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字,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

【原文】

昔成王封周公,周公辭不受,乃封周公子伯禽於魯。將辭去,周公誡之曰:“去矣,子其無以魯國驕士矣!我,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今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於天下亦不輕矣。然嘗一沐而三握髮,一食而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之曰:‘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人眾兵強而守以畏者勝。聰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聞多記而守以淺者廣。’此六守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不謙者,失天下,亡其身,桀紂是也,可不慎乎?故《易》曰:‘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夫天道毀滿而益謙,地道變滿而流謙,鬼神害滿而福謙,人道惡滿而好謙。是以衣成則缺衽衣角,宮成則缺隅,屋成而加錯,示不成者,天道然也。’《易》曰:‘謙,亨:君子有終,吉。’《詩》曰:‘湯降不遲,聖敬日躋。’其誡之哉!子其無以魯國驕士矣!”

——《說苑·敬慎》

有一字,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

說苑敬慎篇

【譯文】

從前周成王要封周公,周公推辭不接受,於是就把周公的兒子伯禽封在魯國。伯禽即將告辭去魯國,周公告誡他說:“你去了之後,不要仗恃自己是魯國國君而對士人傲慢!我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 ,當今成王的叔父,又輔佐天子,我的地位在天下來說也不算低了。但是我曾經在洗頭時幾次握著頭髮見客人,在吃飯時幾次吐出口中的食物去見客人,即使這樣還是擔心漏掉天下的賢士。我聽說:‘道德品行寬廣博大卻又堅守恭謹的人才會

有一字,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

伯禽

獲得榮耀;土地廣闊富饒卻又堅守節儉的人才會享受安樂;俸祿多爵位高卻又堅守謙卑的人才會顯貴;兵多將廣武備精良卻又堅守謹慎的人才會獲勝;聰敏機智卻又堅守愚拙的人才會多得益;博聞強記卻又自認為淺陋的人才會更加廣博 。’這六種操守,都是謙虛的美德。貴為天子,富有四海,不謙虛就會失去天下,敗亡其身,夏桀、殷紂就是這樣的人,難道能不謹慎嗎?所以《易》上講了一個道理,它的用途大可保住天下,中可保住國家,小可保住自身,這個道理就是謙虛。上天的規律是虧損盈滿的,增益不足的;大地的規律是使水從盈滿處流向虛處;鬼神也是要損害盈滿者保佑謙退者;人間的規律也是厭惡自滿而喜好謙虛。因此衣服做成缺一塊、宮舍修成缺一角、房屋修成使它表面粗糙,以此來表示不圓滿,那是由於自然的規律就是這樣。《易》上說:‘謙卦亨通,君子有好結果,吉祥。’《詩》上說:‘商湯謙卑不怠,聖明恭敬謹慎之德日益增高。’你都要引以為誡啊!你一定不能憑著魯國國君的身份就傲慢地對待士人。”

有一字,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

周公姬旦

周公(約前11世紀)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亦稱叔旦,西周名臣。他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武王死後,他輔佐年幼的周成王,消滅了妄圖復辟的商紂王殘餘勢力,行分封之制,鞏固了西周政權,後還政成王。他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區分尊卑貴賤,推行嫡長子繼承製和貴賤等級制,提出禮法秩序。“禮”不僅把君臣關係、君民關係、臣臣關係、臣民關係固定下來,同時也把風土人情與民族性固定下來。禮後來成為“華夏”民族文化方面的特徵。周公在當時不僅是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而且還是個多才多藝的詩人、學者。周公政治品格很高,嚴於律己,輔佐武王得天下,代理成王治天下,制定周禮,從無野心,向來為世人稱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