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雙被《時代》雜誌稱爲「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賣千元不到

如果向球鞋品牌提問,誰是這世界上最舒服的運動鞋?

Nike 和 Adidas 都未必敢答應,但 allbirds 卻敢舉手。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時代》雜誌曾用“由超軟羊毛製成的成全世界最舒適的鞋”(The World's Most Comfortable Shoes Are Made of Super-Soft Wool)為標題,來報道 allbirds 。

這也足以讓它有底氣,以此來標榜自己。

這個出身硅谷的環保鞋品牌,不僅被風投家和創業者們所喜愛,也被諸如 Barack Obama 、Eva Chen 等政界、時尚界的人士所穿著。甚至就在最近還收穫了明星的關注。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穿 allbirds 的 Eva Chen

今年 8 月,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成為 allbirds 的最新投資人。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穿 allbirds 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

無論你是好奇由一家類似科技公司生產的鞋子是否值得買,還是懷疑這些鞋子是否當真那麼好穿,你都應該看看 allbirds 的成長故事。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lydiahudgens

關於一家硅谷創業公司如何在業已擁有 Nike、Adidas、Kith 等的運動鞋界找到客戶;

如何將“可持續性”這個價值觀引入傳統制鞋業;

以及更重要的,如何找到和創立屬於你的個人品牌。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為舒適而不是品牌買單

以舒適而聞名的 Allbirds 品牌,主打天然環保的理念,主要使用的材料包括:羊毛、甘蔗、樹纖維等。

比起外形,他們更注重舒適的腳感,因此在 allbirds 的鞋子上你幾乎找不到明顯的品牌標識,這也是他們的產品特點:極簡的外形。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2016 年正式對外發售的 allbirds ,至今只推出了四款鞋型:

跑步鞋(runner)、懶人鞋(lounger)、便鞋(skipper)和人字拖(Zeffer)。

售價均在 95 美元(約合 652 元人民幣)。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目前這些鞋子僅在官網和位於舊金山、紐約以及多倫多的三家門店出售。

極強的環保理念、天然材料帶來的舒適腳感、合理的標價為他們在硅谷科技從業者那裡贏得了大批粉絲。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Tim Brown (右) Joey Zwillinger(左)

2014 年,Tim Brown 和 Joey Zwillinger 聯手創立 allbirds。值得注意的是,兩人此前的職業履歷幾乎和鞋類產業沒什麼關聯。

Tim Brown 是曾效力於新西蘭足球隊的前國腳,Joey Zwillinger 則是一名清潔技術企業家。

創立 allbirds 是 Tim Brown 還在球隊期間就產生的想法。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在紐約的實體店

那時因為球員身份穿過無數大品牌贊助球鞋的他,逐漸意識到現在的鞋子“被過度設計、過度品牌化”,你被大量的選擇所包圍,但最終不一定能選到一雙好鞋。

而當你為一雙鞋買單時,有多少是付給舒適度,又有多少其實是在交“品牌稅”?

所以他想,那不如就“做一雙你能想到的外形最簡單的鞋子”。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當時還在踢球的 Tim Brown 在網上找到一個工廠,但隨後他發現製鞋產業是一個非常看重成本的行業,因此往往導致他們會用廉價的材料和粗糙的生產過程,來生產鞋子。

這就給他提供了創新入口,“可持續的環保材料”將會在製鞋產業有著巨大的開發潛力和前景。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capsulesuitcase

以他的家鄉、畜牧業發達的新西蘭為例,Tim Brown 將目光轉向羊毛,這個隨處可取的材料。在當地一家農業機構的資助下,他開發了第一批運動鞋面料:羊毛。

彼時 Tim Brown 和 Joey Zwillinger 通過彼此的妻子成為朋友,從事清潔技術產業的 Joey Zwillinger 意識到這其中蘊藏的潛力,比羊毛更大,比鞋子更多:他們可以用一直被忽視的可持續性材料,製作令人驚歎的產品。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採用的材料

從那條羊毛生產線起,Tim Brown 和 Joey Zwillinger 開啟了這個隨後,將可持續性材料和可承受價格引入傳統制鞋業的環保鞋品牌。

做減法才是創新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從創立 allbirds 最初,Tim Brown 就明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簡化。當時他們只設計出了一款直面消費者的鞋子,並且儘可能保持鞋型的簡單,而不做多餘設計。

但投資者並不理解,他們希望看到的是推出一系列新款式,並且能隨季節更替。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nahardesign

“(人們)對創新有一種誤解,就是應該增加些花裡胡哨的東西,並且讓產品看起來更亮眼。但實際情況往往是,你應該剝離所有偽裝。”Tim Brown 在接受商業雜誌 Inc 採訪時說道。

他們所有做的一切都是圍繞產品出發,Tim Brown 強調,“我們只想對鞋子做適量的設計,而且,這絕不是說去設計推出一種鞋類品牌的方式。”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穿 allbirds 的博主 @tobruckave

當時為他們找來質疑的不止這些,他們的經營方式也遭受著懷疑。他們拒絕供貨給零售商,只在自己的網站販賣,只為了更接近自己的客戶。

同樣的他們拒絕了別人以打折換信息的建議。有人推薦他們參考別的電商,提供折扣給顧客,以便換區他們的郵箱地址,這樣就能在日後向他們發送新品郵件,並推銷那些顧客其實根本不需要的東西。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nahardesign

他們的拒絕讓旁觀者認為他們做了一個又一個錯誤的決定,Joey Zwillinger 感到非常不安,但同時他和 Tim Brown 堅信,“做得少反而能允許我們做得更多”(do less allow us to do more ),並且能讓他們更前所未有地接近消費者。

這的確是讓人精疲力盡的過程,他們那時也不能確定這樣做是高瞻遠矚還是一意孤行。但在現在再回頭看時,當初的他們是對的。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多倫多門店

保持專注

而當你的重點不再是外觀時,對品質的追求就會帶來巨大的壓力。

當時 Tim Brown 和 Joey Zwillinger 想用回收後的材料,製作一款有紋理的鞋帶,但他們並不知道該怎麼做。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之後他們的製造商找到 Brown 和 Zwillinger 說,他們已經找到了方法,如何用塑料瓶做一雙鞋帶。但問題是這樣的成本是製作一雙普通鞋帶的兩倍。

隨後 Brown 和 Zwillinger 召集產品部、營銷部的所有人,連同首席財務官一起開會。會議只持續了一分鐘不到,所有人達成共識,“是的,就應該這麼做。”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多倫多門店

而他們之所以願意以及堅持以高成本去生產鞋帶的原因,就像Brown 面對 Inc 雜誌所說,“我們之所以能保持專注,是我們做的所有決定都基於三件事:舒適度、簡單設計和對可持續材料的關注”。

這也是他們產品線至今只推出四種鞋子的原因。當初他們用了一年才開發第二款產品。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x shakeshack 合作款桉樹紙漿鞋

而直到今年他們才開發桉樹紙漿,這個除羊毛和甘蔗外第三種主要原料。因為根據顧客的反饋,他們想要一雙在更暖和天氣裡宜穿的鞋子。

對環保和舒適度的專注,也決定他們的緩慢而堅定的開發週期,“你可以從中看出這個節奏是非常謹慎的,這也是我們能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我們不會放棄它”,Brown 說道。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就這樣這個當初被旁觀者認為行不通的鞋類品牌,逐漸擁有了自己穩定的客戶群。他們不做品牌的思路,反而為他們成功創立品牌,並且贏得市場的認可。

在公司成立兩年後,《時代》(Time)雜誌在 2016 年 3 月報道了allbirds,並在標題裡用“全世界最舒適的鞋”肯定了他們對質量的追求。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製作一款羊毛鞋所需的全部材料

而環保方面他們的努力也得到了回報,allbirds 是製鞋行業裡第一家被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所認可的鞋業公司。

根據 vogue 雜誌的報道,女演員 Gayle King 曾經送了一雙給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並告訴她“當一雙鞋這麼舒服時,它外表沒那麼可愛又有什麼關係呢。”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allbirds 童鞋系列 @lovewithchance

allbirds 的成長之路和國內如今流行的網紅店是兩種經營思路,後者本質上不在乎產品的品質如何,只要他們夠好看,夠拍照友好,能夠被社交網絡和諸如抖音之類的短視頻平臺傳播就足夠。

而時代最終會對所有產品做出篩選,消費主義導向的事物不一定被留下,但解決真正需求的產品肯定會被保留。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穿 allbirds 的博主 ©bluecollarprep

當你想建立起個人品牌時,其實實質上是去解決一個困惑你許久的問題,而不是去設計一套營銷策略和 logo ,這是附加的事,而不應該是你的出發點。

就像 Tim Brown 起初只是希望,能夠生產足夠簡單但同時好穿的鞋子。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穿 allbirds 結婚的夫妻 @hadassahbphoto

2016年,他在《時代》雜誌的採訪裡說過,希望 allbirds 生產的鞋就像某些制服一樣,實穿耐用。

而現在,allbirds 對於他和 Joey Zwillinger 或許還只是一個開始:

那双被《时代》杂志称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只卖千元不到

@coletterobinson

“進入成為製鞋產業並不是某些宏大計劃的一部分。把我和 Joey 聯繫起來的是可持續的理念:

關於一種革命;關於事物是如何被製造的;人類渴望瞭解他們買到的東西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如何被生產、以及誰在生產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