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陳凱歌

楊貴妃之死是日本史學界的母題,他們篤信楊玉環沒有死,而是東渡扶桑,開枝散葉,山口百惠就公開說過她是楊玉環的後代。

天真的陳凱歌

小時候看過日本的中國史專家井上靖的《楊貴妃傳》時我就想:馬嵬坡兵變,玄宗命人絞殺了玉環,這有什麼可存疑的呢?帝王不是羅密歐,他終究愛的還是自己啊!

可是日本人不信,他們不信玄宗能忍心殺了這樣美貌,嫵媚,柔情的玉環,那不是人乾的事!

看完《妖貓傳》,這個中日態度的不同之根源,我終於想通了。自秦朝始,中國曆經兩千多年封建王朝,為了爭奪皇位,父殺子,子弒父,手足相殘,殺個把女人算什麼?再心愛的女子不過是寵物,玩意。日本天皇有名無實,常年由幕府把持,他們理解不了為了一個龍椅可以做到如此狠絕,對一個垂暮老人來說,得到青春嬌美女性的愛,那不才是真正的人生極樂嗎?

《妖貓傳》的極樂之宴就由這裡緩緩鋪開

開始你會以為這是日本來的小和尚空海和詩人白居易的故事。唐德宗年間,少年白樂天永遠疾行於長安鬧市,邊走邊高談闊論,論自己要超越李白的抱負,論最近發生的奇聞軼事,大眼睛空海像個老人一樣,邊聽邊露出拈花微笑,也可以理解為蔑笑。

他們常談論的事是京城那隻黑色貓妖,一串詭異的興風作浪之後,妖貓把他倆帶進了數十年前的玄宗時代,沙海和樂天嘴角的笑容凝固了,兩個少年聽到了一個殘酷的故事。

這個故事就是貴妃之死。

方術黃鶴說:有一種假死之術可以讓貴妃暫時休眠,時局穩定之後再開棺將她迎回。玄宗知道世上本無假死,但為了平息要造反的將士,一起勸玉環答應。看的時候我有點疑惑:玄宗真下令讓玉環自盡也是可以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玉環是他的妻,但也是他的臣。

天真的陳凱歌

後來想想也許李隆基是天秤座,他不想楊玉環帶著對他的恨意離去。玉環知道,只是不想拆穿這最後的“溫柔”,只是她不知道自己真的很快會在棺木中復活,她頂不起那沉重的棺蓋,用指甲劃下了道道血痕,生生憋死了。

天真的陳凱歌

明知道會有這種結果的唐玄宗沒有感到內疚,不安,受到強烈震撼的卻是兩個少年:黃鶴的弟子白龍(劉昊然)和丹龍(歐豪)。以前沒發現,倆人長得還真像一對雙胞胎,不同的是歐豪身高和脖子都比劉昊然短,其他部位相像的簡直可以一起去演《白夜追兇》。

天真的陳凱歌

白龍一直暗戀著貴妃,雖然她比他大20歲。極樂之宴前他暢想貴妃會不會跟他說話,當她一襲紅霞般的長袍走到他面前時,少年眩惑了,從這一刻起,他陷入了愛情,併為之付出了一切。

白龍是怎麼死的我就不劇透了,但這個改編完全流露了陳凱歌的少年天性。原著《沙門空海》中白龍幻化成的黑貓強行與少婦行房,這段在電影裡去掉了。很對,白龍這幾十年的專情與守護還有什麼意義呢?

以女人的角度,這個華美繁複到極致的光影之下其實裹著的是一個特別單純的主題:只有少年的愛才純粹潔淨,向死而生;老皇帝的愛,呵呵,他會因為自私虛偽受到懲罰。

天真的陳凱歌
天真的陳凱歌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老導演拍的,在我們的認知裡,老男人不就應該理所當然的油膩猥瑣,意淫少女嗎?

《妖貓傳》卻不是的,代表大唐最美意象的楊貴妃是個37歲的女子,在古代絕對是高齡熟婦,幾乎所有的男人都仰慕她,安祿山、黃鶴、白龍、阿倍仲麻呂。。。。

電影中每個出現的美麗女性都是熟女:人妻春琴,歌伎玉蓮。。。。

天真的陳凱歌

而男性視角卻全是少年的:黃軒的白居易是蹦蹦跳跳的少年,染谷將太的空海是穩重少年,劉昊然的白龍,歐豪的丹龍是痴心少年。少年眼中的大唐,少年眼中的愛情和少年眼中人世間最大的悲哀——不是失去權位,生命,事業,而是美被摧毀,傳說中的真愛是假的。

真是件很奇怪的事,陳凱歌的電影裡一直保留了一點少年氣。

還記得十二年前的《無極》嗎?那是陳凱歌個人聲望的低谷。這部在豆瓣評分只有4.8分的作品,如今再看被認同最多的短評和影評卻有很多是替它鳴不平的。

天真的陳凱歌

之所以遭遇了報復性打分,是因為當時有一個網友自制了惡搞短片《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陳凱歌回了一句:“做人不能無恥到這個地步。”於是引發全民狂歡式的群嘲,他這句話變成當年的流行語,無數文章的標題都拿他揶揄,沒有人敢稍稍為他辯護,理性討論一下《無極》真的有那麼糟糕嗎?在社交論壇剛興起的時代,人們樂見於廟堂人物的倒臺,誰讓你不接地氣?誰讓你敢還嘴?誰讓你竟然不躺平任嘲?

天真的陳凱歌

不懂得危機公關的陳凱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第五代導演很多都陷入過這種危機:張藝謀的《英雄》時期,馮小剛《夜宴》、《1942》等好幾部電影,第六代的姜文在《太陽照常升起》和《一步之遙》之後。只是陳凱歌採取了一種很“任性”的反擊方式。

開始我也和其他看客一樣覺得他不可思議,幹嘛這麼較真?但是後來有件事讓我改觀了。我當時所在的雜誌,文化人還是很在乎的,《無極》之後雜誌做了一期封面叫《凱歌老了》,從那之後,無論怎麼聯繫,陳凱歌都不再接受我們雜誌的採訪。

可同樣的,被我們雜誌狠狠批評過的其他導演大多沒放進心裡,我想他們同樣會受傷,但只要在新片宣傳期,就不會放過這個陣地。那次之後,我覺得陳凱歌和他早年寫的那本書的標題有點相似:《少年凱歌》,他還存有一點少年式的天真。

天真的陳凱歌

《無極》帶給他的創傷是巨大的,因此有了《搜索》。一點點小事被輿論放大扭曲人肉之後,個人生活無可避免地走向悲劇。主角是名女性,但能看到一個男導演的自況。女主角用自殺結束了絕症和汙名化給她帶來的痛苦,除了她的情人,沒有人感到難過,包括那些傷害過她的人,就像很多紅衛兵從未懺悔一樣。

這種反思其實也是有一點點天真的,那部電影上映之後,最熱的話題是“高圓圓墨鏡紅唇好美”,“高圓圓和趙又廷因戲結緣”,大家最多慨嘆一下美的脆弱與凋零,但因為絕大多數平凡人一生也沒有機會捲入輿論漩渦,所以對這種痛苦並不能感同身受。

天真的陳凱歌

《梅蘭芳》中貫穿的“紙枷鎖”暗喻,實際也是一個少年對所揹負的沉重桎梏的清醒,掙扎與認命。

天真的陳凱歌
天真的陳凱歌

陳凱歌一到拍少年戲就特別動人,餘少群的少年梅蘭芳比成年梅蘭芳要好看得多。

天真的陳凱歌

《霸王別姬》,你可能不記得小演員是誰,但永遠會記得小豆子娘剁下他那根尾指時那一聲慘叫;記得銅煙鍋把小豆子的嘴攪得流血,他含著眼淚唸白“我本是女嬌娥,又不是少年郎”;記得怕捱打把自己吊死的小癩子。。。。記得即使老了依舊少年意氣的蝶衣。

天真的陳凱歌

原著里程蝶衣沒有死,他和小樓相聚後庸常的活著,但在電影裡,蝶衣寧為玉碎,堅決不從年少時的夢裡醒來。

還有評價不高,但打動過我的《趙氏孤兒》。有一幕是趙孤同時面對著恩重如山的養父程嬰和殺他全家卻待他慈愛有加的義父屠岸賈,那一刻,少年必須殺了屠岸賈,陽光和陽光所投射出的陰影交替打在他的臉上。

他終究下不了手。

那一段看得我流淚了,不管全片有什麼瑕疵,但這個少年的不忍觸動了我。

天真的陳凱歌

所以好奇在中年男人集體油膩的今天,陳凱歌是怎麼在電影中保持住這一點點天真的。就像少年白樂天得知貴妃慘死之謎後,他氣得想撕碎已經寫好的《長恨歌》——在他天真的幻想裡,這本該是段值得歌頌的愛情,他忍不了世上會有如此汙濁人心。少年白龍和白居易的反應一樣劇烈,劇烈到令我微微一驚,事後想:為什麼我會覺得白居易和白龍的反應過激呢?

因為我是用中年人的心境去套用少年人的心性,中年眼裡:背信棄義,苟且偷生,愛江山不愛美人都是很自然的選擇,甚至我都不覺得這是渾濁,而是現實的考量。可在少年眼裡,這就是髒,是不可容忍的背叛。

如果用少年的眼去看,《妖貓傳》是一部很乾淨,很天真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