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人工智慧邁向2.0時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雲鶴:人工智能邁向2.0時代


今天上午,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西岸藝術中心開幕,開幕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原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戰略諮詢委員會組長潘雲鶴就“人工智能邁向2.0時代”發表了演講。

在潘雲鶴院士看來,機器人的核心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目前有五個重要的應用方向,分別是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智能和自主智能。

潘雲鶴院士談到,自從AlphaGo問世以後,大數據智能就已經初現端倪,但AlphaGo不僅僅體現了在機器學習方面的應用,更表現出了極強的自我活躍技術。大數據智能具有可提前預報、實施調控等優點,能為企業帶來大量的經濟效益。

對於群體智能,潘雲鶴院士認為可以分為重度智能工作流模式和生態系統模式。另外,潘雲鶴院士還提及了普林斯頓大學正在研究的視網膜神經結構項目,通過計算機利用人工智能重新組織群體智能,可以讓人類總體力量大大提升。

人和機器的融合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混合智能,跨媒體智能也開始興起。潘雲鶴院士認為,在過去,我們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媒體的處理上,但我們解決問題的核心應該在對媒體的綜合使用。潘雲鶴院士以智能遊戲Pokemon Go為例,跨媒體智能技術正在不斷進入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開始出現。

此外,潘雲鶴院士還談到,人機混合智能、自主智能都給我們的社會帶來了更多的需求與機遇。

最後,在人工智能2.0時代,新的信息流、新的信息空間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新的變化。潘雲鶴院士認為,相關企業和機構應該根據自身的需求制定起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計劃。在未來,潘雲鶴院士相信,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將快速發展,以不可阻擋的速度前進。(李澤寬)

以下是潘雲鶴演講實錄:

潘雲鶴:尊敬的劉鶴副總理,李強書記,匡迪院長,苗部長,今天非常榮幸能夠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做報告。剛剛聽了總書記的賀信和劉鶴副總理和李強書記講話深受啟發。

我今天和各位討論“人工智能2.0以及技術端倪”,首先我講人工智能走向2.0。人工智能是1956年在美國達沃斯提出概念,到73年人工智能有七個領域,現在成為重要應用領域和應用技術。中國2017年7月份發佈了國家規劃,讓它成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國在這個規劃中間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人工智能不但有一個大發展,而且有一個更新換代”,這個規劃當中中國提出了人工智能在未來,在新的七個方面以外,可能發展的另外五個重要方向。這就是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跨媒體智能、人機混合智能、自組織智能系統。這五個方面將提出新的理論,新的技術,並且在智能城市、智慧醫療、智能製造和智能農業等等新的領域得到應用。為什麼?因為人工智能正遇到60年沒有遇到的一個很大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在60年以後,中國出現了一些大量新需求。像智能城市,它不是講一個人的智能變化,而是一個城市如何巧妙的運行。智能醫療,智能交通包括小到智能遊戲,無人駕駛、製造智能等等。這些需求是60年前不曾想到,這些需求不是一個人的智慧而是一批人連在一起的智能化運行。

第二,我們遇到一個與60年前完全不同智能環境,這些環境包括互聯網、移動計算、超級計算、穿戴設備、物聯網、搜索引擎等等,這個環境上人工智能必須做改變,才能夠充分利用這樣的信息環境,做出新的智能行為。

第三,我們的目標要有所變化。如果講60年前的人工智能是用計算機模擬人的智能行為。經過60年的發展越來越多人工智能專家已經認識到機器的智能和人的自然智能畢竟是不同的,他們是兩種本質上完全不同的智能。機器智能某些方面比人更聰明,比如說AlphaGo,但是人的智能某些方面是機器智能很難進行替代。最好辦法是兩者融合起來,結合在一起變成一個更強大智能體來為人服務。這是人工智能2.0希望可以解決的問題。因此,中國工程院做出一個重要判斷,就是人工智能必將邁向2.0。

除了規劃上講到這三個方面原因,人工智能走向2.0還有一個更加深層次的原因,這就是世界起了一次巨大變化。世界原來是一個兩元空間,人的社會空間H和物理空間P,近年來增加新空間C,這個空間是最近30年完成的,30年前我們也有很多信息,譬如交流、開會,有了電視、報紙甚至是計算,但是所有這些信息都依附於人並單獨成為一個空間。後來我們有了互聯網,有了移動通信,有了搜索工具,但是這些信息依然依附於人。但是關鍵走到第三步,我們有了大量傳感器,有了大量攝像頭,因此信息直接來自於Y,繞過人,我們走向了新時代就是大數據時代,大數據如果不走向大知識對人的應用就十分有限。這種情況下我們看到信息流發生巨大變化,原來在二元世界當中,人的社會認識Y形成了自然科學,人的社會改造Y的空間所有知識,形成了工程技術。人類社會所有認識自己行為的所有的知識,形成了社會科學。但是現在我們人發現通過信息空間,我們可以看到以前我們看不到的Y的世界。通過信息空間我們可以用新的手段來改造Y的空間。認知通過信息空間我們可以更加深刻,更加親切看到我們人的自己的新行為,或者是老行為發生新規律,譬如人類經濟行動規律,人的倫理行動規律,人的人口行為各種規律等等。因此,會出現很多新的計算,這些新計算就是“人工智能2.0”,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新通道,這些新通道不僅僅對人工智能也對計算機科學,對所有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研究都提供新途徑、新方法、新通道,甚至出現新門類。譬如城市學興起,城市是一個服務系統,它的研究既包含科學問題,也包含工程問題,也包含社會科學問題。在過去學科劃分中間是沒有辦法進行一個全面的研究。但是,引入信息空間以後我們就可能掌握城市變化整體規律,我們可以開闢一個新方面就是可以去研究服務系統。這樣系統除了城市學包括環境、生態,包括健康、醫療關係等等。

第二部分,人工智能2.0出現很多技術端倪。

第一個端倪,大數據智能出現很多應用。大數據智能對人影響最深刻是AlphaGo取得對人類圍棋的勝利。但是AlphaGo不僅僅用深度學習,它還包含其他很多大數據的技術,譬如它的自我學習技術,可能發展成一項重要的獨特的技術。中國很多科學現在正在用大數據智能產生很多新的經濟效應。譬如,中國有一條大渡河,有十個水電站,建立在落差兩千米的大渡河上面,他們有105個水溫檢測點,彙集每一個國家氣象中心、歐洲天氣預報中心數據,形成了大數據水警預報新模式,準確度達到95%。他們兩年前造好三個水電站實現統一調度,根據水電站水位平衡、市場需求,自動進行統一調度。增加發電量1.2億千瓦,今年9個水電站已經造好了,但是運用了大數據智能對各個提前做好方案,並且進行調控,所有的水電站做到大洪水實現發電,有效增加發電量3000多萬千瓦。

群體智能。前年雜誌上面有一篇文章可以看到,很多群體智能已經開始達到應用,譬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視網膜神經得到高精度顯示,他們動員科學家描寫視神經功能,145名科學家,16萬名工作者,實現功能和結構之間最豐富的知識。現在這樣群體智能技術在發展,中國科學家正在研究群體智能新的自我進化行為。並且把智能行為用到機器人身上。

人機增強智能。這也出現很多新應用,譬如外國機器人能夠使得機器隨著很弱電動進行運動,人類開始形成新產品,這是達芬奇手術刀,浙江大學醫院已經買了兩臺,看到效果是非常之好。可以看的更清楚,下刀更準。中國企業大疆無人機公司已經用這樣的技術形成新的產品,他們把無人機的攝像頭和VR眼鏡(虛擬現實眼鏡)聯繫在一起,人可以在顯示屏上像空中一樣俯視下面的景色。這個信息也可以傳送到無人機上,來指揮無人機攝像頭轉動,這樣人轉動頭頸就可以像在空中轉動頭頸,可以很好觀看下面各種各樣景色。這個產品已經在網絡上出售4000臺。

跨媒體智能。這是國外著名一個遊戲《Pokemon Go》,右邊這個圖是亞洲研究院做的,把馬的照片和徐悲鴻畫馬的風格結合在一起,也可以把照片和油畫結合在一起。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大眾藝術家時代可能會到來。這會形成一個重大消費。在去年杭州工業設計、創新設計大會上,這個產品評上銀獎,是一個盲人眼鏡,但是這個眼鏡是裝兩個攝像頭,能夠判別盲人前進道路上是否有障礙,這個障礙在什麼地方,是否有臺階,這個臺階是下去還是上去,是否有坡度,這個坡度是下去還是上去。把這種視覺識別變成聲音送到盲人耳朵當中,這個效果比導盲犬好得多。

人工智能出現就把機器人作為重要方面,但是60年發展使我們認識到,機器人核心是人工智能,並不是機器人是否像人的外形。所以,去模擬人的機器人往往不如對機械進行智能化,自動化升級來得更加高效。這是全世界模擬人的行為機器人最高水平,波士頓公司。在擬人機器人當中現在是做得最好水平,已經可以做到這樣的程度。真正使用的機器人我們可以看到就是這樣的,我們叫做自組織智能系統,不是模擬人的行為,而是模擬人的智力。他在中國的(valley)系統當中廣泛應用,在去年得到杭州工業設計金獎。

在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引下,中國很多部門、很多地區、很多企業都在紛紛制定新一輪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準備大幹一番,我們相信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期正在不可阻擋的大踏步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