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生兒胎記,家長該如何對待?

對於新生兒胎記,家長該如何對待?

胎記,在醫學上稱為“母斑”或“痣”,是皮膚組織在發育時的異常,在皮膚表面出現形狀或顏色的改變。可以在出生時即被發現,也可能在出生幾個月後才慢慢顯現。發現嬰幼兒胎記或皮膚畸形,總會給其家長帶來某些遺憾、擔心、顧慮甚或恐懼。

對於新生兒胎記,家長該如何對待?

胎記可起源於皮膚的任何組織,表現為不同的顏色,黑色胎記如先天性痣細胞痣,青色胎記如蒙古斑、太田痣、伊藤痣;褐色胎記如牛奶咖啡斑,色素性毛表皮痣;紅色胎記如鮮紅斑痣、毛細血管瘤;紫色胎記如海綿狀血管瘤;膚色胎記如表皮痣、皮脂腺痣、結締組織痣等。

對於新生兒胎記,家長該如何對待?

新生兒胎記的發生率約為10%。但大多的胎記只是影響美觀,不需要特別處理。有的胎記如某些血管瘤可能會自然消退,然而大部分會長久存在;且有些胎記還有惡變的潛在危險,如先天性黑素痣和皮脂腺痣,應擇期去除;另外一些胎記則是重要的系統性疾病在皮膚上的表現如神經纖維瘤病的咖啡牛奶斑或結節性硬化症的灰葉斑等。

對於新生兒胎記,家長該如何對待?

認識這些胎記或畸形,瞭解它們的自然病程和最佳處理方法,這對於消除其家長的疑慮和促進小孩的身心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般來說,根據病史和體檢能準確診斷90%以上的病例,且很少需要使用創傷性或較昂貴的檢查方法。少數發生於皮下、肌肉、內臟的深在性損害,則需要詳細檢查確診。超聲波、CT、磁共振成影技術是較有效的非損傷性診斷技術。

對於新生兒胎記,家長該如何對待?

儘管患兒家長和醫師都希望能給予患兒合理的治療。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家長切不可“有病亂投醫”,隨意治療,以免給小兒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胎記治療的最佳年齡應在學齡前進行,且無論採取何種技術方法都應儘量不留有難以處置的瘢痕。

對於新生兒胎記,家長該如何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