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天1937,我们“要在一起”

《球报》独家报道:

在沈阳业余联赛中年组的比赛中,有一支长期占据联赛前三名的业余队劲旅,这支球队成立于2006年,建队至今已经有了12年的历史,前辽足球员肖占波、陈洋、吕刚和前沈足球员陈波、李毅男、王若吉、于波等都曾披着这支球队的队服活跃在业余联赛之中,现役球员中的许博、杨宇、郭应泉也曾会在某些周末来到球队中踢踢球,跟球员叙叙旧,可以说,这支民间业余球员已成为沈阳业余足球圈内的一张响亮的名片,这里是辽沈地面上退役的职业球员和业余足球爱好者的一个家。

冲天1937,我们“要在一起”

这支球队的名称是“冲天1937”,用球队创始人丁锐的话说,足球是一项激情澎湃的运动,踢足球的男人都要用一股子冲上云霄的豪气,所以选用了“冲天”。

“1937”的谐音是“要在一起”,我希望我们这支业余球队能永远存在,这些好朋友能永远聚在一起踢球,只要在冲天1937队中踢过球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记得,这里是他们永远的家。

冲天1937,我们“要在一起”

丁锐1971年生,今年47周岁,是冲天1937队的创始人,也是这支球队唯一的赞助者,平日里,球员都称他做“二哥”,2006年,他跟十几个爱好踢球的朋友聚在一起,一拍即合成立了这支业余足球队,十二年过去了,他已经成为欧了这支球队的精神支柱。

“组织建立这支球队最初是圆了我自已的足球梦想,我也曾从小从事过专业足球训练,从实验小学校队再到皇姑区体校踢球,当时一起成长起来的球员包括高峰、王波、朴俊杰这一批人,我们都是教练陈鹏昌的弟子。”从小踢球的丁锐并没有像高峰等人一样走上职业球员的道路,他的专业足球训练到初二就因为与学业之间的抉择而终止了,但是他对足球的热爱并没有随着岁月的平淡流逝而消失。

“2006年整个沈阳业余足球联赛发展的都比较快,我就有了组织一支业余足球队的想法,冲天1937这支球队组建初期有二十人左右,一部分是我的几个好朋友,还有一部分包括很多从辽宁队、辽青队和沈阳队这些专业球队中退役的球员,这些球员也构成了球队的骨架,后来球队的成绩一直都很好,在业余足球比赛中打出了一定的名气,再通过朋友之间口口相传,入队的球员也陆续多了起来。”

冲天1937,我们“要在一起”

除了足球爱好者和退役球员之外,很多现役球员也会在联赛间歇期加盟入队,通过每周踢踢“野球”来保持状态。“冲天1937曾入队了很多职业球员,像辽宁队的陈洋、肖占波、吕刚、姚力、杨宇,沈阳队 的陈波、王若吉、李健、李毅男、于波这些球员都曾代表球队打过业余比赛。”

在职业联赛中,当一些球员在联赛间歇期受伤、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归队或者在短时间没有找到新东家的特殊情况下,大部分会选择一些水平较高的业余球队训练比赛来保持身体状态。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业余球队也承担了延续球员职业生涯和向上继续输送球员的“功能”。

“现在业余足球联赛的强度和水平在逐年提高,冲天1937打的很多比赛都很有质量,这给了职业球员很好的保持状态的机会,比如说,李毅男当年从武汉光谷退赛之后返回沈阳,当时他的腿有伤,一直也没有找到新东家,就是在冲天1937年踢了一年多的业余联赛,那段时间李毅男训练比赛的态度非常认真,身体状态保持的也很好,最终被辽足重新签约,延续了自已的足球沈阳。”

冲天1937,我们“要在一起”

原沈阳东进的边后卫李健在2012年末与东进合同到期离队,也是在冲天1937队打了一段时期的业余比赛保持状态,后来签约了哈尔滨毅腾,目前在中甲联赛的浙江毅腾仍作为主力参赛。相同情况的还有现沈阳城建队队长许博、辽足守门员郭春泉等,他们都曾是冲天1937队中的一员。

“当年沈阳金德有一段时间球队改制,包括张烈、张沈、王若吉等这一批优秀的球员基本都闲置了,后来王若吉就一直在我们冲天队中比赛,直到2009年他签约加盟了沈阳东进队,延续了职业球员之路,我们全队都替他感到高兴。在沈阳东进首个主场比赛中,我们冲天队全员都去了新五里河球场给他加油。”

丁锐介绍说,冲天1937队实力最顶峰的时期应该是在09年到12年,在那几年时间里,球队在沈阳市各类业余联赛中都稳居前三名,风头一时无两。

冲天1937,我们“要在一起”

“那几年时间我们球队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球员实力也很强,在人马最齐整的时候可以跟沈阳市任何一支球队较量,包括实力非常强的伊丽雅特湾队、西城队和三立木门队等,我们跟这些球队对抗时都是胜多负少。”

丁锐说,他能清楚的回忆起当时冲天1937队的“豪华阵容”,包括肖占波、李毅男、许博、杨宇、吕刚、姚力等成名已久的职业球员,甚至相当是一套老中超的阵容,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一些专业队刚下来的年轻人,将这支球队的阵容厚度提升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后来,即便这些职业球员开启了人生的下一段旅程,他们也都没有忘记这支球队,有的周末他们也会到球队里来看望大家,他们不再下场踢比赛了,但到球队里来都相当于回了家一样。”

前辽足球员曲乐恒也是这支球队中的常客,他虽然不能登场竞技,但是可以对球队进行场下指导,和很多辽足、沈足的老相识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这都会让曲乐恒感到很开心。

冲天1937,我们“要在一起”

冲天1937每周日都会固定进行一场比赛,队里的人也都很遵守时间,尽量把其他事情安排在周六,而到了周日,迎接他们的与其说是比赛,不如说是一次老友间的聚会。“这支球队的凝聚力非常强, 大部分球员都跟我踢十二年了。从他们二十多岁,我三十多岁开始踢,现在他们都三十多、四十多岁了,都已经成家立业了,而我也都快奔五十了。”在球场上,每个球员都有固定的位置和职责,在生活中,他们则更是扮演着多重角色,有着不同的职业、工作和身份,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但无论是在球场上还是球场外,他们都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是足球让他们的感情愈加浓厚。

目前,冲天1937队在“中铁置业”杯沈阳业余足球联盟中报名为“中年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照顾球队中年龄偏大的队员能有机会继续登场比赛。让每个来球队里的人都能踢上球,锻炼自已的身体,满足踢球的爱好,这一直是球队发展的原动力。

冲天1937,我们“要在一起”

十二年的时间,冲天1937这支球队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成功,也经历了很多患难见真情的时刻,球队中呆过得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相互支持和包容,真正做到了“用足球将每一个来踢球的人都变成一辈子的朋友”,这样真挚的友情比任何一种形式的友谊都更打动人心。

这支球队从成立至今产生的全部费用都是由丁锐一个人承担,作为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他自然也要承受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但支撑球队的信念却始终推动着他,让他能把球队继续运营下去。“我未来的目标就是要坚持把球队延续下去,希望这个期限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总之,我希望球队在今后岁月中一直保持球队整体性,一步步往下走,我也会全力帮助球队继续向下发展。”丁锐说,他希望自已能踢到六十岁。

王勇 球队领队 沈阳市文艺二校教导处主任

我是1975年出生的,我以前踢过专业队,跟李铁、肇俊哲、张玉宁、肖占波、陈洋等在小时候都是一个队的队友,我们都是张引指导带出来的球员,后来,我没有像他们一样走上职业球员这条路,我是在17岁的时候放弃职业球员梦想的,当时一方面我有严重的伤病,另一方面自身能力也没有达到职业球员的水准。虽然我没有成为职业球员,但是对足球的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我对自已说,从事不了职业足球,还可以踢业余足球。在这支冲天1937球队中,有很多人都是退役的足球选手,我们在一起有很多共同话题,这是一群对足球特别喜欢的人。

我们球队现在打的是“中老年组”的比赛,其实想踢高组别的比赛也可以参加,但是目前球队中年龄结构比较大,需要注意比赛强度,为了让所有人都能踢上球 ,所以就一直在踢中老年组的比赛,也是方便照顾老球员。

原来听到某某“百年老队”觉得距离自已很遥远,但真正加入一支球队后有了深一层的认识。一支业余球队在经过12年后,还能维持下来,球队的主框架还在,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现在踢的好的球员会面临其他球员的挖角,有些还涉及到金钱和利益关系。但是在我们球队中,从没有过好球员流失的情况,大家都是感情维系下来的,有很多人从小就在一起成长起来的,这种感情维系的方式非常牢固。很感谢“二哥”能把这支球队经营的这么好,我也希望能一直在冲天1937踢球。

冲天1937,我们“要在一起”

沈辉 年龄最大的球员 运输司机

我是1966年出生的,今年53岁了,是这支球队里年龄最大的球员,我在球队中是打后卫的,现在一般每次比赛都会上70到90分钟,踢球对我来说既是业余爱好,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

我能来到这支球队也是很巧合和幸运的事情,我是由好朋友带进球队中的,一呆就是7、8年了。加入球队后,给我最大的感受的是“足球是快乐的,运动也是快乐的”,特别是我这个年纪来说,运动是非常重要的,能在运动中寻找快乐就更难得了。我家里人都支持我踢球,爱人特别支持我,经常锻炼身体真的不容易得病啊。

在这支球队中,球员年纪都比我小很多,但是都能相互包容我,在球场上就都忘记年龄了,都是为了胜利这个目标在拼搏,在努力,我感觉只要大家能融入到一起就是快乐的。 我希望未来能一直在这支球队踢球,能踢到多大岁数就踢到多大岁数······

张其琛 前职业球员 现从事个体经营

我是1982年出生的,今年36周岁,曾经是一名职业球员。我从很小时就开始进行足球专业训练,1997年我进入辽宁青年队,然后一直随队踢乙级联赛,我跟郑智、张永海、徐亮、王新欣都做过队友,但是我比他们年龄要小一点。02年,球队开始在葫芦岛踢甲B,之后又整体转让到南京有有了,我作为球员参与全部的过程。一直到2007年,我受了重伤,整个左膝的半月板全碎了,也因此导致退役,当年就从南京回了沈阳。

伤病恢复后,我就在队长丁锐的带领下进入了冲天1937开始踢业余比赛,业余比赛不像职业比赛对抗那么激烈,节奏不太快,体能要求也不是很高,不会产生大量的伤病,大家再一起踢球主要就是娱乐和健身,踢的都是开心足球。在这里也能看到很多踢球的朋友,有前职业球员、现役球员还有很多旧相识,老同学,跟他们在一起有时光倒流的感觉,特别开心。同时,能踢业余比赛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延续我的足球梦想,无论怎样,我都离不开足球。

我们都很感谢二哥丁锐,一个人能投资球队这么多年很不容易,我们都愿意跟着他一起把球队越建设越好。未来希望有更多新鲜血液加入球队,认识更多新朋友。

球报记者 金桥

《球报》独家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