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升,質是否同行?科技局回應:專利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累計57個項目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成為西部城市率先獲得國家專利金獎的城市

量升,質是否同行?科技局回應:專利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今天上午(5)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在《成都面對面·黨風政風熱線》節目中表示:

今年以來,我市發明專利申請同比增長超過60%

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專利授權總量佔比達到三成

量升,質是否同行?科技局回應:專利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 連線嘉賓:知識產權保護管理處趙陽光
  • 連線主題:知識產權保護

今年以來我市專利申請,總體情況怎樣?

截止2018年7月份,全市專利申請量已達到69563件,同比增長54.18%;發明專利申請量28505件,同比增長60.44%;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33592件,同比增長19.7%;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1.1件,同比增長了19.68%。

特點:

一、總量穩步增長,結構更加優化。

(在專利申請量總量上,同比增長54.18%,增速明顯。其中,發明專利總量同比大幅增長,專利質量的結構優化,已經高於專利申請量總量的同比增幅,寓示著專利結構質量更趨向於發明專利。)

二、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成效顯著,更加凸現我市經濟質量。

(萬人發明專利達到21.1件,遠遠高於重慶市以及其它中西部地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在西部地區首屈一指。)

數量大增,質量如何?

特點:

質量提升明顯

緊密圍繞重點產業

質量提升:

可以通過中國政府專利獎來體現。2016年四川大學“分子複合三聚氰胺氰尿酸鹽阻燃劑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項目、2017年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抑制血管新生的融合蛋白質及其用途”項目,連續兩年在全國拿到專利金獎,在西部也只有成都才有。截至目前,成都累計有57個項目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

圍繞重點產業:

專利申請圍繞全市重點產業佈局特點日益顯現。比如現在成都市重點發展的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產業中,電子信息產業的專利授權在去年達到10094件,佔比達到25.57%。生物醫藥產業為2862件,佔比近7%左右。

量升,質是否同行?科技局回應:專利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 連線嘉賓: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處副處長武 俊
  • 連線主題:科技成果民生運用

網友提問:

“成都的5G時代,什麼時候能夠正式開啟?”

2020年工信部要啟動5G商業服務。

目前中國電信已經宣佈在成都等中國六大城市裡面,開通5G試點。華為公司在 成都建設全球最大的5G測試外場;中國移動外場將在成都設立5G聯合創新研究院;天府國際機場等區域,5G實驗網已經在籌備。

推動人工智能發展

今年以來的新進展、新走向?

今年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

一、今年年初,各部門聯合中科院、成都分院、電子科大成立了專門科技小組,開展成都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構建的研究,提出了我市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的路徑和方法。

二、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實施前沿研發,新興產業發展、骨幹企業以及人才高地建設、服務能力提升五大重點計劃,以及人工智能加軍民融合,人工智能加健康,人工智能加交通物流,人工智能加智慧會旅遊等八項重點工程。

三、近期已啟動基於計算機識別與深度學習的智能分析系統,腦神經網絡AI語音降噪識別芯片研發應用等10餘項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科技項目,集中攻關一批人工智能領域重大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增強全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的科技供給能力。

創新研發平臺建設

今年以來的新進展、新走向?

初步形成企業主導、校地合作和政府引導三類創新研發平臺。

企業主導類:

以東方電氣中央研究院、科倫藥業研究院為代表的企業研發平臺,集成行業創新資源,鏈接產業上下游企業共同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有效帶動了產業技術升級和新產品開發。

校地合作類:

已完成電子科大成都研究院、西南交大天府新區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等完成籌建;簽約共建的北京大學西部研究院、上海交大四川研究院、武漢大學西南研究院以及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等正加緊推進建設。

政府引導類:

主要以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為代表。截止目前,清華能源互聯網、亞信網絡安全、華西精準醫學、大數據、石墨烯應用、都市現代農業、機器人及智能裝備、先進金屬材料等8家產研院已完成籌建並投入運營;生物醫學材料、軌道交通產研院已完成工商註冊;人工智能產研院已列入市政府與國科控股《全面合作協議》重要合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