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村只用20年就從村升爲市,曾經名震全國,你知道哪個嗎?

我國曆史悠久,行政區域劃分,多數根據歷史沿革,因襲而來;但新中國成立之後,加上改革開放,中國日新月異,許多地方迅速崛起,成為了“新城市”,比如幾十年前深圳只是廣東的一個小地方,如今躍居為中國第四大城市。但今天要介紹的山東這座城市就更牛逼了,因為它從村莊一路升級,成為鎮級、縣級,最後躍居為地級市。它就是山東省東營市。

這個村只用20年就從村升為市,曾經名震全國,你知道哪個嗎?

東營市是山東省地級市,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黃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帶,東臨渤海,北靠京津冀,地理位置優越,是山東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

這個村只用20年就從村升為市,曾經名震全國,你知道哪個嗎?

東營市雖然年輕,但也是十分古老。據考證,5700年前,東營市下轄縣廣饒和利津就有人類生活的蹤跡,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軍事家,《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就在此地出生。但東營市是在1983年才設立地級行政建設;在此之前,東營只是廣饒縣下轄的一個小村莊,環境荒涼惡劣,到處都是鹽鹼地。

這個村只用20年就從村升為市,曾經名震全國,你知道哪個嗎?

轉機出現在1961年4月16日,東營村勘探出第一口油井,每天產出8.1噸石油,拉開了華北石油會戰的序幕,瞬間東營的名聲傳遍全國。1962年,東營村又勘探了第二口油井,日產油量高達555噸。一下子,東營村在全國的地位舉足輕重,為當時全國日產量最高的油井,東營由此成為一座聞名的小鎮。

這個村只用20年就從村升為市,曾經名震全國,你知道哪個嗎?

再次是使東營發展的是,1965年3月的支援石油會戰和1971年勝利油田的正式命名。1965年,政府在此地設立縣級行政機構。雖無轄區,但東營也晉升為縣級了。1971年,隨著東營不斷髮展,成為了中國第二大石油工業基地。隨著改革開放,中國不停地發展和勝利油田不斷髮展壯大,為了適應黃河三角洲開發和建設,1982年國家同意批覆東營晉升為地級市。

這個村只用20年就從村升為市,曾經名震全國,你知道哪個嗎?

東營從村莊晉升為地級市,就像屌絲逆襲,實屬不易。並且,東營還是觀光旅遊的好城市,這裡風景名勝眾多。不僅有孫武祠,東營歷史博物館等文化景點,更有著名的黃河溼地公園,天鵝湖公園,“蘆花風雪”等瑰麗的自然景觀。其中黃河溼地公園是世界上暖溫帶保存最完整、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