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時:中醫草藥科學原理之謎

人類是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員。作為有智慧的生物,人類從這個生物圈中受益很多,用野生植物做藥物就是其中之一。據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有40%的藥物來自於野生植物的提取物,這裡還未包括許多古老民族都有的傳統療法:直接用野生植物做藥,中醫的草藥就是一個好例子。

如果你牙疼,西醫解釋為細菌感染,用殺菌的消炎藥治療:中醫卻解釋為“上火”,用清熱的草藥治療。無數實踐證明兩種方法都有效,但哪種解釋有道理?人們的看法就大相徑庭了。

用高倍顯微鏡可以看到造成發炎的細菌,因此人們不懷疑西醫的科學性。但是,中醫說的“上火”卻令人難以理解,於是有的人就把中醫斥為“不科學”。事實上,只是因為中醫的道理更加深奧,過去的條件不成熟,無法理解它而已。

朱清時:中醫草藥科學原理之謎

中醫體系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得以初步建立。公元前5世紀的扁鵲代表了那個時代中國醫學的最高成就,他所採用的切脈、望色、聞聲、問病四診法和當時廣為流行的砭石、針灸、按摩、湯液、熨帖、手術、吹耳、導引等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戰國晚期出現的“黃帝內經”是當時醫學的集大成著作,它第一次提出了臟腑、經絡學說,成為日後中醫理論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它採用陰陽五行學說,作為處理醫學中各種問題的總原理,為臨床診斷提供了理論說明。

現在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中醫的科學性,正如英國《自然》雜誌主編坎貝爾博士所說,中國古代科學方法重視從宏觀、整體、系統角度研究問題,其代表是中醫的研究方法,這種方法值得進一步研究和學習。

歸功於人們對基因複製和蛋白質製造過程越來越多的知識,現在醫學界已經認識到,人類的疾病都直接或間接地與這些過程有關。細菌或病毒能致病,是因為它們可以侵入細胞,影響這些複製或製造過程。當前化學家們在研究分子的自複製和自組裝過程中得知,、溶液的物理化學性質會影響其中進行的分子自複製或自組裝過程,甚至改變其方向。由於人體中的所有這些過程都是在細胞質等溶液中進行的,這些溶液的物理化學性質,如成分、濃度和酸鹼度等,也會影響這些過程。比如菸酒過度後,溶液的物理化學性質會變得有利於細菌或病毒侵入後的非正常複製或製造過程,因而致病。溶液的物理化學性質的這種狀態,就是中醫說的“上火”。在服用了中藥後,溶液的物理化學性質變得不利於細菌或病毒侵入後的非正常複製或製造過程,因此逐步恢復正常。

目前,揭開中草藥科學原理之謎的條件己經成熟,我們需要進行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實驗,直接觀察中藥是如何影響細胞質的物理化學性質,並進而影響DNA、RNA和蛋白質的複製和生產的。實施這種觀察有不少技術上的困難,需要中醫、西醫和化學、物理學家們通力合作才能解決。

但是,當這個謎揭開後,中醫的每一點並不一定都可以用西醫的理論來理解,反之亦然。中醫把人體這個複雜系統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和治療,西醫則從微觀結構來觀察和治療人體。按照物理學中的說法,這兩種觀點是互補的,每一種都是對另一種的補充,每一種都沒有包含全部真理。因此,最好的醫學應該是中西醫相結合的醫學。

朱清時:中醫草藥科學原理之謎

朱清時,1946年2月生於四川省成都市。196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曾任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和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課題組長和研究室主任。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開始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創建中國科學院選鍵化學開放研究實驗室(兼任室主任),1996年至今,任副校長、常務副校長、校長,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和高等研究院院長。1999年5月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曾在美國、法國和英國多所知名大學做客座科學家、教授。於1994年獲海外華人物理學會亞洲成就獎和國際著名學術雜誌《光譜化學學報》設立的湯普孫紀念獎。曾在分子高振動態的實驗和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重要成果:①首次在實驗中觀測到硅烷和鍺烷等球陀螺分子的局域模振動使對稱性降低,造成振轉能級結構的顯著變化,令人信服地證明它們是長壽命的局域模振動;②在理論上證明局域模振動是XYn型分子的伸縮振動在高振動能區中的普遍趨勢,且分子做局域模振動時Coriolis和Fermi相互作用將消失或減弱。近年來,從事單分子和綠色化學的研究,他們對硅表面上碳-60分子取向的研究被評為1999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之一。他們首次拍攝出的化學鍵的照片,已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並被兩院院士坪選為2001年我國十大科技進展之一,以及2001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和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