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886 个与众不同的人

”学长,7号要开会吗?”“杨主席是你们直接@的?”假期里,这条学生会QQ群里的对话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调侃:年轻人,好大的官威。权力,竟然成为了大学的通行证。

高晓松曾经感慨,如果现在你问一个年轻人的理想是什么,他会直接告诉你,我要出名,我要赚钱,我要买房。买房,竟然成为了理想。

“年轻人……”在念叨起这个词语时,早已圆滑的高晓松有一丝感伤,他所热爱的充满生命力的80年代,已经远去,那时候年轻人的脸上,有一种不一样的光彩。

而那种光彩,究竟因何而来?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这30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许要从一开始说起。

1979年的3月30号,长城上穿着绿军装的男孩,一手揣口袋模仿大人,另一手握着法国摄影师詹姆斯·安丹森带进中国的可口可乐。

这个饮料的怪味道,让他有点无所适从,而他的伙伴们要喝上这口怪味,还得等到15年后市场经济的到来。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1993年,年仅24岁的高晓松用一首歌回望了这史无前例的十余年,写下《白衣飘飘的年代》。

还是走吧甩一甩头

在这夜凉如水的路口

那唱歌的少年

已不在风里面

那个年代,年轻人有该有的样子

2011年北京映画廊,中年女性王琳步态平稳地走进来,一张张照片看过去,突然她停在一张照片前,眼泪夺眶而出。

那是一张很平常的照片,教室后排,一女生,一男生,沉默埋头。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摄影师任曙林按快门时并不知道他们是恋人。但是教室静得只能听到「夕阳移动的声音」,他知道自己该离开。

照片外,男孩和女孩热恋、结婚最终和平分手,女孩走进画廊看到美好而青涩的恋爱被这样记录,激动地打了给电话给当时的男孩。

「本以为青春不在了,没想到青春还活在这些照片里。」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不仅仅是他们,

那些和现在年轻人表情不一样的人们

都留下了珍贵的一瞬间。

绿围墙,木框窗,

少年人们的笑、

让整个空间流动起来。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连后来这些被拍的少年们回忆,

都感慨,那时候不是唯分数论,

所以这些人才活出了人该有的样子

擦窗户的时候,是有光的。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借来大人的自行车,

好像自己也神气起来了。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故事不一定写在脸上,

故事也许在脚尖微妙的朝向里。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甚至连背影,

也会说话。

这张出现在微博上后,

击中了无数男孩。

谁以前没有喜欢过这样一个姑娘?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这些少年少女们中,埋藏了一些种子。

下面这张照片中穿蓝衣服的女孩金立,爱上了拨弄吉他,成了最早一批的校园民谣作者。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还是愣头青的高晓松,想要一名主唱,金立寻思了一下,推荐了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是老狼。这才有了后来《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那些经典作品。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但金立上大学时,听一个陕西来的瘦弱男孩唱了一首《西出阳关》,登时被镇住了。

「有了他,我还写什么歌?」

那个男孩是张楚。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张楚没钱,有病有伤,是被大学里老师学生们凑饭票养活的,老教授煮了点鸡蛋,还记挂着张楚:那小孩吃饭了没有?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张楚写出了《上苍保佑吃饱了饭的人民》。

15年,网友@杀手七号 在网易云音乐评论区下写「人民的肚子越来越饱了,人民的欲望越来越饿了。」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85年的北京一所职高,有个刚入学没多久的年轻人,学的是精神病护理,主要学学吉他打鼓,以「带病人唱唱歌跳跳舞减轻病情。」

同时间,另一个北京男孩,加入了一支「五月天」乐队,和后来台湾那支乐队全无半点关系。

学精神病护理的是窦唯,「五月天」的朋克少年是何勇,距离94年中国摇滚史上空前绝后的香港红磡演唱会还有十来年。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红磡上的何勇和窦唯

那时,何勇家的院子里,有个人常来琢磨新歌。八十年代,是属于他的。

崔健。

1986年,挽着裤腿的崔健在工体唱出《一无所有》,一嗓子惊醒现场所有人,也叫醒了半个八十年代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那天是你用一块红布,蒙住我双眼也蒙住了天。」

那时候老崔有多火呢?89年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在物资还不富裕的时候,竟然狂销17万盒。

不过回过头来看,说那时候一无所有,却有很多现在没有的东西。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八十年代大学宿舍

高晓松:每天拿着10块钱都在等待着,我是买罗大佑新出的唱片,王朔的小说,还是陈凯歌的电影?今天拿着100块钱都不知道等待谁。

真正的黄金年代,都是群星璀璨。

群星照耀的八十年代

84年,莫言凭借《透明的红萝卜》出山,随后86年的《红高粱家族》,轰动文坛。

从八十年代开始,他以一部部作品扎入中国社会的不同层面。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有人把自己的思想,安放在少有人去的地坛。在这儿徘徊了十几年,把个人的思想光辉,折叠进字句。写下了《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史铁生患肾病回家写作的两年后,83年,另一个北京人从医药公司辞职,想自己做生意,也没闯出点名堂。

也还好他从商失败,百无聊赖之下拿起了笔,写下眉飞色舞的《顽主》、《玩得就是心跳》。一时,王朔之名,无人不知。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有些星星已经高悬,有些星星刚刚升起。

八十年代的王小波,刚写下稚嫩的处女作《地久天长》和《绿毛水怪》不久。

那十年大多数时间他都在美国匹兹堡大学,是无论如何也预计不到,自己的《沉默的大多数》如何激发了一代沉默的大多数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而那时候他写给李银河的「你好哇李银河」,在遥远的2019年李银河再次回答。

「 你一生浸淫在爱之中,这是生命最美好的状态。」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杭州人余华,以先锋姿态在八十年代闯入文坛,不过他最重要的两部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还有十年等待被他写出。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八十年代的中国电影,没有现在的IP热,什么网络小说火,就立马有钱涌进来改编。

那时候改编的作品扎扎实实,出现了一批经典。

改编自《深谷回声》的《黄土地》,宣告了整个第五代导演的出场。而这部片的摄影,就是后来和陈凯歌一直互有伯仲的张艺谋。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张艺谋,一身农民打扮,跑去找小有名气的莫言。因为是新人,所以战战兢兢。

后来回忆这次初见,莫言形容张艺谋像自己村的生产队长,莫言在张艺谋眼里则像个会计。

生产队长向会计三顾茅庐,这才有了《红高粱》。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那也是香港电影的高光时刻。

《英雄本色》里周润发这一幕,引来无数多少少年神往,更有人拿一毛钱和爸爸的香烟模仿,「结果被爸爸一个大耳刮子抽出好几丈远。」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这个国庆周润发以一部复制过往的《无双》重回院线,大家买账的,「只要有小马哥的味道,我就看」。

张艺谋的《影》口碑堪忧,是没有《黄金甲》一面倒的差评,但是说有多么好?也谈不上。

而老对头陈凯歌虚晃一枪,像尝到综艺甜头的章子怡一样,跑去《我就是演员》的评委席上指点江山,收获「大导演就是大导演」的如水好评。

似乎皆大欢喜,只是,「大师都还活着,但已经拍不出活着的电影。」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那时候的票房爆款,叫座也叫好。

票价1毛的《少林寺》,拿下了1,6157,8014票房成绩,不仅中国,更是横扫日本、韩国院线。

没有华丽特效,单凭一招一式,让从城市到县城的青年都热血沸腾。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而谢晋执导的《芙蓉镇》,是一部借小人物动荡命运,反思历史的佳作,姜文在其中贡献了他最优秀的表演。

这部严肃作品在八十年代能拿下过亿票房。说到底,牛逼的作品拍出来,牛逼的小说写出来,也要有人看才行。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八十年代的人们,完全「值得」这些杰作。

光是《人民文学》这一本期刊的发行量,就有140万册之多。

整个八十年代,印量前三名是457万册的巴金《家》、443万册的《红楼梦》和406万册的《骆驼祥子》。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更「极端」一点的事发生在诗歌上。作为文学中的文学,这几年,可能我们也就能想到一个余秀华还被人们大规模讨论。

但那时候,北岛、舒婷一出现,年轻人就要疯狂。

一位听众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朗诵的《呼声》,激动地捏碎了收音机;

几乎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诗社,一项诗歌评选能收到数十万张选票;

《诗刊》80年代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朗诵会,其场面比今天周杰伦的演唱会还喧闹。

1984年,“朦胧诗”的代表人物北岛应邀参加《星星》诗刊在成都举办的诗歌节。开幕那天,尽管有工人纠察队维持秩序,但无票者照样破窗而入。

听众冲上讲台,要求签名,钢笔戳得北岛生疼。一个小伙子甚至掏出匕首,猛地戳进自己的手背,说:“我要用我的血,让你们看到我对你们的爱,对诗歌的爱!”——《忆童年》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舒婷、李爽、北岛

那时候的大学,不仅收留了张楚,还有很多流浪诗人、创作者,全国各地诗社纷起,诗人们全国串联,到一个地方也不怵陌生,报上自己的诗人身份,朋友就来了。

电影、小说、诗歌可以是虚构的,但是孩子的表情不会说谎。

从下面这些照片上,每个人都可以触摸到八十年代的独特温度。

昆明,几个晒得黝黑的男孩、手拿渔网竿,赤脚在画中撒野。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北京,那时候天还很蓝,

男孩穿着牛仔衣,

女孩头上别着红蝴蝶结,

和天坛恰好映照。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广州,往笑容后面看,

老广们撩起背心,

三五如闲散小鸟,在大树下乘凉。

有人背手懒走,有人野餐打牌,有人捧书细看。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苏州,长河里的乌篷船在慢慢摇,

花裙子小姑娘和海军衫男孩一阵咯咯笑,

摇橹声、笑声、那时候苏州很慢很慢的风声。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海南,如今倒是也能拍出这样的照片,

只是想p掉沙滩上的其他人,

估计得费点劲。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呼和浩特的男孩子正在排队奋力一跃,

此时游戏最重要,

全然不顾面前这个拿着相机的日本人,

像间谍一样偷拍。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没错,日本人秋山亮二来到中国,一路从哈尔滨到桂林,抢救性地拍下了那个纯真年代,远方还不是远方,都是故乡。

他看到了以压力大著名的日本社会「久违的朴素笑容、率直眼眸,那种融入风景的安详,让人舒展而快乐。」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曾经我们经济远远落后于日本,但是拥有日本人没有的东西。

如今我们似乎经济赶上来了,但是那宝贵的东西,不知不觉消失了。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告别纯真年代

没有人说得清八十年代是怎么结束的。

是1990年除夕夜钟声响起时结束?是1989年海子卧轨,宣告拒绝进入新时代时?是92年邓小平南巡提出市场经济时?还是一些别的时刻?

答案可能很难说清。有趣的是,也有人几乎完全避开了这十年。

那是个不满足总是看艺术复制品的年轻人,想要看原作,八十年代一开端就跑去了美国。他不知道,这十年中国会发生一股轰轰烈烈的美学热,李泽厚的《美的历程》能成为超级畅销书。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隔了三四十年,他办了一档谈美学的视频节目,节目挺火,却也追不回八十年代的全民氛围。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陈丹青《局部》

九十年代陈丹青回国,这个在八十年代初就离开的人,像一个「对照实验」,照出了一种剧烈的变迁。

他突然意识到:八十年代那种争论、那种追求真理、启蒙,种种傻逼式的热情,好像消失了。群居生活没有了。

个人有了自己的空间,出路多了,生活方式的选择也多,大家相对地明白了、成熟了,也更世故了。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八十年代的杭州

是好事?还是坏事?可能很难下一个是非分明的定论。

变化藏在最生活的细节里,如今年轻人的爸爸是马云。

而贾樟柯的《站台》中,刻画了八十年代中一个流里流气的小青年,被问到满口情话从何而来,他这样回答: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一个朋友,普希金

八十年代永远离开,没人能有回到那个年代的车票。

还好还有这些细腻闪光的照片,还有文学电影作品留下的灿烂遗产,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个个从八十年代走来的人,一个个面上波澜不惊,心里还藏着点理想的人。

或许,每一个不甘于蝇营狗苟,每一个在疲惫生活中还有点英雄梦想的人,都可以说:我的故乡是八十年代。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81年借着天安门路灯读书的年轻人 刘香成/摄

向闪光的八十年代致敬!

摄影师、《不锈时光》作者任曙林(感谢授权)、刘香成、秋山亮二及网络

查建英《八十年代访谈录》

高晓松:《大师照亮的八十年代》

《三十年中国畅销书史》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内容合作微信:youshuguang1

电商合作微信:ysg-AD(添加时请注明电商)

请回答80年代!30年前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凭什么比现在更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