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最早的醫學影像學可以追溯到1895年倫琴(Rontgen)發現X射線,經過一個世紀的積澱,臨床影像學(ClinicalImageology)快速發展。尤其是近20年來,顯像技術不斷髮展,在影像學的密度、時間和空間分辨率方面有了空前的突破,使臨床影像學發生了質的變化。

70年代,醫學影像學以X線、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ComputerizedTomograpgy,CT)、超聲(Ultrasound,US)和閃爍攝影(scintigrapgy)為主。

80年代以來,隨著顯像設備的發展,醫學影像學也在不斷地變化和創新,如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MagneticResonance)和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PET)成為近年來最受關注的技術。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廣義的醫學影像學包括四大類,同位素掃描、CT、核磁、超聲是現代醫學影像診斷學的四大基石。不同的影像診斷手段有各自的優劣勢,相互補充和彼此印證。其中超聲(UltrasonicMedicine)作為診斷的一種常規手段,由於其便利、無創、圖像實時,被廣泛應用,目前超聲設備已經成為無人不曉的診斷方式。

在臨床醫學診斷學方面,由於而近年來技術更迭的速度遠高於過往幾十年的積累。

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不同,中國本土有很多優秀的民族品牌不斷崛起,自主創新,在製造、技術上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

超聲在中國的發展超過35年,在前人的探索中,近幾年彩超的發展經過半個世紀的積澱,發生了質的變化。除了依靠自我升級之外,他們敞開視野,通過併購吸納海外優質的技術為我所用,不斷推出優質的高端超聲設備,進口替代正在發生

醫用超聲診斷儀最早誕生於20世紀60年代,早期只能獲取人體組織的結構信息,簡稱B超,通過黑白的灰階圖像來顯現不同組織對超聲波的反射強度,因此又稱為黑白超。

直到20世紀80年代,通過超聲波的多普勒原理和技術,超聲診斷儀不僅可以顯示結構信息,還可以顯示人體內的血流信息,並且通過紅藍兩種顏色來區分血流的方向,彩超-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正式誕生,彩超的時代正式到來(由於黑白超目前只佔整個市場容量不到10%份額,因此下文中的超聲多指彩超)。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報告。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GPS在21世紀初,通過併購整合進入彩超市場

彩超誕生的早期,全球彩超設備的生產廠商規模並不大,並且只聚焦彩超設備,屬於早期技術的探索者角色。

隨著彩超技術的進步,圖像質量的不斷提高,超聲影像作為一種實時的,無放射性的檢查方法逐步得到了臨床醫生的認可,彩超設備的需求得到了逐步的釋放,彩超市場規模的增大,引起了全球醫療巨頭的關注,尤其是以大影像為核心產品的全球醫療影像的巨頭GPS的關注(通用電子GE,飛利浦Philips,西門子Siemens)。

在2000年前後,GPS三大巨頭利用自己的規模優勢和行業地位紛紛跑馬圈地,各自進行了一系列的超聲影像業務的大規模併購和整合。自此,GPS三大影像巨頭悉數登場,彩超的臨床應用拓展和市場規模的擴容都同步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GE在1998年收購了美國超聲公司Diasonics,開發出了放射LOGIQ系列超聲。1998年收購了挪威的Vingmed公司,組建了進入心臟領域的VIVID系列超聲產品。2001年收購了奧地利的超聲公司Kretz,建立了婦科產科的專業超聲設備VOLUSON系列。

GE公司的三大超聲子品牌和業務模式一直沿用至今,一直佔據了全球超聲行業的領導者地位。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Philips公司在1998年收購了ATL公司,組建了自己強勢的放射產品系列。2001年收購了HP公司的超聲業務,組建了自己強勢的心臟專業產品線。

在此後的十幾年裡,Philips都憑藉著其在放射及心臟領域的產品和技術優勢,以及兩款產品IU22和IE33,在全球高端彩超市場叱吒風雲,獲得行業內“產品性能最佳”的美譽。

Siemens公司在2001年收購了當時的超聲巨頭Acuson公司,結合自身原有的超聲產品線,以及在放射影像領域積累的強大品牌優勢,意欲搶佔當時潛力十足的超聲影像市場。

國外的廠家的併購大潮發生在1998年-2000年,很多國外知名品牌,經過幾輪併購之後,核心技術的轉移和集中,使得國外這些廠家在競爭上具有更強的優勢。

而國產彩超代表公司,比如邁瑞和開立,也是在收購後進行技術吸收和升級,產品才有了較大的質的飛躍。然而並不是說任何企業收併購後都可能會完成技術轉移,能否順利整合取決於企業的基礎條件,是否具有研發、生產和銷售平臺。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中國彩超,“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追溯歷史,國產第一臺超聲距今有接近35年的歷史。曾經在武漢、天津、綿陽、長三角一些廠家具有製造超聲的能力。

然而90年代末,盛行中外合資浪潮,大部分企業都跟進口企業進行了中外合資,經過一輪外企的商業浸潤和融合,掐滅了國產品牌萌發的火種。

在21世紀初,有一些具有長遠眼光的民企看到了超聲領域的商機,採用模仿和OEM的方式,逐步進入超聲的低端市場,經過10多年的發展,大浪淘沙,留下少數具有自主研發實力的企業能夠持續發展。

在長達20年的進口品牌壟斷歲月中,中國每年需要花費大額支出採購昂貴的進口超聲設備。中國企業的崛起,降低了醫療設備的價格,使得超聲能夠普惠大眾,真正為國人健康而服務。

中國彩超市場的發展,在2000年以前幾乎完全被進口品牌所壟斷。國產超聲廠家只有零星的幾家國有背景的企業,比如汕頭超聲,無錫海鷹,四川綿陽等能夠生產黑白超聲,直到2004年深圳開立公司生產出國內第一臺彩超產品。

隨後的2006年國內醫療器械龍頭深圳邁瑞公司生產出第一臺彩超產品,並在此後的十幾年中一直引領著國產超聲行業的發展。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國產彩超經過十餘年的發展,截止目前國產廠家的數量大大小小有三四十家,有一定知名度的包括深圳邁瑞,深圳開立,汕頭超聲,深圳藍韻(曾在新加坡上市),蘇州飛依諾,瀋陽東軟,深圳恩普,深圳華聲等。

在鄉鎮和社區一級的低端市場,國產品牌的超聲已經佔據了主流。但是整體市場從銷售金額的市場份額佔比來看,進口品牌依然佔據了75%左右。

近幾年,國產的邁瑞,開立等公司開始在中高端彩超的市場推出自己的產品,並且憑藉著一定的價格優勢和服務優勢,逐步搶佔進口品牌的市場份額,但是對於佔據了整個市場將近30%份額的超高端以上彩超領域,國產超聲目前只有深圳邁瑞的少量機型能邁進這個門檻。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國產超聲風雨35年,主要經歷了三個重要的里程碑發展階段,黑白入彩到垂直細分

黑白超時代(1983-2003),屬於二維的圖像,延續了14年的時間

逐漸從模擬機發展到數字機,1983年中國第一臺B型超聲診斷儀研製成功,2003年汕頭超聲研製成功世界先進的全數字B超,開始全面替代進口產品,標誌著行業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自此開始黑白超逐步普及,深入各級醫院,成為臨床常用診斷儀器之一;

彩超時代(1997-今),在二維圖像的基礎上加上了血流成像。

最早的外企大約在1985年進入中國,維持了長達10餘年的壟斷地位。汕頭超聲1997年成功收購美國ATL公司彩超技術及生產線,率先生產彩超。自此,國產彩超開始崛起,同時由於出現了OEM廠家,行業蓬勃發展,國產品牌逐步增多。

功能診斷時代(2000-今),也是目前超聲的發展階段。

從傳統的形態學診斷髮展到功能診斷,如彈性成像、組織斑點追蹤、超聲造影、微觀研究等。

比如超高端的心臟彩超,在二維圖像和彩色血流信息的基礎之上,某些進口企業把特殊分析軟件加在彩超裡面,包括心肌運動、心臟在有侷限性的梗死的狀態下、心肌功能的衰退等,機器診斷的層面就是由單純的圖像診斷上升到一個功能診斷,行業出現了質的飛躍。

隨著超聲應用領域的逐步拓展,滿足不同臨床需求的特定超聲不斷出現,超聲的應用場景日漸豐富,“超聲+”的概念成為主流。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在行業發展到第三個階段,出現了階段性現象,就是OEM貼牌廠家,在2003-2006年出現了一批小的超聲企業,產品同質化競爭,行業競爭激烈,而技術的進步卻停滯了。

彩超行業的技術平臺生命週期5年左右,有研發實力的企業會在5年左右推出新的平臺以及在平臺上的一系列產品,而OEM貼牌企業是沒有動力和積累繼續技術升級,行業遇到發展瓶頸。

在這個階段推出的新產品,產品的升級只有操作流上更改,測量軟件的更改,和使用界面上的更改,行業一度進入無序又阻滯的階段。而只有實力和資金雄厚,多人才的企業才有能力繼續前行。

未來第四個發展階段,可能起步於材料學的發展。超聲的核心部件,探頭的數字化模型建立以及材料學、工藝的提升,將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隨著人工智能診斷的發展,將會首先步入影像類、圖形類的診斷,超聲將可能是人工智能和雲診斷的切入點。

彩超行業的快速增長,多伴隨著技術平臺的突破和需求結構的變化,從技術的角度,國內優質企業在中高端市場已沒有明顯劣勢,伴隨著基層市場的擴容和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我們認為彩超行業與市場對技術的悲觀和短期招標拉動的預期不同,彩超行業將迎來一波新的高增長階段。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國產彩超品牌崛起,進口品牌戰役線退至“高樓”

目前國內具有自主研發實力並且具有一定規模的國產彩超企業,國內在5家左右,而產品線豐富,技術基礎紮實,體系搭建完畢的企業約有3家。

根據目前品牌發展階段、監管政策的收緊等等趨勢,未來強者恆強,我們預計未來的競爭格局將不斷出清沒有規模的小廠家和靠貼牌的企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回顧彩超國產品牌的發展歷程,建立未來的趨勢判斷的錨點。

2004年,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數字彩超由開立醫療推入市場,在此之前,我國的彩超市場基本被外國品牌佔據。

在國產彩超發展初期,即2004-2006年,以GPS佔據95%以上的彩超市場,國產品牌仍處於萌芽期;

2006-2012年間國產品牌不斷推出彩超新品,搶佔中低端市場份額,推動低端彩超價格下降超過30%,GPS市場佔比下降至90%;

2012-2016年,開立邁瑞先後推出中高端產品,推動中高端產品價格下降20%以上,GPS市場份額受到擠壓,下降至75%;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隨著中國民族企業不斷進行技術挑戰,進口品牌無力應對中低端市場份額的丟失,而逐步將市場聚焦在頭部的超高端市場,釋放出更多的空間,國產企業的有效空間不斷擴容,隨著規模的提升,國內企業綜合實力不斷加強,形成國產替代的良性循環。

未來十年,高中低端彩超價格還將繼續下降,技術壁壘被推倒,而新進入者在中低端市場沒有規模優勢,在中高端市場沒有技術優勢,人才、資源、技術的傾斜,將促使整個行業進入寡頭壟斷的階段,那將是國內企業利潤豐收的時代。

當然,目前國產在超高端彩超,我們認為與進口企業還有較大的差距,然而進口替代就是逐步滲透的過程,趨勢如斯,只是時間跨度的長短,這取決於臨床醫學的發展、對需求的認識和積累、配套設備和企業的發展、工業水平等等因素的制約,然而進口替代的速度在加速,從過去部分細分市場的數據可以監測到趨勢的顯化越來越明確。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現在:國產優質企業技術螺旋式上升,中高端市場取得突破

隨著國產企業的日益強大,進口企業在中國壟斷地位不斷受到衝擊,中國這個過去可以價格賣的虛高的市場已經逐步迴歸正常市場競爭。

中國企業不斷依靠自身的努力,在技術和服務上保持進取心,低端市場基本已經被國產替代完畢,目前只有GE還有少量黑白超,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在使用和銷售,未來彩超全面取代黑白超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

正是由於這些優秀的民族品牌,我們能夠普遍享用到彩超這種幾十年前稀缺的醫療資源。而產品端的發展和客戶端的發展,都有了新的變化。

獲得更多行業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網站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在2010年以前,國內彩超企業都膠著在低端市場,而如邁瑞和開立這樣的龍頭,從技術的角度,並沒有拉開與國產其他品牌的巨大差距。

在分別收購了Zonare和Sonowise後,兩家企業依靠自己強大的體系的力量,吸收優質的技術進行轉化,在相隔幾年的時間中都陸續推出了高端設備,圖像優質,操作流簡潔,而成為經典的爆款產品。

邁瑞的DC-8、R7等型號,開立的S50均已達到中高端水平,基本可以滿足臨床科室的基本需求,媲美進口品牌,在同檔次的較量中,國產品牌功能更加豐富、產品性能更高、性價比更具優勢,作為進口替代的基礎要素——產品性能已經具備,中高端市場的進口替代正在全面鋪開。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在產品不斷突破的過程中,邁瑞和開立均實現了超過行業增速的增長,14-16年主要受招標採購下滑的影響,行業整體增速偏低,踏入2017年,行業回暖,招標採購全面展開,邁瑞開立業績(包括國內和海外)快速增長,開立S50國內單年銷量達到400-500臺,邁瑞的DC-8經過多年的培育,國內年銷量高峰值可達1500-1700臺,高端彩超終端需求十分旺盛。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國產的替代之路都是技術的螺旋式的上升,不斷迂迴中,修正產品設計,把握對需求的理解,國產的中高端持續替代,將是必然趨勢。

▌未來:短期招標拉動,中期新增需求,長期進口替代

中國市場是非常具有特色的市場,去年中國彩超行業的增長足以讓各第三方諮詢機構大跌眼鏡。

IHS預測2017年中國彩超行業增速只有5%,而實際增長在15-20%之間。中國醫療器械的市場的自由度是介於美國完全自由競爭和日本國家嚴格管控之間的市場,政策的風向依然是重要變量。

在過去,彩超多銷售在二級及以上醫院,而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等基層醫療機構多是通過衛計委招標進行。

在2014-2016年階段,由於國家自上而下的廉政建設逐步滲透到醫院和醫療行業,醫療設備的採購需求被抑制甚至暫停的情況時有發生。

參考商務部發布的流通行業報告中醫療器械類的銷售增速情況,2015和2016年增速明顯下滑,而2017年增速大幅提升,印證了我們上面的觀點。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2014-2016年中國超聲市場容量的變化比較起伏,甚至出現了2015年同比2014年整體容量下滑的情況。但是這種現象和國家醫改背景下對醫療設備需求的擴大是不相符的,需求可能會暫時被抑制,被拖延,但是不會消失。

2017年這種被抑制幾年的需求得到了整體的釋放,導致2017年出現了超聲整體容量增長超過20%的奇觀,在行業中的每個廠家都獲得了豐收。從目前行業一線的走訪來看,2018-2020年依然延續上一年的較好市場行情。

彩超目前市場保有量約為13-14萬臺,每年新更換2-3萬臺根據對行業的跟蹤,以6-8年為彩超的存續週期,彩超目前的保有量約為13-14萬臺,每年新更換的臺數約為2-3萬臺,2017年由於招標回暖,接近3萬臺的增量設備。

不同級別醫院彩超設備的保有量,可以按照平均值來計算。三級醫院可達10臺左右,二級醫院5臺左右,一級醫院1臺,未定級醫院2臺(主要為民營性質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0.5臺,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和婦幼保健機構1臺。根據以上數據可以估測出,全國所有醫療機構的彩超設備保有量大約在13-14萬臺。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除了正常的更新替換,彩超的新增量主要發生在三級醫院的非超聲科的臨床科室(廣義POC領域)、二級醫院的超聲科和非超聲的臨床科室(分級診療,必須加強二級醫院的建設;同時國家政策要求全國縣級醫院逐步實現必須設置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且必須配置彩超設備),新建的民營醫院(18年4月比17年4月新增民營醫院數量2398家),以及社區中心和鄉鎮衛生院。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過去彩超設備平均生命週期約為6-8年,近年來生命週期在逐步縮短,平均5年更替,對於使用頻繁損耗較快的三級醫院,以及需求不斷更替的情況下,部分醫院3-5年就需要更換彩超設備。縱然臺數的增量不會有大幅的增加,然而隨著醫療產品的需求升級,“以好替舊”,將成為行業增長的強勁動力。

彩超設備的新增量並不會在短期內完成,然而目前國家的政策方向是確定的,而且比如分級診療,新建民營醫院的增多,提升社區和鄉鎮衛生院的水平等都是正在進行中的項目,趨勢明顯。因此預計在未來5年的時間裡,以上提到的所有新增設備都會到位。

假設三級醫院的平均新更換3臺,二級醫院平均新更換2臺,民營醫院每年新增約4500臺,合計每年預計新增2.88萬臺超聲採購量。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原有超聲設備的更換需求帶來存量市場的增長,原有低級別的設備升級到高級別的設備,設備分辨率更高,功能更為豐富。

招標拉動基層需求,基層市場幾乎完成國產化替代

彩超市場如果按照產品的單價可簡單分為三類,超高端,中高端和低端。

目前低端市場約佔整體市場20-25%,其中包括部分黑白超和低參數彩超,以邁瑞、開立為代表的國內企業佔比非常高,我們預計兩個廠家可佔低端約40-50%市場份額。而對於邁瑞和開立,目前依然是中低端產品佔主導。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2017年行業隨著分級診療、招標採購回暖等等,行業景氣度回升,預計以目前的招標進展,

可再維持2-3年的進度,而最主要的決定因素就是政策推進的進度。分級診療政策,如果按照政策所謂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要求執行到位,對於縣級醫院和鄉鎮級醫院的投入會非常大。進度快的話,中低端彩超產品的採購會快速放量。

遠程醫療對彩超是一個非常大的需求點,主要集中在鄉鎮醫院一級,以中低端彩超產品為主。

從2017年開始,遠程醫療對彩超設備的採購主要以省級大型招投標的形式出現,尤其以貴州省的遠程醫療採購項目最為知名,全省通過兩次招標的形式,共採購彩超,中標產品基本全部都是國產品牌。總計中標彩超1000餘臺,金額高達1.66億人民幣。

未來幾年,在全國範圍內都會陸續出現不少與此類似的遠程醫療招投標機會。

如果簡單線性遞推,各個省的招標採購完成,預計可能給市場帶來20-30億的增量市場,而這個增量市場,主要是國產品牌的戰場,將極大的利好國產優質彩超公司。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彩超中長線邏輯

新增市場及臨床應用場景預計每年帶來25億增量由於去年行業的亮眼增長,市場對於彩超國產品牌的認知進入誤區。

市場誤解彩超行業是招標拉動,未來隨著招標的全部完成,彩超行業將進入平穩增長期。而我們跟蹤行業,發現在即將到來的未來,民營醫院和POC市場正在開拓一片全新的市場,而該領域未來也將是國產為主的市場。3.4.進口替代,未來已來

中國超聲市場主要消費群體是各大醫院及醫療機構,中國具有特色化的醫院分佈情況,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2016年一二三級醫院的數量19,124,其中三級為2,202,佔比為12%,然而收入端佔比超過68%。

三級醫院收入高,醫療經費充足,一直以來都是進口超聲品牌爭奪的主戰場,就目前而言,三級醫院的採購金額約為所有醫院的40%左右,仍是消費大戶。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國產超聲品牌憑藉性價比、快速服務等優勢,從低端起逐步搶佔進口的市場份額,相同檔次的超聲儀,國產品牌的價格要比進口品牌低20-30%。

目前,國產優秀品牌如邁瑞、開立等均推出中高端超聲儀,可以滿足臨床上80%以上的常規檢測需求,將大幅搶佔進口中端儀器市場。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國產超聲儀進口替代主戰場是高等級醫院和低等級醫院,中間等級醫院(縣級醫院)偏向於購買進口高端儀器,這是由醫生水平、經費情況、更換週期等因素決定的。

未來國產品牌還將繼續搶佔進口市場份額,我們認為進口品牌未來僅能保留超高端的和特定超聲檢測的市場份額,滿足醫生科研和臨床特定的需求,其他的市場份額有望被優秀的國產品牌取代。

▌超聲民族品牌躋身全球TOP10,國內替代空間和可能性增大

邁瑞和開立等代表企業早期都是以海外市場為目標市場,與很多出口企業不同,他們並沒有走OEM貼牌的路徑,二是直接以自主品牌進行銷售。

通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品牌在海外已有了相當的口碑和認可度,在2014年InMedica統計的全球TOP10彩超企業,國產超聲優秀廠商邁瑞和開立擠進全球超聲前十,邁瑞排第六,開立排第十,中國企業的視野和格局可以放眼全球。

同時,中國作為人口大國,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和醫療需求的快速擴容,中國將成為群雄逐鹿的金磚市場,因此,邁瑞和開立在近幾年都加強了國內市場的佈局,中國市場的增速在經歷了2015年的行業冰點後,景氣度快速提升,而國產龍頭的增速遠超行業增速,市場份額也在快速提升。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全球彩超市場2017年約為70億美金,行業增速約4%

根據IHS統計,2017年,全球醫用超聲診斷設備市場規模約為70億美元,預計2019年,規模將達74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6%。

在早期超聲領域,GPS三巨頭各自收購整合產業,佔據全球主要的市場份額。

近年來,通用和飛利浦仍然保持主要的市場份額,而西門子由於公司經營等多方面原因,市場佔比逐步下滑,先後被日本超聲廠商東芝和日立超過。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根據InMedica統計,2015年邁瑞和開立兩家國產佔比在全球可達7%,與我們根據上市公司年報的統計結果接近一致。

中國市場是最有潛力的市場之一,國內企業近幾年的發力點都在中國,中國的增速遠超行業增速,2017年中國的行業增速接近20%,而作為國產的主要廠家,邁瑞和開立未來預期的增速將遠超行業增速;而隨著中國智造越來越多被全球所認知和認可,未來海外市場依然大有可為。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中國超聲行業迎來小高潮,龍頭企業增速驚人

根據IHS的數據,2017年中國超聲診斷設備市場超過80億元。而根據我們對產業的跟蹤,2017年中國超聲行業市場容量約為100億,第三方數據明顯低估中國的需求釋放。

2017年超聲行業增速接近20%,而龍頭企業增速更為強勁。隨著剛性需求釋放、升級換代、政策紅利持續推進,中國超聲設備市場中國每年需要花還將快速增長。

彩超的黃金時代:進口替代,國產崛起

根據我們追蹤行業的情況來看,彩超行業在2017年已經達到近百億規模,外資對中國市場依然是低估的。

GPS佔據國內約60%市場份額,GE和飛利浦由於技術領先,合計在中國超聲市場佔據50%以上的市場份額。

西門子近幾年市場份額日益萎縮,市場份額已被邁瑞等企業甩開很遠,與開立份額相當。

自2016年開始,超聲國產小龍頭的增長都顯著超過進口品牌的增長,也超出行業增長,隨著控費的大主題不斷執行,國產設備以其優異的性價比逐步擠佔進口品牌份額,尤其是在走量的設備上,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

而隨著行業監管的趨嚴和國產優質企業的品牌效應,規模較小的創業型企業,發展前景相對不樂觀。

傳統的普通彩超設備,龍頭具有品牌、成本、規模效應等特點,小企業難以分羹,然而在一些具有特色的功能細分產品,可能在未來能夠佔據一席之地。(天風證券:鄭薇,楊燁輝 )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