拼了命的努力著。以公司為家,以工作為生活,曬加班,曬業績,曬成長,除了睡覺都是工作,移動辦公成了他們的日常,能耽誤啥都不能耽誤工作。

看著自己勞碌而憔悴的面容,還很開心的喊著“我努力我驕傲,我不多說了你們能看到”......當身體出現問題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掙得錢還不夠保命。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十大病之四:自殺成真

還有很多人,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心裡抑鬱太久,就會產生....

不過更多的是慢性自殺,超負荷的工作量和時刻繃緊的情緒,早就對他們的身體產生了負擔,從初級的眼乾頸痛、加班 暴肥、雅皮士流感,到致命的久坐成癌,日漸脆弱的腎和頸椎:一旦稍有責任心或者希望幹出一番事業,為公司盡力或被公司壓榨,危害都是巨大的。

身體受到的傷害尚且可以留意,但內心的巨大壓力和糾結情緒,即便是最親近的人也不一定看得出來,這才是最大的健康隱患和死亡宣告——“哎,他不是一直都好好的嗎?為什麼會突然走了呢?”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十大病之五:接鍋成仁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犯了錯總得有人來承擔,你是不是經常左手一個鍋,右手一個雷?

有沒有想過,背鍋的為什麼總是你?

接鍋症患者通常同時具備兩個毛病:太善於自省,又太拙於爭辯。很好,這鍋不給你給誰呢?還有因為事情做得多而習慣性接鍋的。經常被一句話噎死:“這事兒不是你負責的麼?你為什麼事先沒想到呢?”

鍋是有層級的,分管領導不作為,大領導砸下來,你被拖出來擋槍,當然比被分管領導直接懟要痛得多。甩鍋的不是傻子,知道誰不反抗或難以反抗,甩得乾淨還沒人追責。如果頻頻接鍋成仁,不如考慮換個“戰場”。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十大病之六:合群成精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明明職場塑料同事情,偏偏假裝歡樂扮合群。

職場並非交友頻道,而是一個各司其職、各施所長、協同合作的平臺。私人關係好,只是幹好工作的要素之一,把個人情感帶到工作裡本就不職業,但偏偏就有人混淆。

要知道,職場存在著產品和運營、編輯和美編、文案和設計、領導和下屬、競爭的同事、甲方和乙方、乙方和丙方等諸多天敵,哪容得下你過家家般的孩童脾氣。

此外,能力平庸又喜歡做老好人的“小白兔員工”受到越來越多的警惕。“小白兔員工”扎堆,會讓公司陷入創造力和進取心的雙重停滯。能力強、個性足、不那麼合群的人會憤而選擇離開,剩下一堆假合群的“小白兔”抱團取暖——或者叫抱團沉淪。太多假合群的平庸員工看似營造了和諧氣氛,實際上影響併產生了容不下正常物種的“死海效應”,落得個艱難存活、雖生實死的結局。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十大病之七:妄想成災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我得罪了誰,誰又得罪我,我想屏蔽誰,誰屏蔽了我,我在打聽誰,誰在議論我,我想無視誰,誰無視了我……”

總有刁民想害朕...這種強烈的不安定感讓人無法安心於工作,捲入無效社交和自我懷疑之中,過得緊張兮兮,惶恐不堪,這是自閉型幻想。

另一種情況,則是“為什麼這件事不經過我的同意,為什麼這個工作不讓我參與,為什麼不問我意見,為什麼可以動我的蛋糕”……對任何事情都持居高臨下的批判意見,對任何忽略都充滿怨念,這是自大型妄想。

小職場是濃縮版的大社會,既現實無比又充滿了各種問題,並不存在理想化的、乾淨無汙的情況。所謂妄想,只不過是職場人士在無力對抗陰暗面時的多疑和憤懣罷了。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十大病之八:幻聽成謎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微信每次響起都覺得是催活兒,電話每次響起都覺得是甲方追殺——條件反射之劇烈,幾乎相當於想到“今天週日,明天是萬惡的週一”。

24小時待機的不只是手機,還有人。移動辦公創造了幻聽的必要條件,媒體、銷售、諮詢、公關等行業,需要與人密切打交道的人都苦不堪言。當工作無限制地滲入生活,當本該有的邊界感被過度工作打破,原本涇渭分明的忙碌與快樂,慢慢成為一團混沌和無盡焦慮。

人總有惰性和畏懼,而被動的、無聊的工作,把這些負面情緒狠狠放大,讓人無處可逃。日常的工作內容才是致幻的要素。幻聽的心態,一種是要求明確,卻懶得執行,怕被催;一種是要求模糊,不知道如何執行,怕被問思路和進展。怕什麼來什麼,來什麼崩什麼,每個人都被消極的幻覺統治,成為職場一大惡性循環。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十大病之九:嗜會成痴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開不完的無用會議,做不完的無用PPT。

開會最可怕的,是決策會開成了討論會,遲遲無法下定論;討論會開成了茶話會,往往回不到正題。同理,做PPT最可怕的是無法提煉中心,導致PPT做成了閱讀理解和視力檢查。

有效信息被無效信息淹沒,高效流程被低效形式擊潰……對許多格子間居民來說,短平快地完成工作,似乎永遠是個夢。痴迷文山會海和做PPT的管理者,總喜歡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所以他們永遠不會明白底層員工在吐槽些什麼,他們也一直都弄不懂那些看似簡單的事情為什麼總也辦不成。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十大病之十:多動成名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跳槽成性是當代職場人士的常見病症,這倒不完全因為見異思遷和抗壓不力,而是因為當代職場有一條“刷大案子—反覆跳槽—抬高身價”的升級路徑,這簡直就是當代真人版的“跳一跳”。

在職場多動症患者的眼裡,某段風光到獨一無二的經歷也是拿得出手的——這恰好契合了一些企業急功近利、要虛名大於實績的特質,比如某個風口創業企業融完資,給原本值七千元的人豪開兩萬元,而當創業失敗、員工離散時,這些價碼高但能力低的人重新回到市場,自然會遭遇眼高手低的尷尬現實。

秉持“多動一動,在這個混亂的市場中或許真能一舉成名”的病態思維,人與企業相互哄抬,相互成就,共造了一個浮躁又落差巨大的職場生態。

你,中招了嗎?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你有多努力,就有多“特殊”

老闆總是干預我們的工作,怎麼辦?

“求求你了,快點辭職跳槽吧!”

工作中,到底該不該假裝很忙?

“工作5年,我被95後上司開除了”


聽說,職場人都有“病”?!


邀精網

邀你同往,精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