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護河、建設停車場…… 木山後村迎來華麗「變身」

2018-10-10 10:0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陳瑤璐

修路、护河、建设停车场…… 木山后村迎来华丽“变身”

木山後村河岸風光。黃瀚 攝

10月8日,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來到柳市鎮木山後村。站在村內的一處高地俯瞰,簡潔大氣的牌坊立在村口歡迎來客,清澈的河流穿村而過,平整的水泥路在村內延伸,村子的兩頭建起了寬敞的停車場……該村村兩委班子緊密團結,幹勁十足,奔著鄉村振興的目標,在短短一年內完成了好幾件民生大事,讓村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內道路 平整拓寬

木山後村的美麗風景,猶如一幅畫卷徐徐展開。筆直的硬化路面直通家家戶戶,乾淨整潔,窗明几淨的農家院落,在綠樹花草的點綴下,顯得分外和諧、恬靜。道路整齊有序、村容乾淨整潔、群眾安居樂業,木山後村實現了舊貌換新顏,展現出活力宜居的美麗鄉村新景象。

修路、护河、建设停车场…… 木山后村迎来华丽“变身”

村道筆直整潔。

修路、护河、建设停车场…… 木山后村迎来华丽“变身”

村口新建成的牌坊。

修路、护河、建设停车场…… 木山后村迎来华丽“变身”

村道筆直整潔。

記者在木山後村村幹部的帶領下,深入村莊,感受變化。據瞭解,從去年8月至今年年初,村內全部道路都已完成平整拓寬,澆上了水泥,最窄的道路也有三四米寬,方便汽車通行。

“在這之前,我們村的道路一直是村莊建設的硬傷。說起這個問題,還得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的一場大火,燒了村裡不少樓房。那時村路沒有修好,消防車停在村口進不來,村民只能拿著水桶去滅火。當消防員扛著設備跑了15分鐘到達著火點時,火勢已經迅速蔓延,造成了不小的財產損失。自那以後,村兩委就痛下決心要建設好村道,“要想富、先修路”已成為共識。但無奈村集體薄弱,這一願望在近幾年才得以實現。”木山後村村委會主任錢光周感嘆道。

相比村內四通八達的村道,進村道路就顯得有些“寒磣”。從中心大道進入木山後村要經過一條長達1200米的村道,這條進村道路僅能容納兩車並行,路面坑坑窪窪,開起車來更是“步步驚心”。木山後村黨支部書記張寶珠說,中心大道的建成,柳市職業技術學校和柳市中學的遷入,給木山後村這個原本偏僻的小山村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道路建設工作則迫在眉睫。

目前,這條政府出資建設的道路已完成徵地工作,正處於審批階段。村兩委幹部表示,該工程一通過審批,村裡將立刻開工建設,緊抓進度。通過拓寬提升工程後,這條路將從6米拓寬到24米,從擁擠的兩車道搖身一變成為寬敞的四車道,將以更好的面貌歡迎來客。

熱心村民 紛紛出力

綠樹掩映,村美如畫。宜人的秋色中,抬頭可見藍天白雲,低頭看到的是整齊有序的村莊,讓人頓生天高氣爽之感。連月來,該村努力改善人居環境,進一步提升村容村貌,一系列惠民設施項目正在順利推進實施。

記者跟隨該村村幹部,沿著河岸一路走來,發現無論是河中,還是河道兩岸,不見垃圾的蹤影。

“你看,光是這河道兩旁的護欄和河道周圍的道路建設,村裡就花了100多萬元。這項工程的建設資金全部由100多名村民共同集資。”錢光周指著河岸護欄自豪地說,“不僅是普通村民踴躍集資,村中許多能人志士也慷慨解囊,一名陳姓村民和一名施姓村民在外經商多年,始終不忘反哺家鄉,兩人近幾年分別捐資30多萬元和10多萬元用於村莊建設。正是因為大家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勁往一處使,才有瞭如今的美景。”

看著河岸風光,享受清風徐來,三五成群的村民正聊著家常,還有幾名村民支起小凳在此垂釣。魚兒在藍天、白雲、紅瓦、綠樹的倒影中自在嬉戲,激起層層漣漪,分外美麗,不僅為豐收時節的木山後村增添了無限情趣,也讓村民和遊人感受到一派水韻風光。

據村民介紹,以前,河道兩岸沒有護欄,河岸邊堆滿垃圾,雜草叢生,亂而無序。河道內也是垃圾遍佈,臭氣熏天,引得不少民怨。

近年來,經歷“五水共治”後,河水水質得到了改善。去年,村幹部和鄰村達成共識,搬離了數個臨近水源的養豬場和養鴨場,令水質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近日,村兩委還在河道兩岸建設了統一的青石護欄,大大提升了村莊形象。

此外,該村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發動黨員幹部帶頭作為,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亂扔垃圾的現象得到遏制,人人都成了“河小二”。曾經汙水橫流、垃圾遍地的景象,變成水清岸美的模樣。

生活質量 逐步提升

“想不到啊,咱們農民老了也能發工資,真是太好了!”日前,木山後村村民陳老伯收到了第一筆養老保險金,樂得合不攏嘴。

據張寶珠介紹,連月來,他和村委會主任帶頭走訪不少相關部門,再逐家逐戶地去說服村民辦理養老保險相關手續。終於,在上個月,村內60週歲以上的老人都辦理了農村養老保險,每人每月能收到至少1800元的養老金。

農村面貌日新月異,群眾生活日漸富裕。50多歲的村民張榮存從小就在木山後村長大,回憶以前的生活,展望未來的日子,他感慨萬千。他說,在他小時候,住的是十多個平方米的土坯房,吃的是醬油拌飯,走的是黃泥路。現在,村內設施完善了,大家腰包鼓了,生活質量提升了。他還透露,在不久的將來,村民們將住上寬敞的商品房。

原來,在柳市職業技術學校的東面,有一處屬於木山後村的37.5畝的空地,未來這塊空地上將建成村民的安置房。與安置房一路之隔的一片空地上,也將蓋起嶄新的村辦公樓和停車場。

隨著柳市職業技術學校、柳市中學等遷擴建項目的推進、完成,位於兩大學校“腹地”處的木山後村,必將迎來大車流。因此,早在數月前,村兩委就進行謀劃,大力推進停車場建設工作。在停車場設立前,村中沒有足夠的停車位,村民們只能將自家汽車停在本就不寬的村道上,導致外來車輛往往駛不進村裡。如今,村中這兩處停車場已投入使用三月有餘,可容納百餘輛車。另外,村內面積較小的空閒用地也沒有浪費,經過清理、平整,被打造成一個個小型停車場,解決了村內停車難的問題,收穫村民好評。

黨建引領 齊心建設

“我剛剛巡村的時候發現,老人亭裡有人在賭博,影響咱們村的村容村貌,你們快去看看。還有,進村的路邊有垃圾堆放,也得及時清理掉……”採訪過程中,錢光周接到一通來自該村83歲老黨員張其明的電話。

錢光周笑言,村中黨建氛圍濃厚,黨員幹部十分關心村莊建設,像老黨員張其明、陳福財等人都是村莊建設的熱心人,他們時常在村內走動,發現不文明現象,都會及時向村幹部反映,不少事都是親力親為,打掃道路、下河清理垃圾等都是常事。

如何讓“一處美”變成“一片美”,“一時美”變成“持續美”,在變化悄然出現在這個村莊時,怎樣建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就成了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木山後村給出的答案是:以黨建力量為抓手,開展各項工作。據瞭解,該村黨員義工每年都會在村中開展三四次大型的大掃除活動,給群眾做一個好榜樣。

在村莊各項建設工程中,黨員幹部和村民們更是齊心協力,全天在場輪流監工。一天進展了幾個平方、用了多少包水泥和沙子等信息,監工人員都會一一記錄在案。他們說,這些村莊建設工程是百年大計,質量必須過關。

“小時候大家生活都很苦,後來不少年輕人外出經商,給村集體帶來了發展。前些年,看到周邊村居都很富裕,咱們木山後村也絕不能落後。所以村兩委和村民上下一心,全身心投入到村莊建設工作中,共同打造宜居鄉村,走上鄉村振興之路。”張寶珠說。

鋪設村道、修建河岸護欄、建設停車場、提升3座公廁、設置電動自行車充電樁……隨著一項項惠民實事的逐步推進,成就了木山後村的“變身”。青山綠水間,鄉村裡一棟棟小樓林立,村民腰包越來越鼓,笑容越來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