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江湖 一个背影

《球报》独家专访:

打完辽足梯队后,亚泰梯队第二场对阵全部由朝鲜族组成的延边队,这支球队以身体素质和快节奏打法见长,上半场比赛打完,老倪的球队稀里糊涂的输了个0比3。中场休息的时候,球员们不敢说一

句话,都竭力避开老倪的目光,此时,老倪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即直接把首发的11名球员全部换下。重新换上场的球队从精神到战斗力上都焕然一新,很快就扳平了比分,终场结

束时甚至还赢了对手两个球,把比分锁定在5比3。

这场比赛让场边观战的所有家长都给老倪鼓掌,私下里相互说,实在是太佩服老倪的临场指挥能力了。后来,有人问过老倪为什么中场休息时要这般大胆换人,倪继德则留下一句话:“在这个球队中,没有人是绝对主力,不在状态就别上去比赛。”

龙井一战,这支曾饱受歧视的编外梯队鸣出了最强悍的一声初如果要追溯辽足十连冠辉煌的历史,第一个想到的应该就是它的奠基人——倪继德。

熟悉倪继德的人,都说他性格有些怪,他不愿在人前多说话,认死理。但有时,老倪又很隐忍,不争不抢,不管外界的声音多嘈杂,老爷子都只会用一句“真正的历史,是写在人们心里的”来平息纷争,安慰自已,留下一个坚强的背影让世人唏嘘。也许这也是老足球人的共同特点,他们苦过、累过、委屈过,但终究还是会挺直脊梁,逆风前行,甘心一辈子做个先驱者、植树人。

近些年,倪继德已经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甚至连他的弟子都无法寻见他本人。有人说,倪指导之所以“消失”可能是因为他在家写书,老倪是个专研理论的学术派,如果他把这些年的训练心得写成专业书籍并得以出版,将会对中国足协青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借鉴作用;还有人说,倪指导可能忙着钓鱼和教小孩子踢球,现在沈阳踢球的氛围又好了起来,没准老爷子还会发掘出下个马林、唐尧东或是王栋、杜震宇来。

还有人说,倪指导身体情况不佳,病情恶化的很严重,已经卧床不起·····

一段江湖 一个背影

这是一段远去的足坛江湖故事,不管怎样,在这里都要先祝福倪指导,愿您,身体安康。

老倪其人:从“尖刀”到“孩子王”

老倪1942年生人,今年已经76岁了。

四岁的时候,倪继德拉着母亲的手从庄河来到沈阳,这个从小就梦想当个铁路司机的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了足球这项运动,无论是在当时的南昌小学还是沈阳市第39中学都踢得有模有样。由于身体素质高,速度奇快。中学时的倪继德在沈阳市中学生有已经小名气。1956年,倪继德加入了沈阳少年队,两年后又升上了沈阳青年队。1960年,倪继德18岁就调进了国家二队,次年又正式入选国家队。六十年代初期,倪继德作为国家队成员出访世界各国,迎接他的到处都是鲜花和笑脸,人们也送给了他一个锋线尖刀的名字。

不久后,文革开始,尖刀入库,1967年的倪继德作为“专政对象“被下放到辽宁盘锦,在稻田地里,他把身子躬成三十度教,拉着两块大石头压着的枕木,一头摔倒在泥水里,他的内心也曾一度充满质疑与困惑,这球踢的错了吗?

70年代初,全国足球运动开始恢复,倪继德跟随队伍由盘锦返城。1970年7月,国家队来沈比赛,倪继德代表辽宁队登场,用一传一射帮助辽宁队以2比1战胜了国家队,引起国内足坛轰动。同年10月,全国足球邀请赛在广州举行,倪继德又成了赛会令人瞩目的球员。各家报纸用“满场飞的飞毛腿”、“能突善射的中锋”来大力赞誉他。组委会还将他树为“学毛选典型”。

1972年,辽宁队以国家队名义出访中东,11场比赛取得了10胜1平的好成绩,辽宁队共进31球,其中,倪继德一人就进11个。

1974年,第7届亚运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开幕。32岁的倪继德再次入选国家队,作为主力前锋出战。比赛中,倪继德在左膝内侧韧带、半月板都受了伤的情况下,硬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在代表国家队踢完亚运会后,倪继德突然觉得自己实在是踢不动了,次年,决定挂靴。

退役时的倪继德32岁,他决心要带出一批孩子,为国家,把他们培养成才。

从1975年起,倪继德几乎走遍了辽宁各市普选足球人才。1976年2月,倪继德到了省体校少年队,当上了“孩子王”,他把马林、唐尧东、傅玉斌、高升、李华筠、柳忠长、李铮、王军、王勇、黄崇等一批十二、三岁的孩子召集在一起,从基础开始训练,并按照这些球员的身体条件和技术特点进行的精挑细磨。从那一天起,倪继德就树立了一个改变了整个辽足风格走向的宏大理想,决心在立足北派足球快速勇猛的风格之外,再植入技术足球风脉。从而打造出一支有特色的球队。

很快,这支辽宁青年军就展露出了天赋,1981年,全国足球青年联赛,这支队伍以十六胜一平的成绩取得冠军,继而在昆明举办的十大青年对抗赛中再夺头名。1982年,以辽足为班底的中国青年队在高丰文和倪继德执教下在亚洲青年锦标赛中获得亚军,从而得以进军1983年的墨西哥世青赛。到一九八三年末,辽宁足球一队以这支青年军为主重新组建,倪继德担起主教练一职,在海埂训练基地,有行家预言,这支具有现代化全攻全守型打法的队伍将成为未来的足坛翘楚。

一段江湖 一个背影

看着心血浇灌出的栋梁即将成才,倪继德感到心中的那团火焰已是难以压制。

栽树,绝症,没吃上果子

1984年,42岁的倪继德风华正茂,正准备率领着辽足这批青年才俊打造一片天地时,命运却和他开了个最大的玩笑,这一年,倪继德被确诊为胃溃疡癌变及高分化管状腺癌,这个读着有些拗口的专业学术疾病其实就是癌症,这场病将倪继德牢牢地按在了病榻上,也影响着他未来的命运走向。

其实早在上一年,倪继德就已经感觉体内有痛感,到了10月份痛感加剧,在当年海埂冬训期间,倪继德曾到昆明三院检查,却被误诊为单纯的溃疡。后来,老倪被好友拽去沈阳陆军总院检查,没过几天,陆军总院医生马树仁从饭桌上拉起老倪直奔医院而去,他告诉眼前这位辽军总教头,癌细胞已经出现在了他的胃部。

1984年的6月1日,倪继德住进医院,面对绝症,他瞒着姐姐和哥嫂,一个人扛了下来。胃癌手术一共进行了五个小时,倪继德的胃部被切掉了三分之二,手术成功后,等待老倪的是长达9个月的修养期,医生叮嘱老倪,术后一年之内,你的病情极易复发恶化,千万不能情绪激动,不能劳累······于是,他把修养地定到了姐姐定居的洛阳。

当年10月,在武汉举办了第一届中国足协杯,辽足在决赛中5比0大胜广东,拿到了“十连冠”中的第一个全国冠军。在赛事的成绩簿上记录着,辽足的主教练一格为李应发,助理教练为金智荣。

未完待续......

请关注下期球报

球报记者金桥

球报独家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