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個小時定律是否適合足球訓練

小鄭的一週十練

前些日子跟一個小球員家長聊天,說到了他正在踢球的孩子的情況。

阿華的兒子小鄭,今年上五年級,是國內某職業俱樂部青訓梯隊的球員。白天小球員分佈在不同的學校上課,下午放學後到俱樂部指定的訓練場地訓練。教練來自日本。阿華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陪兒子練球。


一萬個小時定律是否適合足球訓練


阿華問我,是否認識圈裡有名氣點的教練,他想給兒子在訓練之餘報一個私教班。阿華說,他兒子隊裡目前競爭非常激烈,到了年底還會進行淘汰。所以他想在私下給兒子“開小灶”。

在接下來的聊天中,我才知道,其實阿華的兒子,已經在週末報了一個訓練班,現在的私教,只是想更有針對性的提高孩子的水平。阿華說,他家孩子每週的訓練次數八九次,他認為還不夠,想要在增加一些。

聽完阿華孩子的事情,心理暗暗發涼,孩子踢個足球,怎麼感覺比應試教育裡家長督促學生補課還嚴重?這樣做成功概率會高嗎?

青訓領域的爭論

關於青少年球員的訓練時間問題,在國內一直以來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國外的青訓隊伍,每週採取的訓練模式至多是“四訓一賽”,有的根據球員的年齡,還會適當減少次數。

然而在國內,很多教練和家長的傳統觀念裡,認為只有苦練才會有進步。古時候有“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故事,也有“十年磨一劍”的說法,在古人看來,只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和拼搏,十年就能成為武林高手。

要命的是,近年來,很多成功人士都在標榜“一萬小時定律”,他們認為:不管你做什麼事情,只要堅持一萬小時,應該都可以成為該領域的專家;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超凡的必要條件。

因此,不少業內專業人士提出,想要培養出足球明星,也一定要堅持至少十年以上不懈的努力訓練,要儘可能增加球員的訓練時間。國內的某些足球學校,在堅持了幾年的“四訓一賽”以後,也在悄然轉變訓練時間,增加到了每週“六訓一賽”。


一萬個小時定律是否適合足球訓練


“一萬小時定律”講的是什麼?

“一萬小時定律”定律最早出現在作家格拉德威爾的書《異類》裡。後來經過網絡的傳播和大眾的二次消化,該定律成為了世人皆知的“真理”。


一萬個小時定律是否適合足球訓練


它反映的是刻意練習和成就的相關性。其中一萬個小時是一個平均數,而不是最小值。

足球更重要的是培養球商

“一萬小時定律”裡面提到的刻意練習,更多的是那些熟能生巧、動作簡單、規律性強的項目,比如彈鋼琴,比如跑步。但是眾所周知,足球是一項複雜的運動,是時空轉換的結合體,足球技能僅僅是足球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於足球運動員的培養而言,球商顯然比技能更重要。

當然如果我們練的是花式足球,是觀賞性的蹴鞠,那麼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或許真的可以變成一名高手。


一萬個小時定律是否適合足球訓練


相比訓練時間,球員態度和教練的訓練安排更重要

根據國外足球訓練的經驗,球員每次訓練課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足矣。足球的本質是比賽,因此我們的每一次訓練都有應該圍繞比賽而進行,正常的足球比賽時間一般為90分鐘,對於球員而言,長期在這個時間內訓練,更有利於他們調整自己的時間節奏。

在規定的時間內,我們要注重講究訓練質量,而不是數量,要講究圍繞目標制定合適的訓練方法,講究效果;還有作為球員,要擺正自己在足球訓練時的態度,百分之百投入到每一堂訓練課。

在察叔看來,“一萬小時定律”雖然不能作為衡量足球運動員成才與否的標準。但是他也提醒我們,作為球員一定要努力訓練。努力訓練雖然不一定成才,但是不努力一定成就不了自己。

相比踢球,小球員成人更重要

足球明星的培養是個漫長的過程。同時,想要成為足球明星,也需要很多因素共同促成,單純依賴刻苦訓練是不夠的。球員在成長過程中,不應該僅僅是踢足球。

特別是小年齡段的球員,如果每天把大量的時間放在足球訓練上,那麼在有限的時間內,必然減少他們學習文化的時間,而且大運動量的訓練,在上文化課時效果也會差很多,徒勞無功。


一萬個小時定律是否適合足球訓練


作為球員家長,在踢球之前,應該多問問自己,孩子踢不出來怎麼辦?孩子踢不出來,可以去做什麼?做這些事,他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的短期目標去激烈,需要不斷的進步去延續他對於足球的渴求,但是對於家長和教練而言,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的意識。而不是像阿華一樣,孤注一擲賭五年級孩子的足球未來,即使現在某個階段,孩子成了主力,進了梯隊又如何?一旦孩子足球生涯出現意外?家長拿什麼保障他的未來!

從某種意義講,對於青少年球員小時候練得越多,對他的未來發展隱患越大。在尊重規律的前提下,適量、高效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