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向光明的路上|傳媒人札記

在朝向光明的路上|傳媒人札記

導讀:

2017企業家致良知【雁棲湖】論壇、互聯網+致良知(烏鎮)學習會、世界哲學大會中國商業哲學論壇……一路走來,許多傳媒人陪伴致良知四合院在良知之路上並肩踏出堅實步伐。他們認真學習中華文化,尋得光明大道;在傳媒崗位上,以清澈良知和肺腑之言傳遞社會正能量,用生命喚醒生命。為此,致良知四合院公眾號推出“傳媒人札記”,真實記錄媒體人在致良知路上的動人故事,展現新時代傳媒人的執著與擔當。

“記得在致良知四合院核心志願者培訓時,老師告訴我:這一生如果不朝向光明,還能朝哪兒去呢?我震撼不已:是啊,此生不赴光明,還能朝哪兒去呢?我願就這樣一直踏著人生正道,走向光明未來。”

作為致良知四合院的核心志願者,來自《科技日報》的李釗跟隨致良知四合院走過了180多天,良知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業餘時間,他自費跟隨致良知四合院前往祖國各地,主動擔當志願者工作……今天,翻開他的致良知札記,走進一顆柔軟質樸的心靈,感受一名普通媒體人激揚其高遠的生命狀態。

2018年7月26日

今天來到懷玉山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紀念館參觀,再次重溫了方誌敏的《清貧》和《可愛的中國》,一次次感動,一次次覺醒。

我心裡是有英雄情結的,文天祥、方誌敏這樣的人傑,就是我心目中的榜樣和偶像。今天再次深度瞭解和走進方誌敏——這個贛北弋陽走出的革命領袖,他是江西的驕傲,也是中國的驕傲。這樣的生命,才叫充分燃燒,才是成功的楷模和典範,儘管他只活了36歲。

回想我自己,活了34歲,卻還沒有為這個世界做出絲毫的貢獻,與方誌敏這些共產黨的先賢先烈們相比,實在無地自容。方誌敏在被捕的最後時刻,得到懷玉山一位老鄉的幫助,吃了一碗苞谷飯,那時的他已經衣衫襤褸、身無分文,老鄉也沒有向他索要報酬,可他在離開老鄉家時,硬是把自己心愛的,也是僅有的望遠鏡掛在了老鄉門口。看到這樣的記敘文字,我感動得淚流滿面。

在朝向光明的路上|傳媒人札記

在《可愛的中國》一文中,方誌敏記敘了他如何在上海外灘看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如何在外國輪船上看到打手買辦肆意毒打凌辱同胞婦女,面對當年地獄一般的舊中國,每個有志男兒都會和方誌敏一樣,心向光明,而像他一樣以身殉道的共產黨人達到數百萬人。我相信,這些為理想而獻身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身處今日之中國,應該時時刻刻牢記,現在的幸福生活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我非常有幸成為光榮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一員,也真心希望自己可以像方誌敏等共產黨先輩一樣,燃身奉道,至死不渝。

2018年9月1日

清晨跑步,經過一家醫院門口時,突然發現路邊有一個佝僂著身子、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在費勁兒地擺攤。

她滿臉都是皺紋,行動也不大便利,顫顫巍巍把一張油布鋪在地上,然後從身邊很大的包裹裡一件件取出針頭線腦、鞋墊、癢癢撓這些東西。我看著看著,眼淚突然湧出來。我上前拿起一個指甲刀,問老奶奶多少錢,她耳朵眼睛和頭腦都很清楚:“六塊。”

“我不會用,還是給現金吧。”

我已經很少帶現金出門了,搜遍全身才找到一張五十塊。老奶奶很費勁地一塊一塊的給我找錢,我想說一句“不用找了”,但終是忍著沒說,我想還是要尊重每個人的生活,人家是堂堂正正掙錢,又不是乞丐。

在朝向光明的路上|傳媒人札記

旁邊一位大姐告訴我,老奶奶已經86了,身體很好,頭腦清楚,每天早上都來醫院門口擺攤。拿著指甲刀,我離開了小攤,心裡先是疼痛,然後又升起幾分羨慕和歡喜:又有幾人能在86歲高齡,神清氣健地出門練攤呢?生活中還有什麼放不下、捨不得的呢?中國人就是這麼頑強,這個86歲的老奶奶就是榜樣,不怨天,不尤人,自食其力,清清爽爽,坦蕩人間。

真心希望自己能活得更舒展些,放下心靈牽絆,放射良知能量,關愛他人,關照自己,溫暖世界。如果有幸也能活到86歲,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像這個可親可敬的老奶奶一樣,頂天立地地傲立於塵世間,永遠做自己,永遠致良知。

2018年9月12日

今天在人民日報參加了新媒體論壇,大開眼界,除了抖音、快手及一眾自媒體,還有團中央、平安北京、人民號等官方新媒體。

在新媒體界有句話叫:“快手”的世界,“知乎”永遠不懂。其實反過來也同樣成立。蘿蔔青菜,人群總會有自然分層,不一定非要用一方的標準去要求另一方。論壇上,團中央一位處長的分享讓我印象深刻:他說自己去廣西一座縣城做分享,請校長把全校3000多名同學請到操場上交流,當他問大家多少人有微博時,有1/3人舉手,微信也是1/3,孩子們都很平靜;但當他問到bilibili時,全場開始沸騰起來。他說,這次經歷讓他明白,和年輕人溝通,一定要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讓他們覺得你是“自己人”,至少不是旁觀者甚至局外人。媒體輿論工作,與時俱進太重要了。做工作就是要深深紮根在人民群眾中,人民在哪裡,我們的工作就要做在哪裡。

在朝向光明的路上|傳媒人札記

“快手”的青年是青年,“知乎”的青年同樣也是青年,而這兩種青年卻互不瞭解,甚至彼此歧視,這就是認知鴻溝、次元壁壘。新媒體的使命和未來,正是彌合這種鴻溝與壁壘,讓整個中國的年輕人都擁有正向陽光的價值觀,積極昂揚的人生觀,包容開放的世界觀。

假使全國的青少年都能凝聚在一起,將迸發何其巨大的能量。誰又能阻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媒體人生逢偉大時代,使命光榮,任重道遠,自當心懷光明、砥礪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