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硬科幻與網絡小說的區別,看過後再也不想看網絡小說了!

《三體》硬科幻與網絡小說的區別,看過後再也不想看網絡小說了!

劉慈欣

記得在新聞聯播播報《三體》獲得雨果獎的時候,主持人曾專門提到了是我國第一部獲獎的“硬科幻”作品。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在這之前並不能分清什麼叫軟科幻,什麼叫硬科幻。只記得當時在網絡剛剛興起的時候,在網上看某網絡寫手寫得盜墓小說,當時有一個情節特別吸引人,主角在一個巷道向前開了一槍,卻發現子彈從自己背後飛了回來,當時我跟很多朋友都在猜測其中的秘密,有說時空重疊的,有說時空交叉的……總之大家討論的都很認真。但翻回頭作者更新的時候,直接用一個“有鬼”就解釋了問題,簡直讓人無語。

《三體》硬科幻與網絡小說的區別,看過後再也不想看網絡小說了!

科幻

從此之後我再也沒看過該作者寫得網絡小說,直到接觸到《三體》。《三體》作為一部典型的硬科幻作品,和這些網絡寫手最大的不同就是,以真實的科學理論為指導,進行適當的發揮。雖不至於完全切合相關科學理論,但至少不會越位,除了讓讀者感受到真實之外,更讓讀者能夠推測其中的故事發展走向,這就是硬科幻的魅力。作品自帶延展的生命力,越讀越有意思,越分析越有道理。

當然大劉的文字功底也不是這些網絡寫手可以比的,特別是大劉講故事,留懸念的能力簡直讓人慾罷不能。三體遊戲、魔法師之死等等,大劉一邊讓讀者摸不著頭腦,一邊又覺得似乎跟劇情有一定的聯繫,但卻怎麼也猜不透。直到解密那一刻,使人豁然開朗,有一種淋漓盡致,豁然開朗的感覺。

《三體》硬科幻與網絡小說的區別,看過後再也不想看網絡小說了!

硬科幻

硬科幻另一大魅力就是要為讀者描繪一個客觀可信的未來,這非常的不容易。在大劉筆下,《三體》為我們描寫了一部交織著複雜人性與科技發展的未來社會形態,這也是很多網絡寫手無論如何也不能望其項背的能力。其實嚴格來說,劉慈欣的《三體》並不是一部刻意討人喜歡的作品。沒有網絡流行的段子,更沒有現代適合年輕人的小幽默,甚至是有點反人類,沒有為讀者小確幸的希望做半分妥協,但這正是他的魅力。

有人說《三體》作為中國第一部成功的科幻作品,會形成類似紅學一樣的學問。我認為這種說法有點言過其實,但他卻開啟了現代中國科幻的熱潮,為更多的後來者提供一個良好的範例,甚至啟發年輕一代的科學天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