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貴族:爲什麼在活著的時候,就寫墓志銘?

西方貴族:為什麼在活著的時候,就寫墓誌銘?

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Soren Kierkegaard)有一個很經典的表述:墓地是某種東西的結束,但在我看來,也許是另外一種東西的開始。

西方貴族從自己的孩子很小,大概剛剛上學的時候,就讓他給自己寫一個墓誌銘——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希望別人怎麼記住你?

西方貴族:為什麼在活著的時候,就寫墓誌銘?

小孩上小學的時候寫一個墓誌銘,到了中學,對世界的看法不一樣,牽掛的東西也不一樣的時候,再寫出一個墓誌銘……墓誌銘就是你想象你這一生的終極狀態

當你的想象力在墓地的時候:人都是要死的,平常作為恐懼總和的死亡,這時候的威懾力一下子變小了;平常會想到“誰佔了我多少便宜,我又佔了誰的便宜”,這時候得失觀念也一下子不一樣了。

西方貴族:為什麼在活著的時候,就寫墓誌銘?

明代唐伯虎寫過那個場景,他看到草從一個墳頭上蔓延到另外一個墳頭,侵佔了對方的邊界,而對方墳頭的草也長了過來,侵佔了你的邊界。於是他寫下了:“蔓草不除陵寢廢,當時一寸與人爭。”。

死亡和墓地是活著的總參照系,在這個總參照系下,你的恐懼、擔憂、算計會顯示出它的細枝末節和微不足道。這其實也是一個思想實驗,通過進入一個場景看你眼前的事情的時候,恐懼就驅散了,你不再瞪著眼看細節了,而是眯著眼看整體,這時候你就會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西方貴族:為什麼在活著的時候,就寫墓誌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