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觀山湖區:政府生的「娃兒」 民營醫院「喜養」

「区县」观山湖区:政府生的“娃儿” 民营医院“喜养”

點擊藍字 ,輕鬆關注

10月9日,國慶長假過後,貴陽市觀山湖區觀山社區的周冠芳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下,照常來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治療。老人今年87歲,腦梗之後留下偏癱等後遺症,每天都要來中心的國醫館扎針灸、做推拿。20多天後,她的肢體功能有所恢復,手可以慢慢抬升了。

“離家近,人不擠,環境不錯,態度又好,比去大醫院方便多了。醫院建在了老百姓家門口,也辦到了我們的心裡頭。”提起社區醫院,老人的子女豎起大拇指點贊。

喜悅感獲得感的背後,折射出群眾既往不少的心憂。觀山湖區2012年12月成立,因種種原因,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佈局不完善,服務能力和水平孱弱,患者看病紛紛向省醫、貴醫等城市中心大醫院擁擠集中。看病難、看病遠、看病貴成為該區的一大民生心病和全區社會發展的一塊短板。

如何破局?根本之道在於政府歸位,切實履行公益醫療的主體責任,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據悉,該區去年投入1800萬元,並協調有關項目資金,高標準建成了觀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軟硬件在全省同類機構中首屈一指。

然而,生兒容易養兒難,為了避免又形成“大醫院一號難求、衛生院門可羅雀”的怪圈,改變基層醫療機構重建輕管現狀,該區擬將其交由民營醫院承辦。

一石激起千層浪。心存疑慮者認為,既然政府有心建,也有責任和能力運營好,好不容易“生下的兒”,讓別人“抱養”實在可惜;贊同者認為,在現有醫療體系下,大醫院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患者和人才的虹吸現象一時難以扭轉,基層醫療機構資源部分閒置、服務效率低下是不爭事實,需要藉助外力和市場之手加以改變,以此增強其運營能力和服務效能。

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觀山湖區委、區政府一致認為,在深化醫改、改善民生工作中,要敢於趟出一條新路子,緊抓構建分級診療制度牛鼻子,不斷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建設。同時,政府在履行公益醫療主體責任的基礎上,也要積極深化改革,避免大包大攬、無所不能,推動醫療衛生等領域向民營經濟開放,引入民間力量有序參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建設。

經過充分比選,觀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交由貴陽泰康樂醫院承辦、管理,實現了新的“公私合營”。去年12月28日,兩家機構同時掛牌、正式開診。

中心佔地近一萬平方米。記者現場看到,一樓大廳寬敞明亮,各類候診接診設施一應俱全。中心開設了全科、內科、外科、兒科、婦科、口腔科、中醫科以及規範化數字預防接種、老年人健康管理、體檢中心等科室;擁有全套檢驗設備,DR、16排CT、四維彩超、心電圖等國內先進醫療設備。

中心人力配置在全省同行中也屬前列。擁有5名主任醫師、12名副主任醫師、20名主治醫師,多數有三級醫院從業經歷,有的還是學科內的知名專家,中心主任、院長向德芬教授原為三甲綜合醫院金陽醫院院長,省管專家,二級教授。

“公私合營”也展現出對外部資源的強大整合能力。中心與北京市體檢中心合作,開展體檢服務;依託泰康樂醫院,開設了月子中心、醫美整形、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業務,就近就便為居民提供“醫養結合”和其他市場緊缺的健康服務;與中科院腫瘤醫院、北京天壇醫院、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金陽醫院、貴陽口腔醫院等建立了良好的醫聯體關係。

“沒有人願意捨近求遠,關鍵還是要能看好病。”觀山湖區衛生與計生局副局長陳麗一語中的。

據悉,除了“放”與“服”,觀山湖區也對該中心進行嚴格的“管”:嚴格管控服務價格,嚴格考核目標任務。必須提供需政府建設提供的醫療服務,通過“中心——居民委——家庭”三站式服務,為社區居民提供預防、保健、醫療、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並探索醫養結合模式。協助政府履行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能,促進社區和諧發展。

在“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中,觀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揮了積極作用,展現出較強的活力。目前,該社區已建居民健康檔案5000餘份,免費為社區老年人體檢、預防接種、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等服務上萬餘人;診治患者9687人,其中,首診患者達八成,複診患者達兩成,向上級醫院轉診數十人。把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患者留在了基層,成為社區及周邊近20萬居民的“健康守門人。”

向德芬院長自豪地說:“我們為社區居民提供的是‘三甲醫院的優質資源和服務,收取的是社區醫院的低廉費用’。我們的宗旨是:盡我所能讓社區群眾花少錢花小錢能看病看好病。”

近年來,該區面向基層進一步加強醫療陣地建設,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個、鄉鎮衛生院4個,並採取市級公立醫療機構託管、國有企業承辦、民營企業承辦等三種方式,充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力量,形成了“十五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健康圈”。

「区县」观山湖区:政府生的“娃儿” 民营医院“喜养”
「区县」观山湖区:政府生的“娃儿” 民营医院“喜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