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爲全國首批、西南唯一「CRT」植入培訓中心

記者|鄧婕

今天(10號)上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舉行了全國首批“CRT”(暨心衰再同步化治療)植入培訓中心掛牌儀式,這意味著,作為西南唯一的“CRT”植入培訓中心,華西醫院將進一步推動心衰再同步化治療(CRT)的發展,培養更多CRT中青年術者,造福更多心衰患者。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成為全國首批、西南唯一“CRT”植入培訓中心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主任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黃德嘉告訴我們,心力衰竭(以下簡稱心衰)是臨床高發的心血管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它的發病率在不斷增加。心臟再同步化治療,也就是CRT對有適應證的病人,不僅改善症狀和心功能,而且可以降低死亡率,但這項技術在我國的發展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病人的需求,“現在我國約有450萬-400萬的心衰病人,其中每年有20萬-30萬心衰病人有適合CRT的適應證。但目前我國家每年植入大概只有5000到6000例,這其中,我們華西醫院一年大概就做了100多例,排到了全國第三、第四左右”。黃德嘉教授表示,CRT植入手術和病人管理有一定難度,目前國內能夠熟練充分開展這項技術的中心有限,所以極大地限制了該項工作的開展,“這項植入技術相對比較難,術者需要一段時間的培訓才能實施。一名普通的心臟內科醫生可能需要至少一年左右的培訓,並且至少要參與帶教學習20到30例植入手術以上,這個醫生才能比較熟練地實施CRT植入”。

在這樣的背景下,為培養更多中青年醫生,掌握CRT植入技術和隨訪管理,提高心衰整體救治水平,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CSPE)與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CSA)共同開展了心力衰竭器械治療培訓計劃。為保證培訓計劃的順利實施,遴選出了第一批培訓中心和建設中心。並在第七屆心力衰竭器械治療工作委員會上啟動了全國心力衰竭CRT植入培訓中心的認證項目。

在掛牌儀式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就開始了對包括成都市第五人民醫院在內的西南地區醫療機構的培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心力衰竭與器械植入專業組長劉興斌教授表示,華西醫院具有豐富的CRT植入經驗,作為培訓中心,他們將認真組織開展相關培訓工作,制定科學的培訓方案,保證培訓質量和培訓效果,“我們計劃每兩個月做一次手術帶教、每個季度做一次規範討論手術指徵來詳細具體地討論手術時機、手術過程中各種影像的情況、參數設置等細節,還要教授術後的綜合管理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