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聞博報:中國的反制美國戰略究竟該如何「亮劍」?

網聞博報:中國的反制美國戰略究竟該如何“亮劍”?

中國近海“不是美軍單邊表演的舞臺”!《環球時報》2018年10月4日發表社評稱,中國社會正在心理上逐步適應美國的對華戰略調整,我們相信從政府機構到軍方都在制定相應的預案並開展有關準備。中國人對國家有能力應對美方的挑釁還是有信心的,儘管遇到這樣的事情會讓人不愉快。美方需要清楚,長期挑釁中國這樣的大國,對它不可能形成收益。這些挑釁將不斷刺激中國關於加快構建戰略反制力必要性的覺醒,而中國這方面的能力迄今顯然沒有被充分動員起來。中國戰略核力量的規模與美國有著巨大差距,而一旦中國在這些重要方向上發力,又是多麼容易擴大讓美國真正感到不安的力量。我們勸五角大樓在制定大規模挑釁中國的計劃時,多想想美方將因此而受到的相反壓力。中國近海,不是美國太平洋艦隊表演單邊主義的舞臺。

在網聞博報看來,所謂“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關鍵就在於中美關係之變。誠然,“中國人對國家有能力應對美方的挑釁還是有信心的”。美國的挑釁“將不斷刺激中國關於加快構建戰略反制力必要性的覺醒”,中國主流媒體能夠公開承認這一點,這本身就是重塑和增強全國人民對美鬥爭信心的新開端。“而中國這方面的能力迄今顯然沒有被充分動員起來”,事實上恰恰證明了我們對於中美關係的戰略誤判和反應遲鈍。因此,“中國社會正在心理上逐步適應美國的對華戰略調整”,這並不是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定位發生了根本根本,而是因為我們自己喪失了準確把握美國“變”與“不變”的戰略定力。

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的“法術萬變而道不變”,體現在美國對華戰略的“不變之道”,就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至於美國對華戰略的“法術萬變”,則是“和平演變”與軍事威懾的方法手段靈活變化,也就是“接觸交流”與“戰略遏制”的剛柔相濟軟硬兼施。這個“和平演變”與“接觸交流”的“軟一手”,就是“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自由貿易”。而軍事威懾與“戰略遏制”的“硬一手”,便是“關稅大棒”的經濟制裁和“堅船利炮”的“自由巡航”。以史為鑑,從“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到抗美援朝戰爭,直到今天“美國優先”的貿易戰爭和“自由巡航”的軍事挑釁,美國對華戰略就始終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的一以貫之。這絕不僅僅是因為“道路之爭”的零和博弈“冷戰思維”,而是根源於美國單方面追求私人資本利潤最大化的貪得無厭慾壑難填!

再從“西方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之間的“一戰”和“二戰”,直到蘇聯解體滅亡後美國繼續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和戰略遏制,也都不涉及“道路之爭”的零和博弈“冷戰思維”。曾幾何時,我們卻只是單方面追求“門戶開放利益均沾”的“自由貿易合作共贏”,而刻意迴避“和平演變”與“戰略遏制”的敵我矛盾。這種一廂情願的合作共贏和平發展幻想,就必然導致了“構建戰略反制力”的“自我催眠”,也就有了今天美國的挑釁“將不斷刺激中國關於加快構建戰略反制力必要性的覺醒”。

所謂有無相生福禍相隨,就像當年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軍事挑釁和殖民侵略一樣,今日“美國優先”的貿易戰爭和軍事挑釁得寸進尺,也必然會“充分動員”出中國“加快構建戰略反制力”的國際國內“統一戰線”。這場人民戰爭持久戰,才真正是“中國人對國家有能力應對美方挑釁”的信心所在。歷史經驗教訓已經告訴我們,丟掉幻想,準備戰鬥,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積極促成最廣泛的國際國內“統一戰線”,孤立和打擊最主要的敵人,美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此便是,小小地球村,世界大舞臺。商場如戰場股市如賭場,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球事房事債市匯市貿易商戰天下事,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網聞博報環球掃描,熱點透視精彩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