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在「5·15 鳥巢發佈會」上,錘子發佈了 TNT 工作站,但是質疑之聲從此就不絕於耳,網絡上還出現了很多像「別吵,不要打擾我用 TNT」這樣的玩梗素材。但是在今年 8 月的夏季新品發佈會上,當我們好奇錘子會對這些聲音做何反應之時,錘子拿出了一臺堅果 Pro 2S,並且宣佈 TNT 不再需要通過工作站來使用,只要將手機接上已有的顯示器以及外設,一樣可以使用。

另外,錘子拋出了一個更新奇的概念:「無限屏」,並宣稱它可以打破屏幕的物理邊界,提供一種全新的交互體驗。

9 月 12 日,錘子向堅果 Pro 2S 推送了支持 TNT 的系統更新,在最近這兩週的時間裡,我儘可能地使用 Pro 2S 上的 TNT 作為我的桌面系統,只為了對這個充滿爭議的概念一探究竟。

下文內容基於 6 + 64GB 版本堅果 Pro 2S

「無限屏」的無限世界

錘子科技在預熱海報中拋出了一個提問:「是什麼讓他反覆推拉搖移?」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現在我們都知道,這指的,就是 Pro 2S 上首發的全新功能:「無限屏」。

「無限屏」背後的交互邏輯其實很簡單:繪製一個比手機屏幕的物理尺寸大得多的「幕布」,在「幕布」中填充內容,再用移動手機的方式進行瀏覽。

這相當於,雖然屏幕尺寸有限,但實際上能顯示的內容,卻可以是無限大的。只要將手機移動到「幕布」的其中一個地方,就可以看到那一塊的內容;挪開,然後再換一個位置,又可以看到其他的內容。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目前「無限屏」的 Beta 版已經開放給了所有 Pro 2S 用戶,暫只支持以下三種場景:

  • 進行應用間切換、進入應用、自拍等
  • 在相冊中查看圖片
  • 在高德地圖中查看地圖

第一種場景是「無限屏」功能的主要宣傳對象,也是平時用戶可能會用得最多的地方。我個人稱其為「啟動器」,在任何界面(全屏應用除外)從底部中間位置向上滑動即可進入。

進入時,畫面中間為正在使用中的應用,左右移動手機即可選擇回到桌面,或在其他應用之間進行切換: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向上挪動手機,就可以看到安裝的全部應用,再次上下左右移動,可以操控光標選擇,進行打開應用的操作: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而當手機繼續上挪,鏡頭移動至畫面最上方或最下方時,就可以分別打開自拍相機和地圖應用了。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無限屏」以中間的十字準星作為選擇的標示,選中的項目會以藍色邊框標記;此時鬆開手指即可打開。除了通過上下滑動來放大 / 縮小畫面,在設置中開啟「使用前置相機進行縮放」後,前後移動手機,也可以對畫面進行縮放操作。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不得不說,在這個界面中,Pro 2S 升級過的線性馬達為體驗加了不少的分。當準星拂過圖標時,手機也會發出短暫而清脆的震動。

這種震動效果,用擬聲詞來描述,類似於「噠噠噠噠」;每一下雖然幅度都很小,但卻能提供非常明確的反饋,也有助於更準確地定位目標。

至於另兩種場景,「無限屏」的啟用方式則略有不同。在相冊中,當打開一張圖片時,界面下方就會出現「無限屏」圖標;此時按住,圖片會自動放大至全屏大小,左右或上下移動圖片即可觀看。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而在高德地圖中,「無限屏」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激活,移動手機即可查看地圖,前後平移還可進行縮放。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與我之前設想的一樣,使用「無限屏」查看相片的體驗比較好。尤其是對於全景照片而言,本來手機拍攝全景照片的方式,就是按照某一方向平移手機;「全面屏」相當於是使用拍攝的手法看全景圖,效果極佳。

但就高德地圖而言,「無限屏」的加入,就不那麼盡如人意了。首先,或許你在上面的 GIF 中已經注意到了:當使用「無限屏」查看地圖時,遠處的區域不會加載出道路名稱或是地標等內容,就是一張空白地圖而已,實用性大幅縮水。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同時,「無限屏」也只在地圖的主界面才會生效,在查看路線、步行導航等功能下,它就愛莫能助了。這兩點,令高德地圖與「無限屏」的結合顯得略有雞肋。

從技術原理上來說,「無限屏」是通過手機內部的傳感器 + 人臉識別算法實現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用「無限屏」並不需要做出誇張的動作,稍微動一動手腕,就可以將準星移動至項目上。

所以,你八成不需要對別人喊:「讓開,你擋住我用無限屏了!」(笑)

堅果 Pro 2S 唯一捕捉人臉數據的方式,是通過前置攝像頭;因此,在暗光環境中,「無限屏」的體驗是否也會受到影響呢?

答案是:會的。如果四周光線較暗,且屏幕亮度也較低,那麼可能前攝就無法正常捕捉你的面部活動。此時,「無限屏」的「使用前置相機進行縮放」功能靈敏度將大幅降低,且在某些時候,還會出現光標亂飄,無法正常跟隨移動的情況出現。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這是一個受制於硬件的問題。雖然有些遺憾,但目前來說,除了將屏幕亮度調高,用屏幕補光之外,並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就我看來,「無限屏」是一項特別有趣的功能,帶來了新穎的交互體驗,它的思路也有著一定的可取之處。只不過,目前的「無限屏」,還處於一個非常初步的階段。雖然基本的功能實現沒有問題,但還有著很多需要加強的地方。

例如啟動器功能,當我用平常的握持方式,通過大拇指上划進入「全面屏」之後,我通常不太敢去「夠」最上方三排的應用。因為此時手機的重心非常不穩,我的直覺告訴我,只要我鬆開大拇指,手機就有摔下來的可能。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啟動器中的應用圖標,排列順序也實在是非常詭異,看起來既不是按照常用順序,也不是按照名字 A-Z。(莫非是按照包名?)而且,系統內也不提供自定義的選項。

總之,很多明明需要經常打開的應用,卻好巧不巧地被排到了最上面。這也使得我在後來,基本上只用「全面屏」切換多任務了。

另外,在堅果 Pro 2S 上,要啟用「無限屏」,則必須禁用下方的虛擬鍵,轉而使用全面屏手勢。這是我相當不能理解的一點:明明花了大功夫,將三按鍵移到了屏幕外;現在又要為了「無限屏」禁用掉它們,那之前的努力不是白費了嗎?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當然不管怎麼說,這仍然是一項很有潛力的功能,當下缺乏的只是對應用場景的優化與增強。目前它只開放了三種功能,但在預告當中,「無限屏」未來還可以在瀏覽器、子彈短信等應用內使用。更多的使用場景,無疑可以進一步增強「無限屏」的實用性。

前段時間,通過 iOS 12 的 AR Kit 和原深感攝像頭,eBay 的工程師實現了通過頭部追蹤操控 UI 的功能。即使不使用觸摸,光靠對面部位置的檢測,也可以移動光標,對應用進行操作。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當看到這個功能的 Demo 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無限屏」。如果錘子科技會在未來的新機中使用類似「原深感攝像頭」的硬件,那麼「無限屏」這個功能會有著更多的可能性;不僅暗光下的表現可能會大幅提升,甚至可能打開應用、查看圖片時都無需點觸,對著手機「搖頭晃腦」即可。

當然,這些只是我的一些猜想,畢竟「無限屏」的確算是一個小亮點,接下來要看的,就是錘子會如何加強它了。

「TNT」的大屏體驗

在 Pro 2S 的發佈會上,錘子科技再一次地提到了「TNT」。只不過,這次指的,並非 5·15 當天發佈的那臺價格逼近萬元的工作站,而是一個「大屏幕系統」。

實際上,TNT 並不一定需要與工作站相搭配,甚至不需要購買官方的擴展底座;它只是一個內置於手機中的「桌面環境」,將手機接上已有的顯示器以及外設,一樣可以使用。

而這臺新品,堅果 Pro 2S,則是 TNT 的全新載體。上文中提到,這次除了性能上有著提升,2K TV-OUT 功能也讓 TNT 有了運作的可能;而 1799 元起的價格,讓他成為了最廉價的 TNT 之選 —— 甚至,目前同價位手機中支持桌面模式的,Pro 2S 也是獨一個。

體驗最「桌面」的大屏幕 Android

將插好 HDMI 線的擴展塢接上 Pro 2S,稍等片刻,大屏幕上就會出現 TNT 的桌面。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不得不說,TNT 的這個界面,有著濃濃的 macOS 即視感。TNT 不僅採用了 Dock,並且在狀態欄與 Dock 區域都用上了毛玻璃效果。

但在長時間使用了 TNT 之後,我覺得,這個「桌面環境」,在許多方面,都有著桌面系統的即視感。

TNT 保留了「桌面文件夾」這個概念,文件都可以往桌面上扔,會保存到 /desktop 文件夾當中。插入的 U 盤也會在桌面顯示(非常 macOS 的邏輯),甚至,你在系統自帶的瀏覽器中直接右鍵保存圖片,也會直接保存到桌面上。

不過 TNT 提供了一個功能:選中多個文件後,可以直接右鍵生成新的文件夾,即使真的改不掉在桌面堆放文件的習慣,也能不再時常亂糟糟。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除了這一點,TNT 還在很多方面儘可能地向一個「桌面系統」靠攏,並讓你能更快地上手。

例如,Windows PC 和 Mac 之間,在鍵位(Win / Ctrl / Alt 與 Command / Control / Option)和各種快捷鍵上都有所不同。為了照顧這兩種操作系統用戶的不同習慣,TNT 允許你在系統設置中對鍵盤進行切換。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除了基礎的 Ctrl 與 Command 的區別,鍵盤操作習慣的切換,還會影響到 TNT 全局的各種快捷鍵。比如全局搜索,Windows 下是 Win-F

(其實 Windows 10 的搜索快捷鍵是 Win-S,而 Mac 下是 ⌘Command-空格;Windows 下按下 Win-PrtSC 鍵可以截圖,而 Mac 則是 ⌘Command-⇧Shift-3。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順帶一提,TNT 的截圖工具做得不錯,提供了絕大部分需要用到的標記工具

還有 Mac 習慣下按下 ⌘Command-⌃Control-F 可以全屏,Windows 習慣下按下 `Win-L` 可以鎖屏等;這些大家可能早已熟悉的快捷鍵,很多都可以在 TNT 中起到近似或相同的作用。

一部分 Android 桌面環境,對於應用抽屜採用了 Windows「開始菜單」式的設計,而另一部分則類似 Launchpad,用全屏幕顯示圖標。

TNT 的應用抽屜算是比較折中,高度佔大約半個屏幕,排列順序則與手機的主屏幕相同。在一行顯示四個圖標、一共五行的情況下,四頁左右的應用可以全部顯示,在這方面上有著不錯的效率。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在絕大多數應用中,TNT 的文字選擇功能都可以像桌面系統那樣使用,直接按住鼠標左鍵即可選擇文字;選擇好的文字會生成一個氣泡,可以直接拖拽到其他應用中,也可以拖拽到「一步」的快捷方式上進一步操作。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除了常規的最大化 / 最小化 / 關閉,TNT 的窗口還支持手動置頂,一部分應用也可以像 Windows 那樣分屏。

一個有意思的功能是,在 TNT 上,移動窗口時會出現對齊的輔助線,並會自動吸附,方便你整齊地排列多個窗口。可以說是強迫症的福音了!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光從操作上來說,在我用過的所有 Android「桌面環境」中,TNT 最符合我對於一個「桌面系統」的預期。從多窗口到快捷鍵,TNT 不僅照顧了用戶的使用習慣,同時也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改進,像是窗口對齊輔助線這樣的功能,我就很希望 Windows 或者 macOS 能在未來的系統版本中加入。

除了「點」,還能動嘴「說」

TNT 是「Touch n' Talk」的縮寫,這代表著錘子對未來桌面交互的看法:通過全局的手勢 + 語音交互體系,代替傳統的鍵盤鼠標;從而實現更便捷直觀,效率更高的人機交互體驗。

至於「按住說話」能不能實現體驗突破與效率提升,說實話,我不知道......很遺憾,我並沒有觸摸屏顯示器,因此 TNT 中「Touch」這一環節,我沒法實際體驗;只能採用「傳統」的鍵鼠作為輸入手段了。

好在「按住」的不一定會是手指,還可以是鼠標指針。雖然不能 Touch,但 TNT 內建的語音交互,直接通過鼠標也可以使用。

在 TNT 系統中,直接在桌面或者 Dock 處長按,說出應用的名字,就可以打開應用: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裡必須說出應用的全名,例如不能直接叫「地圖」,得說「高德地圖」;喊「淘寶」它也不會應,得說全「手機淘寶」,等等。

對於一些英文名或英文中文摻雜的應用來說,有一部分 TNT 可以正常識別,比如說「Play 商店」以及「Apple Music」等。但「SnapSeed」或者「Firefox」之流,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發音不夠標準,無論試多少次,都無法讓 TNT 聽懂這些應用的名字。

不過,有一回我乾脆死馬當活馬醫,一個一個字母拼出來,居然就能正常打開了......

當然,TNT 的語音指令,不僅僅是打開應用這麼簡單。你還可以用語音對窗口進行一些基礎操作,例如按住某個應用窗口後說「最大化」或者「關閉其他」,按住 Dock 欄說「最小化全部」或者「顯示桌面」。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此外,一部分系統應用中也植入了語音交互。例如,在相冊裡按住某一張圖片可以說「刪除」,按住瀏覽器中的某個標籤頁,也可以用語音讓其他標籤關閉。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說到語音交互,語音輸入是一個離不開的特性。在 TNT 中,各種文本框的光標上,都能看到一個「小水滴」似的語音圖標;按住圖標或者直接按住鼠標滾輪中鍵,就可以激活語音輸入。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之前出現在 TNT 工作站上的「十大神紐」,以按鈕的方式出現在了 TNT 系統的 Dock 上,左右兩側各放置了五個按鈕。在使用語音搜索時,TNT 可以利用大屏幕給出多個來源的搜索結果,美其名曰:「發牌手」。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這一功能還提供了自定義選項,可以混合最多六個本地或者在線的搜索來源。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儘管之前我對這樣的交互方式略帶懷疑,但經過這些天的體驗,我已經習慣並且接受了 TNT 的語音交互。無論是語音指令還是語音輸入,識別率都比較令人滿意;在手機放置於顯示器附近的情況下,只需要用正常的說話音量就可以順利識別,不存在得特地湊近或是扯著嗓子喊的情形。

只是,對於英文的識別率上,TNT 還是不怎麼盡如人意;這一點對日常的語音控制和輸入有著不小的影響,也是目前鍵盤無法「退休」的最大原因之一。

不過除了語音輸入,TNT 也提供了一套非常不錯的輸入法,支持雲詞庫等功能,輸入體驗基本上與桌面端無異。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所以,鍵盤輸入也並不需要擔心。

體驗良好的自帶應用

至此,TNT 作為一個「桌面環境」,帶給我的印象是非常好的。

比起之前大多數只處於「能用」階段的 Android 大屏幕桌面,TNT 顯然在各處都做出了更細緻的考慮,讓我能更快地找到桌面電腦的感覺。

這其中,也包含 Smartisan OS 的那些自帶應用。不少系統應用,例如文件管理器、相冊、便籤、日曆等,都針對 TNT 的大屏環境,在界面與交互上做出了極大的調整。不僅佈局看上去像是 macOS 的應用,用起來也極其接近桌面程序。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這些應用大部分都可以最大化窗口,或者自由調整窗口大小,其中一些還支持全屏顯示。而且在這些應用之間也可以相對自由地拖拽內容,例如從相冊直接拖拽圖片到便籤中。

不得不提到的,是系統內建的瀏覽器。基於 Chromium 二次開發,它針對 TNT 完全重新設計了一套桌面風格的界面,同時支持多標籤、多窗口顯示。與一些第三方瀏覽器在 TNT 環境下仍會加載移動版網頁不同,這個瀏覽器默認即加載桌面版網頁,顯示效果基本與 PC / Mac 上無差。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它對 HTML5 的多媒體內容都有著很好的支持,也可以正常使用許多在線編輯器(例如我派的)。甚至就連在線版的 Office 與 iWork,它都可以正常加載使用。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但問題......還是第三方應用

只不過,一臺電腦,平時要用到的不可能只有自帶的那些東西。第三方的應用程序,才是重中之重。

而 TNT 目前的軟肋,也恰恰就在這一塊。

TNT 的一切數據都與手機共享,應用也自然位於其列。手機上安裝的應用,基本上都能直接在 TNT 上打開。

但大部分第三方應用,在 TNT 上運行時,完全無法調節窗口的大小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雖然屏幕變大了,但由於窗口的尺寸固定,這些應用在 TNT 下的使用卻受到了極大的限制。據 AIDA64 提供的數據顯示,每個應用窗口的分辨率僅為 380 x 654,決定顯示密度的 dpi 更是隻有 160。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較低的分辨率和 dpi 數值,讓單個窗口能顯示的內容,甚至比手機屏幕上都要少。加上窗口的尺寸並不能進行調節,這些應用基本上難以發揮出 TNT 的優勢。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而且,較小的窗口也帶來了一些後遺症;例如一些應用的控件無法正常顯示,像 Youtube 的官方客戶端只能看 480p 的視頻,等等。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即使一款應用在手機上是以全屏顯示,但它們在 TNT 上運行的效果也各不相同。一些應用可以正常全屏,但還有一些只能通過較大的窗口顯示: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而像是嗶哩嗶哩客戶端、Youtube 這樣的視頻應用,在全屏時也只是把原有的小窗口橫過來了而已;嗶哩嗶哩的概念版,以及愛奇藝等,卻又能正常全屏。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有一部分應用雖然不能調節窗口大小,卻支持多開窗口,例如手機淘寶。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彌補了一部分內容顯示上的缺陷,只是,支持這一功能的應用也並不多。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也不是所有的第三方應用都不能調節窗口大小,但支持的應用只能用「屈指可數」來形容。我手機上安裝的應用中,就只有 Chrome 和 Firefox 兩款瀏覽器、微軟的 Office 三件套、WPS Office、Snapseed,以及高德地圖能做到。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這絕對是一個影響用戶體驗的大問題。

其實在我之前看到的 TNT 內測視頻中,許多應用的窗口都是可以自由調節的;這證明了錘子科技的開發人員並非做不到這一點,而是出於某些原因沒有放出來。

即使如此,我也建議錘子科技,至少可以在設置中做一個開關,讓用戶有能夠強制調整窗口大小的選擇。如果實在擔心這樣會影響應用的顯示效果,那麼可以學習之前的 iPad,在不支持的應用上顯示一個縮放按鈕,等比例翻倍調節大小。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其實,即使拋開「窗口無法調節」這一個問題,個人電腦花費數十年建立的程序壁壘,以及存在的客觀性能差距,TNT 仍然無法完全打破。

移動應用在大屏上運行,雖然理論上能提供比手機更高的效率,但它們畢竟還是移動應用。完成一些簡單的工作的確沒有任何問題,可能也足以滿足一部分用戶的需求。不過,一旦要執行一些更「重」、更專業的操作時,現有的應用大部分都無法與真正的桌面程序比擬。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系統自帶的瀏覽器能夠滿足基本需求,但許多進階用戶都需要通過插件加強瀏覽體驗。很遺憾,它並不能安裝擴展程序。甚至整個 Android 中,能裝插件的瀏覽器,也只有 Firefox 等那麼一兩個。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移動應用在功能上的缺憾,目前來看恐怕暫時無法彌補。最好的解決方案,可能是像「堅果 Office」那樣自己造輪子,開發一些真正「桌面級」的應用;但對第三方開發者而言,TNT 的號召力暫時還沒有那麼高,這樣的尷尬局面,在短期內也會持續出現。

稍顯粗糙,仍需打磨

這次體驗到的 TNT 還屬於「眾測版」,尚處於開發的早期階段。所以,系統的交互體驗雖已漸漸成型,但還存在著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全局搜索雖然可以用快捷鍵調出,但卻無法使用方向鍵選擇項目;自帶的瀏覽器,交互上也有著一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看出來了嗎?電腦上的 Safari 或者 Chrome 等瀏覽器,在關閉標籤頁時,下一個標籤的關閉按鈕會自動貼上鼠標指針,方便用戶的連續操作;但 TNT 的這個瀏覽器,則並沒有類似的設定。

當然,這些只是一些交互上的細節問題,說大也不大;真正影響體驗的,則是在使用時經常遇到的各類 Bug:狀態欄的時間偶爾會消失、點擊 Dock 上的圖標會重新加載應用、輸入法在某些應用下不能以正常的位置顯示......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以上這些倒也都……還好,真正令我崩潰的,是出現在便籤中的一個 bug:當便籤的內容超過一屏時,將輸入法切換至英文模式後,每打一個字母或者標點符號,便籤就會自動回到頁面頂部。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這個 bug 的出現,直接打消了我在 TNT 上完成這篇稿件的念頭。

目前而言,整個 TNT 還處於相對較為早期的開發階段。可以說,基礎已經打好了,但還只是一個胚子,稍顯粗糙。接下來需要的是進一步的打磨完善,讓整個系統更為穩定。

Pro 2S 跑 TNT 吃力否?

作為一款中檔機器,Pro 2S 選擇了驍龍 710 移動平臺。這顆芯片相比旗艦機 R1 搭載的驍龍 845 要弱上一級,在處理性能、圖形性能等方面均有所下降;加上採用了 eMMC 的閃存芯片,顯然 Pro 2S 的整體性能要遜於 R1。

在這樣的情況下,TNT 是否能保持一個良好的體驗?

Pro 2S 的 TNT 只支持 1920 x 1080 分辨率輸出,不像堅果 R1 那樣支持寬屏比例。可能是考慮到性能和流暢性,錘子才做出了這樣的限制。

相比手機上的 Smartisan OS,TNT 對應用的後臺管理要寬鬆很多,許多應用即使窗口處於底層也會持續運行。在這樣的情況下,Pro 2S 的 6GB 雙通道內存,還算能保證應用的正常工作;但如果瀏覽器的標籤頁太多,同時又在玩遊戲,這種極限場景下 TNT 依然會自動「殺」掉後臺進程。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或許是受限於處理器和 eMMC 閃存,實際上在很多地方,Pro 2S 都能感受到一定的頓挫感。像是相冊加載圖片的時候,速度就略顯緩慢;瀏覽器開了多個標籤頁同時又在播放視頻時,切換標籤和滾動網頁也會感知到卡頓。

當然,這樣的卡頓並不會十分影響日常使用,但總歸是能體驗到絕對性能的差距。實際上,Pro 2S 的 TNT 體驗完全符合我的預期,同時打開五款以上的應用也足以應付,這對於一款中端機驅動的桌面操作環境來說,已經算是很令人滿意了。

關於外設,Pro 2S 對於擴展塢有著一定的要求;一部分 Type-C 轉 HDMI 的擴展塢,可能無法正常輸出視頻信號。具體的兼容性可以參照錘子論壇上的這篇帖子:TNT擴展塢適配選購推薦

其他像是 USB 鍵鼠、無線鼠標、藍牙鍵盤、遊戲手柄等外設,TNT 都可以正常使用;擴展存儲方面,我嘗試著掛載我的 1TB 移動硬盤,但 Smartisan OS 不支持 exFAT 文件格式,因此只能作罷。

錘子的 TNT 用起來究竟怎麼樣?用了半個月我想說這些……

不過 FAT32 格式的 USB 3.0 U 盤,是可以被順利讀取並傳輸數據的。錘子官方並沒有提到 Pro 2S 的 Type-C 接口是否支持 USB 3.0(R1 則有明確標示),但就傳輸速度而言,複製一個 2GB 大小的文件,大約需要 2 分鐘左右。

總結

在「全面屏」概念四處開花之後,手機的工業設計似乎正在漸漸趨同;所有設備都在試著讓正面被屏幕填滿,但這樣的設計,最後也會誕生出無數張「大眾臉」。

光從硬件與工業設計而言,智能手機似乎已經極其缺乏令消費者動心的新概念了。除了屏佔比越來越高,攝像頭模組越做越複雜,絕對性能越來越高,很多時候硬件上的突破已經變成了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所以,未來的手機廠商們,大概都會傾向於在軟件上去做文章;例如現在非常熱門的 AI 概念、以後的 AR 增強現實,等等。

Pro 2S 上的「無限屏」與 TNT,也算是在軟件層面上製造了新的賣點。光看這臺設備,它在 2000 元以下的手機中的確具有競爭力,但如果之後 710 設備四處開花,同價位配置接近的競爭對手也會變多。如果光看配置,甚至外觀,Pro 2S 也肯定會有被比下去的時候。

所以,藉助 TNT 與「無限屏」,Pro 2S 通過軟件層面的創新,打造出了自己與其他競品的不同之處。雖然這兩個功能或許並不能說服你購入 Pro 2S,但它們至少成功地讓你注意到了這臺設備,不是麼?即使你不喜歡它們,但也無法忽視它們的存在。

說回功能本身。目前的「無限屏」與 TNT,都還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可能性是無限的,但未來的發展,還是要看錘子有著什麼打算了。

至少,這種軟件層面上的創新,我個人持讚賞態度。錘子科技自稱是一家「軟件公司」,現在看來,或許真的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