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皮病的防治方法

自然好魚管家資訊:

赤皮病又稱出血性腐敗病,赤皮瘟、擦皮瘟等。赤皮病是草魚、青魚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多發生於2-3齡大魚,當年魚也可發生,常與腸炎病、爛鰓病同時發生,形成併發症。該病主要危害草魚、青魚、鯉魚、團頭魴等多種淡水魚類,在我國各養魚地區,一年四季都有流行, 但是以水溫25—30C時為流行盛期。

赤皮病的防治方法

病原體

為螢光極毛桿菌。菌體短桿狀,兩端圓形,大小0.7-0.75微米,極端有1-3根鞭毛,有動力,無芽胞,單個或成對排列,革蘭氏陰性菌。

發病季節

一年四季均有發生,發病魚的體表都有不同程度損傷。在嚴冬季節,金魚的皮膚受凍傷也會發生此病。在春末夏初常與爛、腸炎併發。

臨床症狀

病魚體表受到損傷,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炎,鰭基部出血,以胸鰭基部最多,鰭條間的組織被破壞,鰭條腐爛,鱗片脫落。在鰭條腐爛處和鱗片脫落處,常有水黴菌寄生。該病變部位以金魚體背部、腹壁較嚴重,尾柄及腹下部則少病變。有時頭部皮膚及眼睛鞏膜也炎症出血。有的腸道也充血發炎,病魚精神不好,行動緩慢,反應遲鈍,獨遊於水面。

赤皮病的防治方法

首先清除病變部炎症壞死組織,必要時拔除四周的病變鱗片,然後用0.1%-1%濃度呋喃西林藥浴,每天2-3次。也可用2%一5%食鹽進行藥浴,每天2-3次。藥浴時金魚如有異常,投入清水中,待正常後再行藥浴。可採用高濃度多次數、時間長的藥浴方法,只要金魚能夠忍耐,藥浴時間越長,療效越顯著。同時魚池消毒、換水、殺滅池內殘留病原體可用全池潑酒漂白粉1mg/kg或五倍子2-4mg/kg。

我是自然好魚管家,更多觀賞魚的養殖知識敬請各位關注我的魚管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