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樁後,感覺累,或乏?

王薌齋先生說站樁為的是解除疲勞。

由此可以推斷,

累了即是耗自己的體力,這種消耗體力的修煉方式,短期之內貌似很好,長期是沒好處的,出現耗體力的情況即是不符合生理衛生,再從另一個角度講就是身體的局部肯定有不合理的地方,才導致形骸累的原因,這就是在學習站樁上的問題,以上所述的即是問題所承現出的結果。

站樁後,感覺累,或乏?

協會會長:周廣學先生 給愛好者講解站樁中

在站樁方面,首先站樁修煉完畢是輕鬆的,精神飽滿的。這是因人而異的情況,如剛修煉半年以上,站樁大概也就半個小時輕鬆愉悅的狀態,修煉一年半以上最基本的也要四十分鐘以上。反之,站樁修煉完累了,或者乏了,肯定不對。如果是有心人,多看看王薌齋先生寫的文章就會發現。

站樁後,感覺累,或乏?

王薌齋先生的作品,其中站樁漫談篇宜反覆閱讀

站樁本來是抽象入手,那就是假借為站樁的入門途徑。

還有的人質疑,很多大師講站樁,從不講意念,講的都是要領啊?

這不奇怪,附庸文雅的人,自古有之。

站樁講的,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鬆垮、屈膝等,還有偏激者把下蹲多少度視為出功夫的標準,這種論述,儼然成為當下站樁的主流入門之法的站樁講解。其中包括經常在媒體上講中醫的,這就類似接力式的觀點,無疑加深了站樁愛好者的“信心”。

站樁後,感覺累,或乏?

某愛好者站樁中

站樁後,感覺累,或乏?

某愛好者站樁中

站樁後,感覺累,或乏?

某愛好者站樁中

站樁後,感覺累,或乏?

協會學員:站樁中 (對比上圖愛好者的膝蓋彎曲度)

深圳市聚賢意拳協會

由意拳第四代傳人、武術明家周廣學先生創立,並由香港意拳學會會長霍震寰先生擔任榮譽會長。協會,融養生、技擊為一體,以傳播正宗意拳、發揚中華武精神、普及傳統養生文化為宗旨,正本清源為己任,為傳統文化及武術愛好者提供學習和交流的平臺。(

協會微信公眾號:szzhanzhua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