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首映」何多苓:最顽固的艺术是逆潮流而行,顺心路以作


大艺术家特别呈现:《何多苓·天生随性》

作为中国当代抒情现实主义油画画家的代表,何多苓以其诗意唯美、优雅感伤、神秘莫测的艺术特质,成为中国当代画坛的不可多得的人物。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福冈美术馆、龙美术馆、松美术馆,及海内外知名艺术机构与收藏家收藏。

受启发于中国传统水墨画,何多苓推崇形式语言上的单纯感,于洗练中见细致,于简洁中现复杂,展现超然的精神境界及深邃的艺术追求。注重绘画性的同时,画家追求无拘束的自由度,其艺术造型功底坚实而全面,落笔之处,人物、景象皆充满生命活力。

上世纪80年代初,何多苓即以《春风已经苏醒》、《青春》、连环画《雪雁》等一系列作品,引起画坛轰动。他关心形象上的诗意特质,而非局限于民族的伤痕情状,面对集体记忆,旁观书写着寓言性的自我表达。1992年,其作品《今夕何夕》更颠覆其一贯恪守的焦点透视法则,首次采用双重空间的处理手法,作品风格更为趋近中国古典绘画风格。

「视频首映」何多苓:最顽固的艺术是逆潮流而行,顺心路以作

何多苓《春风已经苏醒》,布面油画,96×130cm,1981年,藏于中国美术馆,图片提供:何多苓美术

近年来,随着新作不断问世,何多苓的画风正逐渐转变,形式语言亦逐步完善。但其作为画家的面貌仍然鲜明,予人的形象依旧整体。他被认为是极具才能的现实主义画家。这一“哀伤而抒情”的现实主义色彩,或探讨存在主义中的文学哲学模式,或回归于形象本体,都试图寻找形象在绘画中的诗意表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青年。

何多苓还在辛勤的探索着,他所取得的成就,亦是中国美术界引以为傲的。面对强大的西方现代美术潮流,略显惶恐而不知所措的中国大陆美术界,给予善于思考和毅力坚强的人一展才华的最好机会──逆潮流而行,顺心路以作。纵使前路波折,荆棘丛生,中国的名言“走寂寞之道”,将给一切探索者以勇气与鼓舞。

「视频首映」何多苓:最顽固的艺术是逆潮流而行,顺心路以作

位于成都蓝顶艺术区的何多苓美术馆,摄影:YT

本次展览分为四个部份,以呈现艺术家创作思想中的重要转折点:


一、“八十年代的苏醒”——早期油画作品


作为中国“伤痕艺术”的代表人物,何多苓的早期创作深触人心。80年代初,四川美术学院一批年轻人,以何多苓为代表,他们来自生活的底层,承受生活的冲击,因此有着强烈的生命感知,从而冲破重重束缚,脱颖而出,创造出一批有真情实感的现实主义油画作品。纵使观察、体验、表现生活的侧重点不同,个人的艺术气质或许有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忠于生活,吐露真情。

「视频首映」何多苓:最顽固的艺术是逆潮流而行,顺心路以作

何多苓、艾轩《第三代人》,布面油画,180×190cm,1984年,图片提供:保利香港艺术空间

作为写实主义画家的何多苓,其本质是多情的,追问生命本质之时,超然于生命之外;探寻生活归宿之时,执着于青春须臾的疑惑。但同时,他亦恐慌于生命的歧变和偶然。因此,他的忧伤是象征的、优雅的。把复杂的心绪付诸于减法原则,这是何多苓绘画艺术的一个基本特色。何多苓曾讲述:“所以我的乡土始终是一种借用,来表达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就是一种很抽象的诗意的东西,并非民俗、风土人情,这一开始就不是我的目的。”

「视频首映」何多苓:最顽固的艺术是逆潮流而行,顺心路以作

何多苓《偷走的孩子》,布面油画,1988年,100x120cm,图片提供:保利香港艺术空间


二、“诗与意”——野园系列


从早期油画作品到“野园系列”,何多苓的转变令人叹为观止。这一绘画阶段,象征着何多苓在创作上的全面解放,展现出令人惊异的绘画能力,舒展、自如、轻盈。画中的女孩唯美调皮,从眼神、表情到肢体,都散发着青春的活力。似乎自八十年代积压的沉重历史,也就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此系列的重建,兼具古典主义的庄重、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浪漫主义的激情。但与此同时,何多苓也重视吸收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的写意精神,强调绘画过程中的“书写”过程。通过敏感的手部描绘,体会被描绘的对象。像诗人一样,在词的无意识流淌中,构成朦胧的意象。

「视频首映」何多苓:最顽固的艺术是逆潮流而行,顺心路以作

何多苓《临水》,布面油画,80×100cm,2011年,图片提供:保利香港艺术空间

三、“等待着一个爆发”——俄罗斯森林系列


一直以来,创作目标明确的何多苓,静待多年来艺术积累与沉淀的爆发,“俄罗斯系列”正是这个爆发。这个时期,是他人生才气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阶段。此系列作品,无疑是抒情的、诗意的,但同时又是哀伤的。“我的作品的确带有诗意,但不是伤痕艺术。”他这样为自己总结。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何多苓有很多文人朋友。他很喜欢和诗人、作家交往,因为在他们身上,“我能听到一些对艺术中肯的评论”。

「视频首映」何多苓:最顽固的艺术是逆潮流而行,顺心路以作

何多苓《俄罗斯森林(黄金时代)普希金·自由》,布面油画,200x150cm,2017年,图片提供:保

四、“花的隐喻”——杂花系


纵然何多苓未能像莫内那样,将花园里的景物作为毕生研究光线和色彩的主题,但花园作为审美的景观和象征,同样也呈现着何多苓的艺术态度、审美追求与生活理想。在他的理解中,中国园林过于委婉和工于雕琢,法国园林又太程式化和庄重。他所钟情的是田园式的、有着原始气息的、充满野性的英国式园林。原始,意味着顺其自然、保持本色;野性,则是一种游离的、自在的、无法归类的状态。这就不难理解,从“伤痕美术”时期脱颖而出的何多苓,为何这么多年来,一直和当代艺术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状态。

「视频首映」何多苓:最顽固的艺术是逆潮流而行,顺心路以作

何多苓《杂画写生 No.8-3》,布面油画,100×50cm,2018年,图片提供:保利香港艺术空间

【内容来自保利香港艺术空间】


关于保利香港艺术空间


保利香港艺术空间是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旗下一个集艺术展览、小型拍卖、尚品私洽、公共教育项目以及品牌合作的综合性平台及服务视窗,位于香港太古广场核心地段。自2012年秋成立以来,保利香港艺术空间始终致力于推广中国及国际当代艺术,以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鲜明的学术态度,不断为香港这一国际平台带来具有前瞻性的展览及活动。

回顾过往,保利香港艺术空间已成功举办十余场精彩展览。“越·界时尚艺术展”:探索中国当代艺术与高端时尚品牌的碰撞与摩擦; “目光所及•香港站”:在全球性的时代发展脉络中,重新梳理中国当代艺术脉络; “二次光-十二位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家”:反思摄影文化史、摄影观念与摄影制度,探寻摄影之本源,同时对摄影市场进行先锋性尝试; “观念符码,语言与形式之维”:追寻一条从“形式主义”的探索到“观念艺术”崛起的艺术史演变路径。当代艺术的推广与探索并非保利香港艺术空间唯一目标,此外还包括每年将举行的藏家收藏回顾展、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国外艺术家作品展等多方向展览及学术性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