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武術史中推進武術進步的先賢,無不是以意念爲本來修煉武術

沒有親身而為的行動是無法理解的,武術是一門綜合性的學問,武術是抒發自身的美、趣味、養生、自衛的合一

,分開而論都應視為偏頗,更不能以時間長短、輩分高低、年齡大小來論對武術把握的程度,這就取決於對“意念”為先導的“悟”

所以浩瀚的武術史中推進武術進步的先賢,無不是以意念為本來修煉武術。傳統武術的造詣深淺是個錯綜的問題,從養生、美觀、理趣、搏擊為一體掌握為準,不能偏頗。

“意念”並不神秘,是跟生活當中的事物一樣無處不在。

例如,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相當一部分朋友都會開車。我就從開車說起,不過開車的例子只能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遠非“意念”在傳統武術當中的魅力所能概括的。剛學開車的時候每個人都緊緊的抱著方向盤,生生怕它飛了一樣,腳底下的剎車、油門、離合根本不能彼此兼顧,甚至為此緊張的滿頭大汗的,並不稀奇。

隨著用心聯繫逐漸兼顧這些,緊隨其後的是學會看後視鏡等再到慢慢上路,逐漸把握的過程並不輕鬆,等您能在馬路上馳騁了,回想過去感受一下現在,有簡入繁,達到人車合一,這個過程不是一天能達到的,也更不是聽聽就能做到的,從剛開始的緊張到自由駕駛,跟傳統武術所強調“意念”把握是一樣的

還有個例子,就是我們生活當中的買菜的事情,在咱們出門前必須帶門鑰匙、錢包、手機甚至菜籃子或者袋子一類的必須要帶的,假去菜市場的路上,你要是老是念叨我帶這鑰匙、錢包、手機的話,就是執著自身,反之我沒去想它,“有”就可以了,等買完菜回來不用想,就知道回家的路,這就如同傳統武術當中的“意念”一樣。

之所以反覆說這個事情,就是為的詮釋一個問題“意念”,不是執著自身,更非離開己身的空想。

浩瀚的武術史中推進武術進步的先賢,無不是以意念為本來修煉武術

意拳二代:楊德茂先生 試力,神意之飽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