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百年前,清朝天台籍文人胡作肅,曾走上這座山嶺,留下一篇美文《關山行旅》,並以之為名列入天台山小八景;

而後,他的友人,天台讀書人中最引以為榮的人物,清朝地理學家齊兆南在閱讀《關山行旅》後也在一個秋日來到了這裡,從此天台山小十景中多了一景——關嶺秋色。

這裡就是關嶺頭。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關嶺頭地處天台縣白鶴鎮,與新昌縣相鄰。越嶺而過的古道舊時為臺越交通要道,行人往來絡繹。叢生的楓樹林中一條古道若隱若現,匆匆而過的行人望著遠方升起的炊煙,便加快了腳步。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關嶺頭的由來

關嶺頭的誕生,與一個人有關,那就是謝靈運。東晉詩人謝靈運不僅喜好山水,更富有探險精神,在孫綽《遊天台山賦》面世之後,他便對天台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當時山中交通閉塞,道路險阻,於是他率領著數百名隨從,從會稽始寧出發,一路上,逢山開路,伐木為徑,開闢山道聯通了新昌和天台兩地,後經整修,鋪上了卵石,成為了一條官道。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到唐朝時,因戰爭需要,官方在嶺道最高處置關防守,稱關嶺鋪,關嶺頭也由此得名,從此山頭上就開始有人居住,它是天台西北邊最後一個驛站。康熙《天台縣志》稱:“關嶺下鋪在縣西四十里。”《新昌民國縣誌》有更詳細記載:“唐時置關,關嶺頭由是得名,關嶺鋪為縣屋三楹,旁列兩廂,中為一亭,繚以周垣,設司兵三十七名,以急迎馬。”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一千多年過去了,這條古官道至今保存完好,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正是這段山嶺道路險峻,不利於馬行,所受外來侵損較少,此外,又因為古道貫穿天台新昌兩縣,嶺上有人家居住,得以修繕保護,如今,這條古道仍被當地村民當做村道使用。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狼煙烽火中的“虎狼關”

天台與新昌的交界處是連綿的高山峻嶺,因關嶺頭左,右兩邊有兩座大山,其名分別是:“虎頭山”和“狼山”,故也稱“虎狼關”。這裡地勢險要,隘口狹窄,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重地,自唐朝在此地置設關防開始,關嶺頭無數次出現在歷史的硝煙中,從這裡吹響的號角,回唱了千百年。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唐中期,台州人袁晁農民起義軍在關嶺頭,築石壘寨抗擊官兵;宋朝末年,臨安將陷,楊淑妃攜廣王、益王倉惶南逃,元兵急追,天台副尉徐常惠募集鄉兵和家人,於關嶺頭抗擊元兵;元末,方國珍曾在關嶺設寨抗元,朱元璋命參知政事朱亮祖攻打台州,朱亮祖率兵駐新昌,遣部將嚴德破平關嶺山寨,以攻台州...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歷史的煙塵滾滾,這些故事都是我們所知道的,而我們不知道的,還有更多......

關嶺頭上的人家村莊

當關嶺頭上的烽火逐漸熄滅,硝煙退去,刀光劍影被這山中村莊人間煙火取而代之,成為了故事裡的一個逗點。

自唐朝關嶺鋪設立之後,嶺上就開始有人家居住,逐漸形成了村落規模,也就是現在的關嶺頭村。關嶺頭村一村跨兩縣,以關嶺鋪為界,鋪南的關嶺頭村隸屬天台縣新樓下村,而鋪北的關嶺村隸屬新昌縣上八塢村。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村中居民有王、章、徐、陳、吳、張、馬七姓,七姓中,王姓最多。這七姓居民在不同時期先後遷入關嶺村,現有的七姓中,章姓最早遷入,他們的居住地界也非常明確,鋪南居陳、吳、馬三姓,鋪北分上街頭和下街頭,居章、王、徐、張四姓。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來自兩縣,地處一村,關嶺村由此形成了一村兩俗的面貌,天台和新昌的遷入居民保持著各自的生活習俗,同時也融入和適應著對方的習慣,千百年來,村民們世代和睦,跨縣耕作,和樂融融。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村中的關嶺鋪是三間穿堂式路廊,南邊的古道為一條峻嶺,俗稱百步嶺,北邊的古道現建有一石牌坊,橫匾上刻“虎狼關”三字。關嶺鋪的門楣上,刻“唐關嶺鋪”四字,鋪中立有一塊石牌,這是天台和新昌兩縣的界碑石,上刻“天台新昌縣界”,古碑上的字還清晰可認。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關嶺頭的民居風格

關嶺頭村的屋舍大多沿著古道而建,民居建築為黃泥牆,這種建築冬暖夏涼,是天台典型的民居特色,尤其在白鶴鎮一帶集中。黃泥牆由黃泥夯實而築成,但是隻作固定牆體之用,屋架還是木質結構。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夯黃泥牆首先要選擇黃泥土,因為黃泥土黏性強,關嶺頭一帶的黃泥恰好符合這一要求。挖來的黃泥篩去雜質,摻入少許切斷的稻草,或加入一些小石。先砌半米高的石頭牆基,然後,再層層夯黃泥牆,用木板做成夾板,形成中空的槽型,將拌好的黃泥倒入夾板中,黃泥夯實。一層牆夯實之後,拆卸夾板,之上再夯一層,就這樣層層疊加。遇到門窗位置,將做好的門窗木框放好,接著再夯黃泥牆,一座黃泥牆的民居就這樣建成了。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如今的關嶺頭,其實黃泥牆屋子已經不再盛行了,新潮的水泥瓷磚取而代之。僅有一些無人居住的老房子還是保持著黃泥土的模樣,在雨水的衝擊下顯出經年累月的滄桑。

關嶺頭上的二座神祗

在關嶺鋪的西邊,有一座廟,稱侯王廟。侯王廟建成於1386年,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一腳跨三界、雞鳴響兩縣。”這就是它的奇特之處。侯王廟從大門走進,左邊屬於天台縣新樓下村,右邊屬於新昌縣上八塢村,融合了新昌與天台兩縣不同的風土人情。廟祀永嘉侯朱亮祖和靖寧侯葉琛,二神為明朝將軍,據傳朱葉二神非常靈異,《天台山方外志》稱:“祠之顯靈,莫如本邑祀下朱葉二神。”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侯王廟為四合院格局,坐西朝東,進廟門為戲臺,戲臺對面為正殿,兩側建有廂房。正殿內塑朱葉二侯坐像,神態威武,殿內還存有多塊石碑,為歷代修廟的碑記。侯王廟廂房內有二仙居,供奉謝靈運和李白二位詩人,內立二位詩人的坐像,一副書生的裝扮,氣質儒雅。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侯王廟的對面為地藏廟,二廟隔路相對,門楣上掛“地藏殿”木匾。地藏廟為三開間,原來是關嶺鋪的鋪舍,後改為地藏廟,內供奉地藏王菩薩。侯王廟和地藏廟由天台和新昌二縣村民共同管理,修廟和做戲也是一起。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是侯王廟廟會和地藏王的壽誕,村民請來戲班,以酬神,祈禱風調雨順,生活安康。周圍廟轄村民也都紛紛趕來。請來的戲班所演的第一場戲一定是《武松打武》。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九月伊始,秋天已經到來

關嶺之上,秋色落了滿地

尋個陽光明媚,風意微涼的日子

走一走關嶺頭

聽一聽“虎狼關”的狼煙故事

瞧一瞧關嶺頭村的歲月靜好

今日互動

小夥伴們,你知道虎狼關的歷史嗎?


天台有個“虎狼關”,一腳踏兩縣,你認識嗎?


END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