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青年」達7000多萬人:工作日上班休息時開網店!

“兩棲青年”達7000多萬人:工作日上班休息時開網店!

據《勞動報》報道,近日,清研智庫聯合南京大學紫金傳媒研究院發佈的《兩棲青年生活及金融需求》研究報告顯示,全國“兩棲青年”人數已經達到7000多萬。“兩棲青年”是指年輕群體中有主業(工作)的兼職者和有主業的創業者。他們同時兼著其他副業,有多重身份和多種職業,主業可能是一份工作、一個小生意,副業可能是一份兼職,或正在進行創業。有人把兩棲青年的生活比喻成“雙卡雙待”,大多數人認為這樣的生活還挺充實。

一二線城市佔七成

報告顯示,全國“兩棲青年”人數已達7000多萬,女性佔比接近6成,多數為本科及以上的高學歷人群。並且多集中在80後到95前,一二線城市是主陣地,約7成左右。

從“兩棲青年”群體的主業收入來看,超三成人收入在5000元以下,近七成收入在8000元以下。

從職業特徵看,私企員工“兩棲率”較高,而選擇從事的副業中40%成為微商、淘寶店主,其次為順風車司機、家教、私教等。

小李在上海一家設計公司從事行政工作,每天晚上五點半左右下班。因為平時自己也喜歡化妝,加上好朋友推薦,現在小李的另一個身份是某品牌化妝品的淘寶店主。在聊起做淘寶店主後的收穫時,小李表示讓她下班後的生活更加充實,而且也學到更多知識,比如如何保養皮膚、什麼季節要用什麼樣的護膚品等,“這些知識在和顧客交流的時候,都用得到。”聊到收入時,小李開玩笑地說,“就當補貼我平時買化妝品的花銷了。”言外之意,利用閒暇時間開的淘寶店,收益還是可觀的。

為什麼要做“副業”

是什麼促使他們成為“兩棲青年”?調查顯示,五個原因是他們選擇成為“兩棲青年”的主要原因:

主業收入偏低:48.5%的人表示當前薪資較低,因此選擇多一份副業;

不想選擇安逸:36.1%的人希望利用閒暇時間找點事做,不想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安逸;

興趣使然:29.5%的人表示因為追逐興趣,選擇開始副業;

環境推動:23.8%的人表示,由於身邊人的帶動,自己也想嘗試一下;

擔憂主業前景:23.7%的人對當前主業前景表示擔憂,想通過嘗試不同工作來確定能幹什麼其他工作。

那麼,選擇多一份副業,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是否有利?網友觀點不一。

有人認為“兩棲青年”有利於個人價值的實現,多重職業身份可以不斷激發一個人的創造性、學習性,且能擴大社交圈,提升個人滿足感。網友“柏曉靜”表示,“在本職工作做好的前提下,把八小時以外的時間盡情揮灑到自己喜歡的事業上,於情利於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於理增加收入,拓寬社會接觸面。我個人表示支持態度。”

也有網友認為首先做好自己的工作,如果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發展第二、第三或第四個職業,最好不要有這一想法。網友“朱”表示,“有這樣的兩棲青年一週五天工作日總有幾天不見人影,就算來了單位以後,工作也要三催四請。明明近十年的資歷,自己說這也不會那也不會,不是休息就是幹私活。”言語間表達出對做著副業卻不務正業同事的不滿。

網友“Tab”的觀點比較中肯,“我應該算是‘兩棲青年’,80後,主業年薪大概50W。副業一開始給朋友幫忙,幫著幫著就成了股東。做副業有好有壞。壞的是會忙得不可開交,白天公司上班,晚上和週末在家加班,尤其是組建了一個虛擬團隊,經常溝通到凌晨。甚至有時候會影響主業,因為需要工作日去見客戶之類的。好處也顯而易見,可以多接觸一些不同層次的人、鍛鍊自己的能力、有一點小小的收入補貼。如果主業夠好或者前景不錯,還是建議專心經營主業。”由此可見,選擇做一份副業,可以減輕花銷上的負擔。但同時也不能因此捨本逐末,忽略了主業。

注意精力分配

對於現在有些員工利用閒暇時間做一些快車業務,外企人事經理王小姐表示“可以理解。”她說,畢竟在大城市生活壓力大,可以利用一技之長賺些錢也是好事,“這個雖然我們都知道,只要不影響正常上班,也不會過多幹預。”

有些職工會樂器,利用週末時間做做家教,對於這樣的做法,某軟件公司創始人的關注點在於職工的精力分配上,“我希望在工作的時候就要全神貫注,至於下班做什麼那是職工的私事。比如上班時間總是聊工作以外的事情,這個就不太好了。”

由此可見,“兩棲青年”在開展副業的同時,更要注意精力上的分配,重要的是不要耽誤主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