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首小衆、卻一聽就會讓耳朵懷孕的鋼琴曲

(點擊上方的藍字“黑白的觸動”,關注這個公眾號,獲取更多有溫度的音樂和文字)

這次換個方式,各位先聽,聽完再看文字。

如果你的耳朵沒有“受孕”,請去看“產科”大夫,一定不是曲子的問題啦~嘿嘿嘿...

No.1 Micmacs à la gare

No.2 Visions

No.3 Letting Go

No.4 Gentle

No.5 Melodies of Life

五首小众、却一听就会让耳朵怀孕的钢琴曲

這五首純音樂,風格不同,卻同樣好聽,或者至少有一首,會打動你吧。你最喜歡哪一首,希望小夥伴們能留言告訴我,如果能簡單說說喜歡的原因,那就更好了。

五首小众、却一听就会让耳朵怀孕的钢琴曲

(有時候敲鍵盤的我就像上圖中那個深處迷霧的小夥子,眼巴巴地看著遠方,卻什麼也看不清,而親愛讀者的留言反饋,如陽光一樣驅散了濃霧,讓我振奮。我需要陽光...需要陽光...要陽光...陽光...光...)

在純音樂中(沒有歌詞的音樂),很大一部分是鋼琴曲。鋼琴的音色豐富、華麗、浪漫,能模仿、能伴奏、能主演,可以獨當一面。即便是多種樂器合奏的純音樂,也往往不乏鋼琴。因此,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是有它的道理的。

很多大作曲家,都專門寫過鋼琴小品,比如膾炙人口的《致愛麗絲》(貝多芬作)、《少女的祈禱》(巴達捷夫斯卡作)、《夢幻曲》(舒曼作)、《小星星變奏曲》(莫扎特作)等等。

因著鋼琴的“全能”,很多其他樂器演奏的名曲甚至交響樂,都被改編成了鋼琴曲,比如《鍾》(原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炫技作品,被李斯特改為鋼琴炫技作品)、《天鵝》(原作是聖桑的大提琴曲)、《命運》(原作是貝多芬的交響曲,被理查德克萊德曼改編演奏)等等。

還有一些膾炙人口的鋼琴曲,比如久石讓的《Summer》、理查德克萊德曼的《夢中的婚禮》、《水邊的阿狄麗娜》、李閏珉的《雨的印記》、《River flows in you》、班得瑞的《童年》、《初雪》等等等等,在影視、廣告、咖啡店、服裝店、書店、學校、大街小巷、瑜伽商超......都“爛大街”了,平時不喜歡音樂的小夥伴,也都聽過它們——可謂無所不在,讓你的耳朵無處可逃。可對於喜歡的小夥伴,聽多少遍也不會膩,因為你用心用情的時候,不同的心境下聽出的是不同的味道。

五首小众、却一听就会让耳朵怀孕的钢琴曲

今天推薦給大家的五首鋼琴曲,其實不算太小眾,如果你關注輕音樂的話。五首都是名曲,在“圈子”裡很受歡迎,口耳相傳。若你平時只聽流行歌曲,可能這幾首你不太瞭解,接下來,我就一一介紹一下。

第一首:Micmacs à la gare

不認識歌名吧?

因為是法語,翻譯過來是“在車站的陰謀”。“陰謀”跟歡快的曲風有點不搭啊?

這是2009年一部法國電影的配樂,電影名叫《Micmacs à tire-larigot》,中文名是《盡情遊戲》(直譯應該是“陰謀超大量”),這是一部法國動作喜劇片。我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我看過一部法國喜劇片叫《你丫閉嘴》,聯想到法國幽默那種小人物的笨拙、機關槍式的語速、誇張的表情,大概就能想到和這首曲子相配的也許是“笨賊一籮筐”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搞笑場景。

五首小众、却一听就会让耳朵怀孕的钢琴曲

《盡情遊戲》海報

第二首:Visions

Visions有印象、視覺、想象的含義。

這首鋼琴曲是匈牙利裔美國鋼琴家湯姆‧帕瑞斯(Tom Barabas)的代表作之一。

他從小學琴,接受過學院派古典鋼琴的訓練、後期又學習過爵士音樂,最終以演奏新世紀鋼琴曲為主。他將古典和新世紀融為一體,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有巴洛克的華麗,也呈現出幽雅清爽的新世紀情調。

《Visions》以三連音的形式貫穿全曲,彷彿流動的夢境,漂浮不定,各種意象接連閃現,幻化無暇,給人一種清爽又迷濛的奇特美感。

五首小众、却一听就会让耳朵怀孕的钢琴曲

第三、四首:Letting Go 、 Gentle

letting go有“放手”、“隨他”的含義,gentle有“溫和”、“文雅”、“高尚”的含義。

這兩首曲子的演奏者都是美國鋼琴家艾薩克.謝帕德(Isaac Shepard)。他出生在美國一個音樂世家,據說12歲時就能只憑耳朵聽來彈鋼琴了,算是個神童。後來加入父親James的樂隊,年少時的謝帕德常常隨著樂隊在南加州的教堂、流浪漢管理所、福利院等地方義務為窮人彈奏音樂(他是個基督徒)。

雖然謝帕德童年大部分時間在教會工作,他還是接觸了很多不同的音樂風格,涉及古典、流行、搖滾、爵士、電子等音樂形式,而且他還是一位軟件工程師,為很多休閒小遊戲擔當音樂製作。

和帕瑞斯一樣,謝帕德的風格也非常鮮明:空靈雋永,給人以寬廣的想象空間,聽他的鋼琴曲容易沉浸、沉思,聽完回味無窮。

五首小众、却一听就会让耳朵怀孕的钢琴曲

第五首:Melodies of Life

意為“生命的旋律”。

玩過《最終幻想》的小夥伴應該熟悉,這是《最終幻想9》的主題曲,其作者是日本作曲家植松伸夫。

高曉松說,日本人擅長寫旋律,信矣。(不僅是這首,聽聽久石讓,再看看早年間港臺流行歌曲,大都是扒日本的旋律然後填詞,比如《月半小夜曲》)

植松不是音樂專業科班出身,但其與生俱來的音樂天賦卻令人欽佩,由他操刀的“最終幻想”音樂和遊戲一樣贏得了全球粉絲的讚譽。

說句題外話,好萊塢配樂大師漢斯季默也不是科班出身,但他的作品享譽全球。可見藝術和技術是兩碼事,對美的感悟和把握得有些天賦,“灰人”就是每天8個小時,訓練30年,也不一定能練出來。(請參看“灰人理論”)

植松的音樂往往能夠表達宏大的史詩感,同時能兼顧每個角色的特點,這種宏大和細膩的融合是其廣受歡迎的最重要原因,也讓聽眾在音樂中能身臨其境,陶醉於幻想的次時代世界中。

五首小众、却一听就会让耳朵怀孕的钢琴曲

“黑白的觸動”較少推薦流行歌曲,不是說流行歌曲不值得,相反,很多歌曲和歌手是我非常欣賞的。我只是覺得大家聽的流行歌曲比我更多,我所認為的好歌,小夥伴們一定也都聽過。

喜歡聽純音樂的朋友,可能相對會少一些,這是為什麼呢?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歌曲類似於用電影的方式講故事,純音樂類似於用小說的方式講故事。

電影有聲、光、畫,人物、場景都是具體形象的,觀眾不需要想象,跟著故事往前走就好。小說的一切形象都是文字塑造的,讀者需要想象力,需要將人物和場景在腦海中描畫一番,然後才能進入故事。電影更容易直入主題,受眾當然更廣。

對於歌曲來說,歌詞已經把大部分的感受都說盡了,聽者只需要把自己的情緒放到歌詞塑造好的模子中,無需自己想象;純音樂沒有歌詞,所有的情緒、意境、人物、故事都得靠聽者自己去想象、感受。所以,從聽眾所要付出的主觀努力上,純音樂比歌曲要求高一些,門檻高了,聽眾自然少了。

想象雖然“費力”,卻是純音樂最大的魅力。

因為:想象需要平靜,想象激發平靜

純音樂大都很舒緩,即便是如《Micmacs à la gare》這樣歡快的樂曲,其內裡也是清新平和的。而夜店裡那些“動次打次”的狂躁音樂,即便是沒有歌詞,也不能算作“純音樂”的範疇,除了“燥”,還有一個更本質的原因:這些音樂沒有層次豐富細膩的起伏,只是靠音量的大小和音調的高低,用重複的旋律推進人的情緒,換言之,太粗放了,只適合酒精麻痺神經後的狂歡。

純音樂的起伏很細膩,一點也不張揚,只有你心靜的時候才能感受得來,所以欣賞純音樂,首先要心態平和。而當你感受到了其中的起伏美好——一種不易察覺卻很深刻的美妙迷醉,你的心境會更加平和,一些惱人的小情緒、小煩憂都會煙消雲散。所有有人說,純音樂是治癒的音樂。

有些美,不太容易體會,一旦你體會到了,就像是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你願意嘗試一下嗎?

五首小众、却一听就会让耳朵怀孕的钢琴曲

長按二維碼關注“黑白的觸動”,在音樂中感受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