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百年前不足0.1平方公里,現在是省會,上演「屌絲逆襲」

很多城市的發展或多或少帶有點機緣巧合,比如修建鐵路,碼頭港口,歷史人物,戰略要地,行業的興起等等,讓一些以前名不經傳的地方一躍成為欣欣向榮的繁華城鎮,這個地方以前是0.1平方公里的村在百年前,現在確實一個省的省會,它就是河北省的省會石家莊市。

這個地方百年前不足0.1平方公里,現在是省會,上演“屌絲逆襲”

石家莊,簡稱“石”,舊稱石門,是河北省省會,地處河北省西南部。石家莊轄區總面積15848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1087.99萬人,下轄8個區、11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兩漢時期,石家莊西部的太行山區一直是製造兵器、鎧甲和生產工具的重要冶金基地之一,“冶河”因此而得名。北宋時期,富弼、韓琦、歐陽修、沈括、蘇軾等名宦賢宦先後奉使河北,都在真定府(今正定)留下足跡,促進了這一地區經濟、文化的繁榮。

二十世紀初,石家莊還是獲鹿縣轄下的一個小村,面積不足0.1平方千米。那時的獲鹿就是通燕趙、連三晉的貨物集散地,素有“日進斗金的旱碼頭”之稱,但是,隨著正太鐵路的興建通車,日進斗金的旱碼頭東移,石家莊逐漸取代了獲鹿的地位,日漸繁榮的商業、服務業,成為石家莊向近代化城市邁進的又一重要因素。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由法國和比利時修建的京漢鐵路設立一個站點,以相距不遠的振頭鎮命名,稱為振頭站。

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橫跨京漢鐵路和正太鐵路的河北省第一座鐵路公路立交橋“大石橋”竣工;正太鐵路為了避免在滹沱河上建橋,在石家莊和京漢鐵路連接,將正太鐵路起點由正定改為石家莊,石家莊成為兩條鐵路的交匯點,並逐漸成為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正太路起點南移,正定城市中心開始南移;真正使石家莊向城市化邁進的誘因因素,還是現代工業的興起和發展。

這個地方百年前不足0.1平方公里,現在是省會,上演“屌絲逆襲”

正定古城牆

民國十四年(1925年)6月24日,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命令直隸省建立“石家市”,以“石家莊為其區域”,實行市自治制;8月29日更名為石門市,組建石門市政公所,籌建市制。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12日,石門市解放;12月26日石門更名為石家莊市。

這個地方百年前不足0.1平方公里,現在是省會,上演“屌絲逆襲”

趙州橋

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會遷至石家莊市,一直至今。

石家莊主要旅遊景點有:平山縣西柏坡,正定縣正定古城牆,正定隆興寺,趙縣柏林禪寺,趙縣趙州橋,贊皇縣嶂石巖,秦皇古道等等。

這個地方百年前不足0.1平方公里,現在是省會,上演“屌絲逆襲”

秦皇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